[作业] 选领队小论文-登山安全推广的责任

楼主: apieceofslow (缓慢)   2016-03-23 12:04:47
登山安全推广的责任-开大众活动队
一、前言:
登山安全的重要性总是在山难发生后,因媒体的报导及舆论的正反讨论而浮上台面,我们
才试着解释山社山防运作的种种,试图化解大众对登山的误解。但由于山社身为社团,有
别于一般登山团体的登山型态,山社具有经验传承和人力凝聚的特殊性,使得山社山防系
统趋于复杂,也因此一般大众难以在短时间内理解山社山防运作的原则,亦更难体会到登
山活动背后所需的严谨。而与其事后亡羊补牢,我们应在事件发生前肩负起做登山安全推
广的责任。以笔者的角度来看,我们要推广给大众的重点不是“山”,而是在于“安全的
登山活动”[注1]。倘若能够带一般人体认到何谓“安全的登山活动”,将有助于提升大
众未来从事其他登山活动时的基本安全观念。
注1:安全的定义会因认知而有差异,在此指人身不受到伤害、在预定时间内下山。
二、动机
在遭难山山难事件发生后,笔者有试图制作一份懒人包,但制作后自知山社山防系统的特
殊性难以让一般人理解[注2]。而过于教条式的课程、文宣或是行前影片,对于抱持付钱
参加旅行团心态的登山客来说更是无心吸收,并体认到一般人可以理解“安全”,却无法
理解“如何使自己安全”。希望达到有效的推广,对于习惯于跟团而非开队的一般人而言
,重点应不在于登山技能的提升,而是对于登山安全可能性的认知。
一两次的经验可能无法让人有效学习到登山“技能”,但是可以对登山“安全”有一定的
概念。而对于一般大学生要如何认知到登山安全的基本概念,教育部所举办的大专学生登
山安全训练只侷限于登山社成员参加,排挤掉一般想学习登山的大学生,且参与资讯多只
流通于教官室和登山社之间。笔者认为在山野活动逐渐普及的今日,拥有相关资源和吸引
力的登山社,应该是在大学生之间推广登山安全的不二人选。
注2:自制懒人包〈一定要知道的山防机制〉https://goo.gl/SavZ0N
三、山社的任务
然而近年来山社活动有趋于封闭的倾向,除了以吸纳新生为目的的迎新、初向、溯训等活
动外,几乎没有其他对社外宣传的公开活动。我们会习惯将此归咎于山社人力减少,笔者
不否认此为重要原因,但亦认为有另一重要原因应被拿出来讨论,就是——2006年删除领
队开大众活动队的义务[注3][注4]。进一步回顾山难防治细则2010修订版中[注5],第一
章第二条讲述山难部任务的部分,第四点有一句话“宣传正确登山观念、建立登山道德、
发挥登山运动精神。”更明确点出了山难部肩负了登山安全“推广”的责任。对照领队往
昔的义务,可推测当初社团明确将对社外推广的主导权委托于山难部。
再回头来看现今山社的现况,一般迎新队通常会委任新生代社员负责开队,而新生代社员
多会将开队机会集中在累积勘查或高山资历,干部亦会希望多给予潜力新生出队机会,进
而使社上开大众活动队的次数越来越少,社外能接触到登山活动的机会减少。而真正有足
够队伍统御能力来开设大众活动队,且没有累积资历压力的山社成员,就是山难部的领队
们。此小论文目的并不是要将此义务强行回归于每一位领队身上,鉴于现在山社面临到的
人力问题,笔者想提案将大众活动队重新纳为山难部的义务,列为每一学期或一学年一次
的大活动。
注3:详见社版〈领队会议细则 (2006/5/23修订) 〉https://goo.gl/vHXKuX
注4:承注3,以往对大众活动队的定义如下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为大众活动队):
   (1) 寒暑假对全校宣传之A,B级活动。
   (2) 学期中领队所开十五人以上之A,B级活动得请求三长认定为大众活动队。
注5:最新版山难防治细则为2016修订版,但在查询下,此话在2010修订版仍存在,但是到
   2011年修订版未注明删除就直接消失,笔者认为应是修订时误删。
四、执行面
1.队伍操作:
由较有经验的山难部进行主导规划及人力召集,并任队伍总副召集人,而向导部进行人力
支援。并可提供免车费或队费等优惠,增加班底参与的意愿。此外亦可利用此机会增进中
生代社员队伍统御及照顾学员的能力。此外可参考比照相似社团规模的操作模式,像是阳
明山社举办期末大山:(1) 以三至四天的传统路行程为主。[注6] (2) 招收人数约20到
30人不等。 (3) 人员装备可直接向外租借。
另建议可分成以六至九人为单位的小队,老新比掌握在一比一到二比一之间。并指派向导
部担任小队长负责行前、咨询、体训监督、职位分配和队伍控管等工作,而出队时各队配
备一支无线电,各队距离时间差掌握在约五至十分钟,此外队伍总召集人及副召集人担任
机动小组,亦额外配有一支无线电,以便资源调度。
2.队伍行前训:
 a.班底行前会议
   召集各小队长及社上参与人员一并说明活动流程,及应注意的事项,如各小队的行
   进顺序安排、新生状况的应对、无线电回报的运用…等。
 b.新生行前训
   召集所有新生及小队长参与行前训,配合地图来说明行程,制作有装备表和注意事
   项的行前单,并逐项带领新生了解。再请各小队长另约跑步和行前装检的时间。
3.队伍审核:
由于队伍较为庞大,希望队伍设有第一留守及第二留守,以确保山下能够有多一名人力协
助应变。而队伍审核时第一第二留守皆应出席,此外队伍人员部分,队伍正副召集人、各
小队长亦需出席,以针对队伍各状况处理做相关约定,并确保各小队长知悉整体队伍状况
及应变措施和约定。审核细节应视队伍路线行程安排及队伍结构做弹性调整,相关应变措
施和约定,也应视不同队伍情形做判断。
注6:此指天数安排为三至四天,但实际上可能是一般安排二至三天的路线。
五、应传达的重点
笔者了解登山安全观念的传达和建立并不是那么一蹴可几,其中有诸多环节和经验的累积
及能力有关,但在此主要希望透过大众活动队传达出一些在校外的商业队或一般自组队较
容易忽略的部分,因此笔者列出几点较为重要、较好传达的基本观念。
1.事前资料准备
一般商业队或社会队的参与者不一定会有事前查询资料的习惯,而此也是诸多迷途发生的
根本原因,因此建议在帮活动队参与者行前时,也应给予纪录和地图,并视时间和能力带
领导读,此外一定要要求须将纪录和地图携带上山。
2.留守人
时常有山难发生却不知人在何处的窘境,便是因为没有设留守人,或是留守人并未掌握实
际队伍资讯。所以在行前时应确实告知参与者应透过留守人做山上山下的通联,并强调留
守人的重要性,以及其为山难处理时的资讯枢纽,以确保资讯的正确和畅通。
3.队伍约定
队伍事前的自我能力评估和设限是能有效避免山难的一环,和山难部约定的撤退点或是相
关应撤退或通联的情形,皆应明确告知参与者,并说明原因,让参与者了解衡量山上情况
的那把尺,是我们应从山下带到山上,而非是在山上才临时决定的。
六、未来的困难和效益
1.困难
前面已提到山社目前人力较为缺乏,更进一步来看,尤以经验最丰的山难部最为严重,然
笔者之意在于我们不应忽视推广的责任,而是否有能力举办招收20至30人的队伍,可再进
一步讨论,抑或退一步从郊山大众活动队做起,或是招收人数从较少的10人开始,整体活
动编制就不需耗费那么多人力。此外,现今社员大多没有举办大型队伍的经验,因此相关
流程及队伍掌控及统御的能力,更需要透过山下多加演练及讨论来弥补不足。
2.效益
除了较为显见的开源及招生效益外,对学校师生开放参与登山活动,能增进学校对山社的
支持和认同[注7],并化解诸多错误的想像和不信任。在未来遇到需要学校支援的情况下,
也能有较好的默契及互信来处理和沟通。除此之外,开大众活动队亦能打破近年趋于封闭
的山社文化,增进外界对山社的了解,同时也增进山社对一般乡民的了解。
注7:参考2014年由陈俊强举办给课活组的黄金棱线(原为玉山)。
七、总结
开大众活动队的目的不在招生而在推广,而推广的重点不在知识教条而在体验。虽然说目
前社内已有非常多活动需要投注人力,更不用说人力紧绷的山难部,操作面上肯定有很多
麻烦或是惹人厌之处,但更积极一点看待,这其实是拥有诸多资源的我们所应肩负起的社
会责任。
八、参考资料:
Hiking版〈参加山友登山团的不愉快经验。〉系列 https://goo.gl/uvH6nU
教育部103年度大专学生登山安全训练实施计画:https://goo.gl/9aoieQ
阳明登山社2015期末大山-北大武行前PPT:https://goo.gl/kkEIdE
社版〈台政联合队伍〉系列 https://goo.gl/0owyxn
高郁函 选领队小论文 https://goo.gl/OoF7Qh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末感谢:
感谢游旨价百忙中抽空帮忙修订山防懒人包,感谢陈俊强、徐嘉鸿回答大型队伍经验的相
关问题,以及阳明许文晧的期末大山经验分享。
最后感谢在登山路上遇见的每一个老大,从保育社开始接触登山到进山社后学习将观念完
善,许多人都愿意耐心回答我的疑问,指引我一条前进的方向。也感谢被我带过的新生们
,如果不是有你们的回馈,我也不会知道自己做得有用还是没用。
如果不是经历过在保育社爬山的日子,我不会这么深刻体会山社所拥有的丰沛资源,由衷
地感谢山社学长姐一步步建立和支撑起的山防机制,让我们可以无忧无虑地在山林悠游。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