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y91yi39 (九死未悔)
2016-03-13 10:24:55http://www.biosmonthly.com/contactd.php?id=7223
台北捷运上的中国(二):淡水线上的北方宫殿
台北捷运淡水线原路廊为台铁北淡支线,因此淡水线可谓得天独厚,有足够的空间盖高架
高运量车站,建筑师在车站外观设计上也有更多挥洒的余地。主事者当然注意到这一点,
一开始就有意将淡水线打造为“台北的国际橱窗”、“现代台湾建筑”,强调在建筑设计
中融入“本土文化”,让使用者留下深刻印象(注 1)。不过,官方所谓的“本土”,却
似乎和庶民的认知不尽相同,国民党政府向来以中国正统的代表自居,习惯采用北方宫殿
作为公共建筑式样,得天独厚的淡水线也不例外。
淡水线硬件的细部设计在八○年代展开,那仍是台湾经济突飞猛涨的时代,捷运作为台北
市重大的交通建设,象征台湾的繁荣、进步和“文化底蕴”,建筑外观的设计自然不可马
虎。淡水线车站的站体型态堪称最多元,一条路线上就有地下、高架、平面三种车站形式
,月台也有岛式与侧式两种。地下车站只能在内装和出入口展现建筑风格,高架和平面车
站的设计空间最大。因此国民党政府刻意在台北捷运营造的中国元素,在淡水线上显得最
分明。
淡水线车站采一制化设计,除北投站的结构完全采现代风格外,其余大同小异。车站月台
层的梁柱刻意呈现中国传统木造建筑的结构,有斗拱、横梁,只是建材换成了现代的钢。
屋顶采用传统的悬山式或卷棚式屋顶,并用波浪钢板营造出筒瓦的意象。屋顶上还有重簷
设计,作为增加采光和通风的天窗,同时增添屋脊线条的变化。不过淡水线最意味深长的
设计,恐怕要属采用铭黄色钢浪板来覆蓋车站,因为古代只有宫殿或庙宇才能使用鲜艳的
铭黄色屋瓦。从屋顶颜色的选用,可见国民党政府企图打造正统中国意象的苦心。
除了中国式屋顶,淡水线从圆山站到奇岩站的穿堂层,窗户都采用钢构的直条格扇窗窗型
(漏窗的一种),在窗櫺上下构成重叠的四方形纹路。这种设计不仅传达古典中国意象,
还具有实际的使用功能,漏窗一方面可以造就内外阻隔的效果,但却还维持高度的内外穿
透性,采光、空气流通和视觉的扩展延伸。直条纹格扇窗窗櫺兼具功能和美感,在设计上
算是相当成功的。复兴岗站到红树林站为地面车站,为了搭配侧式月台,屋顶设计为单斜
式,主要出入口的屋顶改以金属桁架搭配玻璃天窗,增加空间采光和现代感。这些平面车
站的月台墙面同样设计有漏窗,而且花纹较为繁复,有圆窗、八角等多种形式。
淡水线上有三座特殊设计车站,分别是剑潭站、北投站、淡水站。北投站因具有转运功能
,量体过大,改以大量的金属桁架和玻璃帷幕作为结构。剑潭和淡水站则以古典意象为主
。
剑潭站以其特殊的外观成为早期台北捷运在媒体曝光率最高的一站,剑潭站引人注目如同
龙舟的混凝土巨柱,并非只是装饰而已,而是具有实际结构功能。剑潭站恰好横跨路幅甚
宽的剑潭路,以至于月台层的载重量有限,而淡水线的中国式屋顶过重,不能直接加盖于
月台层上,因此才在车站两端设计出龙舟状巨柱,将屋顶悬吊起来。换言之,车站月台层
上是没有任何扛起屋顶的梁柱,这是剑潭站月台的视野较为通透的原因。
不过,可惜的是为避免悬索式屋顶过度摇晃,剑潭站的屋顶和月台上照明灯柱已有钢梁相
连,大为降低空间的通透度。不同于其他淡水线车站采用悬山式屋顶,剑潭站屋顶的两侧
边缘有燕尾的设计。外国人对中国建筑屋顶的主要印象,往往是屋顶两侧细长而延伸进天
际的夸张燕尾,因此剑潭站的悬索式屋顶搭配龙舟巨柱,更加放大这种视觉意象。
淡水站则特别融入闽南式和殖民建筑元素,赭红色外墙呈现红砖墙的意象,也特别加强墙
面的厚度,让人联想到淡水老街及红毛城。虽然官方文书特别提到淡水线有意融合周遭地
景(注 2),但除了淡水站与老街主色调尚算配合外,我们对此设计宗旨恐怕只能大打问
号。建筑学者李清志便直言:“采用中国建筑‘复古’的形式,这种形式固然在国际间容
易被辨识为‘中国的形式’,但是在台北当地人的心目中却不一定是‘本土的形式’”(
注 3)。要说与周遭地景融合最成功的车站,或许是中正纪念堂的 5 号出口,因为干脆
把出口整个打造成与中正纪念堂相同的白墙蓝琉璃瓦。
严格来说,捷运淡水线的北方宫殿不算丑,但也很难称得上美。原因恐怕在于国民党政府
有意借由皇宫意象展现他们代表正统中国的合法性。台湾对于中国大陆的政权来说,是权
力所不及的化外之地,将代表权力的宫殿移植台湾,所面临的问题就是它和周遭环境的不
协调。这种不协调或许正是党国意识形态所要强调的东西,正统与异端、中心与边缘、权
贵和庶民迥然有别。从高架车站的远方回望车站,那在太阳底下闪闪发亮、悬山式又重簷
的黄色屋顶,就是希望让人联想到一座宫殿矗立眼前。一条淡水线,就是由数十座皇宫连
绵相接而成。
台湾并不是没有中国传统建筑,客家、闽南的传统住宅,当然都是十足的中国风格,试想
,如果今天淡水线的屋顶从铭黄色换成玫瑰红、赭红等比较暗的颜色,与传统闽南式建筑
相同,会不会就比较不突兀而柔美许多了呢?
注 1|丁荣生、胡淑珮:〈捷运的建筑是要呈现文化的精致度:访捷运局第二处处长钟维
力先生〉《建筑师》(1996年4月),页86。
注 2|台北市政府捷运工程局:《捷运车站规划与设计实务》,页100。
注 3|李清志:〈捷运都市的新空间经验:结合本土建筑与速度建筑的台北捷运〉《建筑
师》(1996年4月),页90。
文字、摄影:庄祐端
当初国民党政府在台北狂盖中国华北式宫廷建筑中正纪念堂、两厅院、改建后的三城门(华南闽式gg)还有淡水线的这些站
作者: ROCAF (宅宅军曹) 2016-03-13 12:19:00
转型正义有包含把那些站砍掉重练吗
台北城城门算中国南式,但也不正常,是碉堡化的新式城门建筑主要分成三种:南式 北式 苏式,闽的盖法与粤差不多至于说北式在台湾大流行,主要还是因为气派
KMT是个南方人为主的政权 会偏爱北方建筑也是满特别的 (这系列文章充满浓浓的政治正确味道 嗯)
中南部乡下新修的大庙,并没有政府出资,几乎都是北式了
KMT根据地在江浙,理论上应该盖苏式的啊,但是台湾苏式超少
作者:
hicker (救护车专载笑到腹肌抽筋)
2016-03-13 12:31:00转型正义这概念其实很模糊呀....要做最扩大的解释的话 把国民党从现实中消灭并抹去其痕迹这应该就是最终极的转型正义了吧
作者:
hicker (救护车专载笑到腹肌抽筋)
2016-03-13 12:34:00要说这是不流血的政治革命 应该也不为过
板桥林家花园就一堆白墙黑瓦囉,当然林家有仿苏式的意思
单看这篇是还好 点连结去看没po这里的系列文第一篇政治味就重了不少
作者:
hicker (救护车专载笑到腹肌抽筋)
2016-03-13 12:37:00林家花园可不是KMT的产物呀....一个南京复兴站 就可以有无限的联想空间....
现代主义是趋势,行政院就是现代主义,日本人盖的日本战后的中央政府合同厅舍全是盒子状大楼行政院的建筑形式对后来国府的学校建筑有重大影响
因为现代主义讲究实用 正好符合日本时代后期和国府时期的需求
作者:
Radeon (婊子与狗天长地久)
2016-03-13 13:14:00中正庙还被礼遇没有广告
作者:
ting301 ( )
2016-03-13 13:22:00不然台巴式的建筑是啥?
作者:
Xkang (一日台大人 终生台大人)
2016-03-13 14:56:00第一篇是讲命名 所以没称复兴南京就是因为...XD两个念起来 "复兴南京"的意念更强烈
作者:
ben108472 (ben108472)
2016-03-13 16:30:00转型正义还是以解决不当得利为主,已存在的建筑如捷运站就当一种历史建物吧
作者:
hicker (救护车专载笑到腹肌抽筋)
2016-03-13 17:22:00转型正义=消灭KMT 至少现在来看是这样
作者:
ben108472 (ben108472)
2016-03-13 18:12:00其实就算消灭KMT也没用,因为敌人不会凭空消失还是虎视眈眈的在对岸
作者:
kenliu100 (æ¼¢å ¡æ˜¯æˆ‘æ˜¯æ¼¢å ¡åŒ…)
2016-03-13 18:42:00砍个头,这也是台湾历史之一,别把转型正义就这样套在建筑身上!
作者: ROCAF (宅宅军曹) 2016-03-13 18:56:00
想把重庆南路一段那两栋拆掉的也大有人在吧
作者:
ben108472 (ben108472)
2016-03-13 20:16:00其实国民党盖的中国建筑也是历史的一部分,不必一定要拆除,可作为台湾历史的一部分,转型正义是要讨回不当得利,而非是把中国文化部分全面剔除
我也觉得KMT盖的不该全拆,要拆就拆丑的吧(望向台北车站。台巴式建筑喔,我是觉得战前那些台湾巴洛克式样建筑有资格在世界自成一个风格
其实淡水线各站与其说是北方宫殿,不如说是兴亚式那种搭配起自国父纪念馆,淡水线各站或大直郑成功庙都是
作者: ROCAF (宅宅军曹) 2016-03-13 21:15:00
啊就要把沟明洞推下海当然包含拆房子啊就像韩国拆总督府那样
作者:
ben108472 (ben108472)
2016-03-13 21:49:00那总统府是不是也要拆呢?
作者: ROCAF (宅宅军曹) 2016-03-13 22:00:00
如果是当成殖民政权象征的话拆了也没关系吧
只想借机曲解"转型正义"意涵的就别在那边丢人现眼了...很难看 zzz
作者:
sbtiagr (星奇*天)
2016-03-14 03:00:00那些说要拆的人是不是不懂什么叫做转型正义
作者: keita2277 2016-03-14 03:57:00
内狮车站等是不是同时期和性质的产物呢?
我很期待,台北下一条捷运,每一站都是一个原住民主题,这才充满了台湾真正的本土文化啊~~
作者: ROCAF (宅宅军曹) 2016-03-14 05:40:00
真的是我误解的话就好了@@
作者:
iqeqicq (南无警察大菩萨)
2016-03-14 18:28:00台北车站也是中国式元素啊:P然而北捷也不再有2号线那样的平面式车站了。
作者: ROCAF (宅宅军曹) 2016-03-14 22:33:00
我来投案了(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