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作业] 领队小论文-有关危险地形过渡

楼主: BFCHEN (AAAAA)   2013-12-23 15:33:48
晋凡的论文试图讨论登山碰上危险地形时,队伍/或队员个人当下所应具备
的判断力及过渡能力。这个层面的议题我个人认为是登山训练上较深层次
的探讨,也是历届领队论文较不能触及的部分。
所以有机会藉著选领队作业讨论这样的问题,对参与的社员将是很棒的经验。
若能就文中几点稍作澄清与补充,我相信本文将更加完美。也能让资历较浅
的新社员更了解其中之要点。我的问题共有以下三点:
A. 针对“三、建议”的第10~13行
"虽然目前社上没有任何量化的细则和规范(我想以后也不会有)。
但有经验的山社领队在审队伍时仍能判断被审核队伍之人员结构与
该领队的判断力,并对队伍做出适当的建议"
请问你同意以上的论述吗?
若答案为是,你认为山难部可能借由那些资讯,去评断队伍对地形之
判断力与过渡能力?
若答案为否,你认为山难部要如何对队伍状况进行评估,并给予队
建议?还是你认为这是山社山难审核机制的极限。
B. 关于三种建议
作者提出了三种增加"判断力与过地形能力"的方式。
是否能进一步讨论对 班底个人,队伍领队,学员,以及全队
等四种个体(群体),这些训练方式的适用性与效果。
如:
利用社课、小社课分享经验,能让新生学到XOXOXOXOOXXXX。
平日纠团练习,能加强班底的能力......对新生......对整个队伍
C. 实行面的问题
可否补充以目前社团资源分配的角度,干部们要如何落实训练?
而就你所提出的三种训练方式,能否进一步分析三者的重要性或训练的顺序,
预期的成果,以及能供山难部审队伍时参考之指引。
BF
※ 引述《Typebrook (043)》之铭言:
: 一、前言
:
: 大家好!我是97级的谢晋凡,以下是我的领队小论文-有关危险地形过渡
:
: 山社出队形态以短天数勘察为大宗,
: 其中危险地形(并非困难,而是危险)过渡是时常会碰上的, 
: 鉴于部分原因(以下详述),我认为有必要拿出来讨论并采取改进作为。
: 危险地形包括:深潭、激流、崩塌地、碎石坡、瘦棱等等;
: 广义上来讲,就是溯溪有可能溺水,或山上有可能摔落等有立即危险的地形。
:
: 在此先声明一下,我要探讨的并不是出队前的审核机制,或者是设计路线时该注意的要领
: 而是真真正正在队伍碰上危险地形时,当下所应具备的判断力及过渡能力,
: 以及增进两者的提案。
:
: 二、案例探讨
: 会选择这项题目的理由来自今年11月的队伍〔小清水〕,在此容我先当个范例概述一下:
:
: 自小清水桥起登之清水东向棱线,约600米处存在一岩墙,陡峭(约70~80度)、植
: 被稀疏但仍留有一绵绳
: 酥酥和我于100年自此撤退,今年带上足够班底再行尝试通过。
:
: 首先由我带上20米伞带欲攀至上方再架绳让学员通过,但在岩墙上却发现进退维谷。
: 不论是向下回去陡峭崩沟,或是上攀至可架绳处,皆存在坠落风险,吓到我脚都抖了,
: 此地形由我轻装就这样了,更惶论学员
: 当下选择谨慎上攀至树干根部,以单股绳下降回陡峭崩沟,前后花了约半小时,
: 至于伞带就留在上头不回收了。
:
: 下午,酥酥决定循岩墙右侧令觅它路,成功探得一松土崩沟,陡峭程度和前者不相上下,
: 由俊强带伞带上探,
: 酥酥、仪君和我退到崩沟右侧的立足点等待,约莫10多分钟,
: 俊强决定放弃并开始架伞带下撤,
: 不久后只听得上方大叫一声,和冰箱差不多大的落石在三人眼前猛烈滚落...
:
: --------------------------------
: 所幸下方三人不是站在崩沟上,所幸俊强是在下攀时才踢落大石,
: 所幸伞带被砸断后,俊强仍能以残余部分缓慢下降,
: 有太多所幸我们才能平能下山,但事后回想却有一个念头充斥脑海,不论是我或俊强的探
: 路。
:
: “为什么我会把自己逼到这种险境下?”
:
: 仔细想想,这当然不是领队酥酥的错,他信任我和俊强有能力判断地形,
: 有能力选择最有利的方法探路,更有能力保障自己的安全
: 这是班底应得的信任,但这次和死神差身而过,让我想了很多
:
: 社上对于班底过地形的能力判定,主要根据:
: 1. 中岩 / 雪训 / 溯训 等技术活动参加与否
: 2. 过往出队之经验
:
: 路走得越多,自然过渡能力和判断力都会慢慢提升,
: 但在危险地形前,我们真的知道自己在干什么吗?
:
: 理想情况下,我在崩沟地形往上看时,应该要直接判断自己能不能安全回来,
: 更进一步则以学员能力来考量,
: 在决定放弃时也要能口语分明得告知领队理由,这些才是最该有的作为
:
: 事后又得知,俊强和我一样,在架绳下降之前才开始和伞带奋战,由于收绳不是自己打的
: ,花费了至少5分钟来解开,
: 这又是一个失误,白白增加待在危险地形上的时间。
:
: 在危险地形前,我们常常误判自己的能力,直到陷入困境才开始后悔
:
: “我最怕的不是水流或高度暴露感, 而是落石,
: 很多次没被落石砸死实在很幸运, 那种落石头盔是没用的.
: 地图上断一条线的棱线, 困难并不是在爬不上去, 而是落石的威胁
: 这是三光溪事件后,grigri学长的检讨社上山难的心得
: 有些地形应该怀着戒慎恐惧的心情去走,但随着能力的增加,
: 班底就会有大意的情况。
:
: 三、建议
: 纵观社上近年山难,符合上述危险地形特性的队伍有:
: 2000年三光溪事件、2006年斯其野溪落石事件、2009年三光溪落水、2010年南势溪遭落石
: 砸伤、2011年内本鹿山难等。
:
: 例如勤文跌落的意外,当时检讨重点多数集中在纪录判读和山难审核的部分
: 这些事项当然是最该讨论的,山难的防治从审队那一刻开始,一环扣一环层层把关,
: 若能从最开头就杜绝危险因子,根本不会衍生一连串的争议和苦果。
:
: 但我要强调的是,临场判断力绝对是守护队员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
: 就算班底能爬5.12,领有救生员执照,并不代表过渡地形一定比学员安全
: 当年有谁想得到建成学长会死在熟悉的水域?
: 善骑者坠,善泳者溺
: 班底比学员有更多的机会去尝试困难地形,但并不代表他当下有相符的判断力
: 这部分的认定社上没有任何量化的细则和规范(当然也不可能),
: 改进作为也总是推回到领队对于队伍的行进方针,对地形的判读,以及和留守的约定。
:
: --------------------------------
: 上面讲了这么多,其实只是想建议一下
: 除了长期在山上累积经验、中向那室内课短短的一章,
: 或者是只有部分社员才热衷的攀岩以外,
: 是不是也有其它方法增进社员在危险地形下的过渡能力和判断力?
:
: 这点我觉得Toocy学姐的小论文有非常好的想法:
:
: “行前训练是个好用的东西,
: 可以在没有地形和时间压力下慢慢弄清楚系统规则,反复熟练,
: 而且领队也比较能清楚掌握每个队员到底会什么、不会什么,能力落点在哪,
: 不管实际出队的时候到底有没有用到,学了就是学了,不会白费功夫。”
:
: 对此,我有以下提案:
:
: 1.利用社课、小社课分享经验
:
: 社上的老骨头在山上多少都会有一两次命悬一线,极度危险的地形过渡经验
: 通常除了纪录刊载、中向室内课或和本人聊天以外,社上成员鲜少知道详细经过。
: 不论是口述或照片,若能让社员仔细聆听和讨论,让社员认识可能轻忽的危险地形
: 多少有所助益。
:
: 2.平日纠团练习
:
: 地形过渡除了身体能力,技巧不外乎
: 固定点架设、常用绳结、吊背包等等
:
: 当然溯溪又是另外一门学问了,在此先不提,
: 在山上常常到了要架绳的时候,才发现有些班底不熟悉该技能
: 拖了又拖,搞了又搞,要是队伍正处于危险地形,等于白白让风险增加
:
: 找人练习不一定要很正经的跟社课一样
: 像之前的走绳就是很好的例子。
: 架绳索之余可以顺便教学,有得玩的话参加意愿也会提高
:
: 3.结合攀岩、郊山活动
:
: 就算过渡地形的能力提升,缺少判断力也相当危险
: 大家都该对自己的“极限”有所认识(生理、心理上都是)
:
: 有时会看到学员地形过了一半才开始出声求救,就是不了解自己的“极限”
: 这是最最不应该发生的状况
:
: 你能在近乎垂直的坡度拉伞带下降吗?
:
: 深潭距离XX米流速这么快,你能顺利攻击并爬上石头吗?
:
: 在单手抓握的情况下,你能架设固定点吗?
:
: 也许不用很精确,但要能有把握得回答这类问题,
: 才是有能力在危险地形下照顾自己和学员的班底。
:
: 有些一日郊山如皇帝殿,能在不那么危险的情况下训练拉绳
: 而就算不是那么有兴趣,社员也应该要有抱石、垂降等经验
: 社上风气应该要更鼓励社员多方尝试,而不是怀着
: “我又不爬岩,干麻做这个”的心态
:
: 四、结语
: 诚然,台大山社在山难防治最大的成果,在于领队的培养及审核制度
: 但我认为不论前两者再怎么样精进,也比不上危机当下的判断力重要
: 队员可以路走得衰,但决不能在地形前还带着玩玩的心态去挑战
: 自己能过就能过,超出能力就果断放弃,这中间不该有疑问
: 也因此我才详述判断力的重要性和增进方法
: 文章到这边,请大家不吝指教。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