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 领队小论文-有关危险地形过渡

楼主: Typebrook (Pham)   2013-12-19 23:10:06
一、前言
大家好!我是97级的谢晋凡,以下是我的领队小论文-有关危险地形过渡
山社出队形态以短天数勘察为大宗,
其中危险地形(并非困难,而是危险)过渡是时常会碰上的, 
鉴于部分原因(以下详述),我认为有必要拿出来讨论并采取改进作为。
危险地形包括:深潭、激流、崩塌地、碎石坡、瘦棱等等;
广义上来讲,就是溯溪有可能溺水,或山上有可能摔落等有立即危险的地形。
在此先声明一下,我要探讨的并不是出队前的审核机制,或者是设计路线时该注意的要领
而是真真正正在队伍碰上危险地形时,当下所应具备的判断力及过渡能力,
以及增进两者的提案。
二、案例探讨
会选择这项题目的理由来自今年11月的队伍〔小清水〕,在此容我先当个范例概述一下:
自小清水桥起登之清水东向棱线,约600米处存在一岩墙,陡峭(约70~80度)、植
被稀疏但仍留有一绵绳
酥酥和我于100年自此撤退,今年带上足够班底再行尝试通过。
首先由我带上20米伞带欲攀至上方再架绳让学员通过,但在岩墙上却发现进退维谷。
不论是向下回去陡峭崩沟,或是上攀至可架绳处,皆存在坠落风险,吓到我脚都抖了,
此地形由我轻装就这样了,更惶论学员
当下选择谨慎上攀至树干根部,以单股绳下降回陡峭崩沟,前后花了约半小时,
至于伞带就留在上头不回收了。
下午,酥酥决定循岩墙右侧令觅它路,成功探得一松土崩沟,陡峭程度和前者不相上下,
由俊强带伞带上探,
酥酥、仪君和我退到崩沟右侧的立足点等待,约莫10多分钟,
俊强决定放弃并开始架伞带下撤,
不久后只听得上方大叫一声,和冰箱差不多大的落石在三人眼前猛烈滚落...
--------------------------------
所幸下方三人不是站在崩沟上,所幸俊强是在下攀时才踢落大石,
所幸伞带被砸断后,俊强仍能以残余部分缓慢下降,
有太多所幸我们才能平能下山,但事后回想却有一个念头充斥脑海,不论是我或俊强的探
路。
“为什么我会把自己逼到这种险境下?”
仔细想想,这当然不是领队酥酥的错,他信任我和俊强有能力判断地形,
有能力选择最有利的方法探路,更有能力保障自己的安全
这是班底应得的信任,但这次和死神差身而过,让我想了很多
社上对于班底过地形的能力判定,主要根据:
1. 中岩 / 雪训 / 溯训 等技术活动参加与否
2. 过往出队之经验
路走得越多,自然过渡能力和判断力都会慢慢提升,
但在危险地形前,我们真的知道自己在干什么吗?
理想情况下,我在崩沟地形往上看时,应该要直接判断自己能不能安全回来,
更进一步则以学员能力来考量,
在决定放弃时也要能口语分明得告知领队理由,这些才是最该有的作为
事后又得知,俊强和我一样,在架绳下降之前才开始和伞带奋战,由于收绳不是自己打的
,花费了至少5分钟来解开,
这又是一个失误,白白增加待在危险地形上的时间。
在危险地形前,我们常常误判自己的能力,直到陷入困境才开始后悔
“我最怕的不是水流或高度暴露感, 而是落石,
很多次没被落石砸死实在很幸运, 那种落石头盔是没用的.
地图上断一条线的棱线, 困难并不是在爬不上去, 而是落石的威胁
这是三光溪事件后,grigri学长的检讨社上山难的心得
有些地形应该怀着戒慎恐惧的心情去走,但随着能力的增加,
班底就会有大意的情况。
三、建议
纵观社上近年山难,符合上述危险地形特性的队伍有:
2000年三光溪事件、2006年斯其野溪落石事件、2009年三光溪落水、2010年南势溪遭落石
砸伤、2011年内本鹿山难等。
例如勤文跌落的意外,当时检讨重点多数集中在纪录判读和山难审核的部分
这些事项当然是最该讨论的,山难的防治从审队那一刻开始,一环扣一环层层把关,
若能从最开头就杜绝危险因子,根本不会衍生一连串的争议和苦果。
但我要强调的是,临场判断力绝对是守护队员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
就算班底能爬5.12,领有救生员执照,并不代表过渡地形一定比学员安全
当年有谁想得到建成学长会死在熟悉的水域?
善骑者坠,善泳者溺
班底比学员有更多的机会去尝试困难地形,但并不代表他当下有相符的判断力
这部分的认定社上没有任何量化的细则和规范(当然也不可能),
改进作为也总是推回到领队对于队伍的行进方针,对地形的判读,以及和留守的约定。
--------------------------------
上面讲了这么多,其实只是想建议一下
除了长期在山上累积经验、中向那室内课短短的一章,
或者是只有部分社员才热衷的攀岩以外,
是不是也有其它方法增进社员在危险地形下的过渡能力和判断力?
这点我觉得Toocy学姐的小论文有非常好的想法:
“行前训练是个好用的东西,
可以在没有地形和时间压力下慢慢弄清楚系统规则,反复熟练,
而且领队也比较能清楚掌握每个队员到底会什么、不会什么,能力落点在哪,
不管实际出队的时候到底有没有用到,学了就是学了,不会白费功夫。”
对此,我有以下提案:
1.利用社课、小社课分享经验
社上的老骨头在山上多少都会有一两次命悬一线,极度危险的地形过渡经验
通常除了纪录刊载、中向室内课或和本人聊天以外,社上成员鲜少知道详细经过。
不论是口述或照片,若能让社员仔细聆听和讨论,让社员认识可能轻忽的危险地形
多少有所助益。
2.平日纠团练习
地形过渡除了身体能力,技巧不外乎
固定点架设、常用绳结、吊背包等等
当然溯溪又是另外一门学问了,在此先不提,
在山上常常到了要架绳的时候,才发现有些班底不熟悉该技能
拖了又拖,搞了又搞,要是队伍正处于危险地形,等于白白让风险增加
找人练习不一定要很正经的跟社课一样
像之前的走绳就是很好的例子。
架绳索之余可以顺便教学,有得玩的话参加意愿也会提高
3.结合攀岩、郊山活动
就算过渡地形的能力提升,缺少判断力也相当危险
大家都该对自己的“极限”有所认识(生理、心理上都是)
有时会看到学员地形过了一半才开始出声求救,就是不了解自己的“极限”
这是最最不应该发生的状况
你能在近乎垂直的坡度拉伞带下降吗?
深潭距离XX米流速这么快,你能顺利攻击并爬上石头吗?
在单手抓握的情况下,你能架设固定点吗?
也许不用很精确,但要能有把握得回答这类问题,
才是有能力在危险地形下照顾自己和学员的班底。
有些一日郊山如皇帝殿,能在不那么危险的情况下训练拉绳
而就算不是那么有兴趣,社员也应该要有抱石、垂降等经验
社上风气应该要更鼓励社员多方尝试,而不是怀着
“我又不爬岩,干麻做这个”的心态
四、结语
诚然,台大山社在山难防治最大的成果,在于领队的培养及审核制度
但我认为不论前两者再怎么样精进,也比不上危机当下的判断力重要
队员可以路走得衰,但决不能在地形前还带着玩玩的心态去挑战
自己能过就能过,超出能力就果断放弃,这中间不该有疑问
也因此我才详述判断力的重要性和增进方法
文章到这边,请大家不吝指教。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