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分享] 联合兵种营:编装人数整理与能力分析

楼主: afv (魁羽)   2024-04-01 21:18:55
我觉得国军从精实案开始,把陆精系列案后的50万大军,裁到现在的21.5万员额,还有今
年开始的一年义务役扩编员额,这整段整体员额规划中,对于:
作战/战备部队-后勤部队-学校机关-高司指管-动员部队基干的员额配比,搭配平/战时的
作战计划,看起来有很多互相冲突,全志愿役时代的冲突特别严重。
依陆军自迁台以来的习惯,是大量步兵守备部队(各种重装/轻装/预备步兵师)塞满全岛
,搭配机械化部队(独立装甲旅/战车群)在守备部队组成的防线后方,机动增援/反击。
1980年代的陆精系列案,是因为受到第一波少子化(战后婴儿潮结束)加上大陆来台官兵
退除役影响,开始缩减员额。
在不变动师级为主架构下,将各师整并并在平时改编部份营级单位为动员基干营,透过这
种方式裁减员额,也让国军更加依赖动员来达成全面作战时所规划的兵力(平时三十万陆
军兵力,战时需靠动员扩充至45万战时兵力,以配合全面作战计划)
而在精进/精萃案恶名昭彰的裁后勤保战斗的裁减模式,在陆精系列案时就已经显现。
不过由于陆精系列案裁减员额相较初始规模(60万至50万),冲击力不如后来的三精案。
三精案可说是国军从义务役走向全志愿役路上,员额规划与作战计划冲突严重,尤其陆军
依然念念不忘那个:守备部队扛线、机械化部队打击,的规划原则,而同时又想要有大量
作战/战备部队负担平时战备任务。
这个平/战时均须要大量兵力,在员额大幅下滑下,冲突特别严重:
由于陆军在全面作战阶段,需要大量兵力做本土决战,但平时员额又大降,势必比陆精案
完成时,更依赖大量后备动员部队。
若只以此点(战时大量快速动员)来看,理论上陆军在平时员额配比上,就需要裁战斗部
队来尽量保住:后勤部队(支撑战时部队数量)-学校机关(平时训练,维持后备兵源品
质)-高司指管(指挥大量战时单位)-后备部队基干(执行后备教召及快速动员)
但陆军又想要维持,平时有一定数量的战备部队,那常备作战部队(平时战备,尤其机械
化部队)能裁的幅度不大,势必导致后勤部队-学校机关-高司指管-后备部队基干都缩减
到仅能勉强配合常备作战部队的规模。
以日本陆上自卫队及欧陆国家陆军的全志愿役模式来看,完全就不应该搞后备部队上阵跟
扩充部队数量,充其量只能作为补充兵管理单位,为现有单位提供补充:
以这角度来看,就是新训旅维持7个作为战时补充兵管理单位(陆军6、海陆1),而不编
成战斗单位投入作战,军团可降为师级(欧陆模式)或维持现状(日本模式),建军重心
与战时作战部队均以常备作战部队为主。
此路线好处是可以更集中资源为更为少数的常备部队现代化换装,比帮战时几十个旅现代
化换装,花费更低。
所以陆军整套玩下来(我平时战备需求、战时暴兵都要)变成:
战时需要再额外动员大量兵力,但平时后勤编制无法撑起这么大的单位量,最后只能尽量
外包给民间业者(民间物力动员),而且严重缺乏高司指挥单位应付战时大量常后备单位
,而后备部队平时基干少得可怜,教召大幅简化,动员速度奇差。
所以问题一直是到底战时要不要大量快速扩充单位填战场,还是走战时陆军精兵路线,战
时后备兵力充其量只能给海空军顾一下机场港口反特攻。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