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 领队小论文 -如何准备审队

楼主: Leejoseph (joseph)   2016-03-13 20:47:34
领队小论文-如何准备审队(来抛砖引玉拉~)
一、前言
大家好,我是b02的李昱成,会想写这题目的原因是在一次审完队后,小玉米跟我提到
这学期社员普遍审队表现都不好,而现在社上也正逢许多老人离开,新的一代正开始尝试
开队。过去有许多小论文提过如何准备一支队伍,但是也不少人花了许多时间准备,却在
审队时表现不好,所以这篇则是从审队的角度出发。希望对新手领队以及常常审队不得要
领社员有所帮助,而若有所疏漏或错误,也请大家多多指教。
而因为个人开队经验关系,以下讨论主要是针对短天及中长程的勘查与高山队伍。
二、正文
相较于漫长的队伍准备时间,审队乃是透过短短的一段时间,让山难留守了解一支队
伍的状况,证明并审核此队在整体上无问题,以达到山难防治的作用。
开队者从头到尾准备了一支队伍,理应对整体状况最为熟悉,但是要能以有效率的方
法让山难留守了解队伍,乃是透过纸本资料以及口述补充来提供充分资讯,并需掌握重点
且不遗漏。以下就一般审队流程来讨论该注意的事项以及态度。
(零)审队前置作业
在确认开队日期后,需先注意当周是否有其他队伍,跟山难部长确认山下人力是否足
够、有无需要找第二留守,且确认自身开队资格,若是第一次开某种类型的队伍记得要找
辅领(尤其是第一只高山A大家常常忘记),并先讨论过。并在开队前一周以上跟山难留守约
审队时间,注意态度务必礼貌。山难留守常常很忙,所以队伍务必准备充分,让审队有效
率进行,不要耽误他们时间。
(一)路线概述
在开始详细路线之前,先大略叙述整条路线怎么走(尤其是中长程队伍以上路线较复杂),
哪些部分参考什么纪录、哪些路段是勘察,而是否有转进路线?
经过此一说明,便可了解大致路线怎么走,而一般有经验的山难留守也能知道大概哪
部分是待会审队重点。
(二) 详细路线
-描述路线的重点:
新手开队者往往抓重点,不然就是讲得太过琐碎,随着开队的次数增多也许就会慢慢
能掌握重点,而以下大致举几个审队时比较重要的点:
a.一路上该注意的点:
-登山口:
怎么找?有无路标? 在公路几K的地方? 或是自己找地方上/下切,那又要怎么判断到了?
若是没人走过的地方,登山口是否要绑路标?(以供搜救),或是可将登山口的GPS座标记下
回传给山下。
-地形过渡:
描述清楚地形到底长怎么样子(有无暴露感?有无拉绳?是碎石坡?裸岩等等),可辅以照
片。重点是要说出自己的策略、要怎么过?(高遶、左/右绕、架绳等等),或是前人怎么过
的? 最重要是有什么风险?
-植被:
植被好不好走对速度的影响非常大,所以对植被,如松针铺地惬意好走、及腰杜鹃卡
卡难走、比人高的箭竹芒草要搞很久之类的,都要描述清楚。若是没记录,则用空照、照
片颜色,以及附近植被进行推测。
-溪流:
一般勘查队不会携带太多技术装备,故在行程中要过溪时,水量就是一个重点。需多
参考以往记录与照片或看空照图,并注意参考队伍出队月份。也要想好若是水量大时的策
略,如:拉伞带? 以伞带做简易吊带?
而若是长时间沿溪走或溯溪,则需要准备更清楚。
-容易迷路的点:
随着开的队越多,在研究地图时越容易看出哪些地方是难关,如不明显的岔棱、容易
暗藏小沟小棱的宽棱、或是不容易找的上下切点等等,这些都要在审队前想好策略(例如
一开始就贴著一侧走避面掉倒岔棱,或是在上下切前开GPS做保险确认)。而在传统路上的
岔路亦不可轻忽,取左取右记得搞清楚,过去队伍常迷路的地方亦须特别注意。
-通讯点:
在研读纪录时要特别注意哪些路段有通讯,或是可用附近棱线、基地台推估,即便有
带卫星电话仍要留意,以便中长程队约通讯时间的订定,或是紧急情况与山下联络。(卫星
电话不是万能的)
-水源:
是否稳定? 过去队伍去有水的季节? 好不好找?
另外,一些太细的路况景物描述、时间点、之前队伍的琐事,记得先过滤,留下重要
与路线相关的资讯即可,如:可供判断自己在哪里的地标、会影响到行进速度的因素以及
有任何风险的地形等等。当然,在一开始不清楚那些是重点的情况下,能准备越仔细当然
最好。
b.时间估算:
每段路线在开始讲前,可以先说明是参考哪几份纪录,而他们走多久? 在勘察段的时
间方面,常常被问到的是时间怎么估的? 上升下降高度多少? 有什么植被等等,这些都是要
先准备好的。(较详细见后面”时间点与路线规划”)
-纸本资料
1.记录
记录务必整理消化过再附上,删去琐碎的游记部分,重点可用粗体底些标出方便阅读
。当记录较多时,可依路线天数整理排列,甚至做个目录以方便查阅。而记录较多需选择
性附上时,最新的(即便写得没有很好,也还是能提供最新的路况)与主要参考的务必要附
上。
对每份参考纪录的状况也要作仔细了解,这队有多少人?平均走的快还慢(可以透过传
统路段的纪录互相比对得知)? 在过地形方面是否很强或有人特别怕?更清楚每队状况后才
能在参考时有所凭据。另外在准备传统路时,亦不可以轻忽,常常我们在准备完勘查
段后,剩下的传统路就草草带过,这样运气好可能没事,运气不好可能就迟归甚至发生山
难。(近期有没有路况变化:如崩壁、岔路新路或是路段不开放等问题)。
读不懂记录很正常,若是可以找到之前队伍的出队者,尽量在审队前先问好相关路况
资讯,但是,相较于纸本记录有确切的时间点,口述记录易受记忆与主观影响,在参考时
要持较保守的态度
另外很重要的是,在出队前要是有新查到纪录,或是取得新资讯,一定要提供给山难
留守,由其评估是否要重审重讨论的需要。
2.地图(记得画山水线阿~不然山难留守立马觉得你没有诚意):
相较于一张干干净净只画有路线的地图,随着在地图上标示越多重点资讯,山难留守
越能简单了解,路线叙述起来也会更清楚。可以标示的包括崩壁地形(个人习惯对着空照
图在两万五上用不同颜色的笔画出范围)、小山头高度(常常地图没标但记录有提的)、植
被、遗址、水源、汇流口等等,人更清楚你在讲的地方在哪里。
而在描述时,最好以笔清楚指地图的位置,切勿随便乱指。而在叙述时,也切忌“这
里”、“那里”这种含糊的字眼,可以多用地图上的标示,如:2373峰、座标、标示高绕
处等等,以利更精确表达,否则山难留守在很累的情况下,还要接收你的资讯轰炸是很痛
苦的。
附上地图时的注意事项:
>两万五经建版: 提供较详细地形与路线,一定要画山水现、周围坐标若是被切掉也要补
上,路线若有参考航迹务必确实照航迹画(建议用俊强放在社团上的MOBAC,比地图产生器
准确),因为一些腰绕及高绕可以明显看出,且可推敲之前队伍为何要这样走?若B勘以上
队伍,可以先仔细画好一份的路线再影印补上山水线,以免画太多份后每份画得有出入。
>五万高导图: 比经建版地图附有更多标示(山头名称、传统露营地、水源等等),可提供
较多资讯,尤其在高山传统路线。
>溯行图 : 溯溪队或路线中有经过溪流时可作主要参考,能提供一般地图看不出来的溪
流地形。
3.辅助电子资料
审队时可以带台笔电,当讲到地形植被等路况,可以随时打开空照图或是前人照片
佐证。且照片最好先载好或是开好,以免被问到时找很久。
4.时间点与路线规划:
开队者除了队路线每一部分所需时间要清楚外,对整体综合的时间需要掌握清楚,并
对每部分时间的松紧有概念(如这段估的比较松,哪段比较紧不能打混太久、节奏掌握好)
,以利撤退点的订定,以及转进路线的启用时机。
>撤退点:
撤退点在订定上,需掌握继续前行或是折返皆不会发生迟归走不完,且适度保有尝试
弹性。以时间来讲,一般会取一半的时间(如三天队取在第二天中午),当然还是要视勘查
、传统路等路况,故若以地点来订,一般会以最大难关为分界,若某一时间没有通过则需撤退
。而在一开始选定撤退点时,可以多找几个点,算算前后各需多少时间,最后再比较选出
适合的撤退点。
>转进路线:
转进路线提供队伍更多弹性及尝试机会,否则撤退点将变得更严。然而即便是使用到
机率不高的转进,在准备上亦不可以轻忽,否则真要走时可能造成风险。而一条路线的转
进路线规划越完善,使用时机掌握越好则安全性越高,事先准备好也可以避免之后上山才
以电话审队的窘境发生。
>山难时间:
山难时间一过,即代表山难发生、山下必须有所动作,三小时内需招开山难部会议,
六小时内第一批搜救队伍需出发。会造成如此动员,故须谨慎订定、并看重山难时间。
一支下午4点左右出来的队伍,通常山难时间会订在晚上8、9点左右,而通常在山难时间
1个小时前,山下就会开始有些担心,故也要就delay情况、登山口是否有通讯来考量山难
时间的订定。
(三)人员结构
1. 对班底学员的了解
在这方面最大的问题,往往是对自己的队员能力状况不熟悉,像是对没有一起爬过山
的老人或是只出过几队的新生,时常新手开队者在被问到时就会支吾其词。所以即便是第
一次一起出队的队员,开队者应当透过其他认识他的人了解其能力状况、并透过客观的出
队纪录跟体训来了解其状况。
另外,应该清楚整队那些人适合做哪些事,如探路时可以派谁、过地形时谁比较适合
先过并判断安全性? 以及发生紧急状况时,那些班底是可以参与讨论处理的? 这些在审队
前应当先想过一遍。
2. 体训表&出队记录
在中长程队伍以上,或是对体力要求较高的队伍,会需要队员的体训记录与出队记录。
然而,不是把队员填的资料全部复制贴上塞得满满的就可以交差了事,尤其是在出队记录
方面,还要稍微了解其出过的队伍大致状况,如:是一支很操的队伍或是没走什么的爽队?
他在那队表现如何?
多花点时间了解,才能让体训记录真正成为证明队员体力足以负荷本支队伍的佐证。
(四)装备
仔细评估一支队伍会用到什么装备,如是否地形很多(要架绳?伞带数量、大D?)、要
过溪(考虑带6米做简易吊带?)、植被很鸟需要草刀整地等等状况。并且想好装备该如何分
配,以便在需要时能最有效率的使用,如无线电该给谁?伞袋要放在谁身上? 以免之后才
再传东西耗费时间。而以下也就比较需要注意的装备提醒一下。
1.通讯装备:
务必于出队前测试过无线电(记得带天线)及其备用电池。而在卫星电话部分,除了中
长程队以上一定要带外,短天队若是皆无收讯则可以考虑携带,出发前务必试打,并将卫
星电话号码给山难留守
2.医药包:
出队前记得请医官检查医药包内容物是否足够? 且记得一定要带,没带不可以上山!
3.帐篷:
之前向导考试看蛮多考生在开装备时,队伍有几个人就用几人帐,所以特别提一下,
不然之后下雨就gg了。一般8人帐睡6~7个人比较舒服、6人帐睡5人以内,若人数较刚好不
想多带帐则可以考虑带露宿袋。而在高山较冷的队伍或是长程有台风可能时就可以考虑带
雪地帐较保暖避雨。
还有一点很重要,出发前务必要试搭!! 否则短天数还好,长天数队伍帐篷有问题真的
会很悲催,这点在炉头检查方面同样也很重要。
(五)菜单:
菜单在中长程以上队伍特别重要,关乎民生安危以及背包重量,故B级以上队伍需要
审菜单,最好找个有经验的大厨或辅厨。而水量的估算也要清楚(哪一天需要多少水、要背
多少?),并能灵活运用调度,切忌认为队员能背就随便开、出发前仔细确认有无带齐、带
够食材。(详细菜单开法可见包子学姊的小论文。)
(六)山难留守表资讯:
1.包车电话: 方便若有需要或紧急状况山下可以帮忙联络包车,或取得上山方式。
2.队员紧急连络人电话: 记得家电跟手机都要附(常常有人只附一个),以免紧急状况无法
联络。且在签切结书时,务必要确认资料有无错误。
山难留守表在勘查留言本里也要附,这是常常被遗漏的部分。若是山难发生或有紧急状
况才能在社办取得相关资讯。
(七) 关于审队的态度
以上关于审队的准备,真的要细讲可能还要再写很多,以下是我认为对于审队的一些态
度与心得,也许只是个人看法,若有偏差还请大家指教。
1.审队时,是要尝试向山难部证明队伍是安全可行的,而不是把问题摆着等山难留守帮你
想方法解决
即使在开了几队之后,仍不免会遇到一些问题,其中不乏人员结构到底稳不稳、在难
关的评估上是否恰当,这种情况最好先跟队上班底讨论,甚至可以在审队前先询问山难留守
一些决策是否OK、在其接受范围?以免到了审队时被他们质疑后才开始想对策,这时往往
为时已晚、或是已经开骂了。
如同小玉米所说的:审队是第二层把关,第一层把关来自于开队者以及队伍自身的准
备,审队前先做好检查多想一点,才能透过两层检验让队伍更安全,避免疏漏,毕竟留守
山难也常常是出社会的学长姐,工作忙碌之余还拨空来审队,通常已经很累了,若是又讲的
很糟、处处问题,难免被搞得头昏脑胀,这样反倒增加遗漏的可能,徒增队伍风险。
2.准备充分外,如何让人对这支队伍感到信任亦很重要
花了很多时间准备一支纪录,最后如何清楚的呈现也是很重要,审队前可以自己试讲
过,并且可透过行前练习,让在表达上更加流畅顺利。然而,讲话的技巧不完全是重点,
开队者平常的表现态度、那队的班底人员亦会影响山难留守的宽严,故让他们感受到你是
有认真准备是很重要的(当然真的要好好准备啦),剩下的就是慢慢练习审队表达的技巧。
3.审队是建立在互信的关系下
山难留守人无法像开队者一样把所有记录看过一遍,他们透过你的陈述以及给予的资料
来了解,当他们有质疑时,会要你们把记录或是照片等出来佐证,但大部分他们是选择相信
开队者的。当然这是以开队者有确实准备的情况下,若是明显看出来根本没准备好,应该
是把你骂一顿,叫你回去准备再来。
另外有一点,毕竟大家都是台大生,应付考试、上台报告对一些人来说是很简单的,但
是若也只是用应付的态度来审队,而非踏实的准备,也许你口才流利(甚至随便唬烂),反应
机灵可以顺利审过,但是对整支队伍的安全以及互信关系上是一大伤害。
结论:
落落长写了一堆,其实也都是一些基本的东西,希望未来新手开队者在审队上能更有系
统及效率,并且抱有正确的态度,也感谢大家看完,若有补充或指正也请大家不吝提出。
作者: JeanHuang343 (黄某君)   2016-03-14 18:41:00
只能泪推了~~希望能更早看到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