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2012 Five questions: Miami Marlins(上)

楼主: Anakin (Anakin)   2012-03-08 17:36:16
※ 引述《KusoPvt ( )》之铭言:
: 1、2 两棒摆上垒率最高,甚至是最好的球员可以理解
: 4、5两棒摆上长打者也很符合大家熟知的传统思维
: 但为什么以能力排打序时会比3棒来的重要?
: 不是很能理解
: 很好奇他是如何得到这样的结论?
: 四棒要负责保护全垒打制造机吗
: 有没有哪位大大可以分享Tom Tango的这个研究?
: 非常感谢
我以前有翻过(部分),虽然现在看有些地方翻得不好,但是大家凑合看吧
文章代码(AID): #1AaVL7ZY (MLB) [ptt.cc] Re: [闲聊] 明星赛后的普神
文章网址: http://www.ptt.cc/bbs/MLB/M.1251079495.A.8E2.html
简单的说
The Book这本书排棒次的方法,是先找出在24种出局上垒状态(例如 1出
局一、二垒有人)下,各种打击事件(例如一垒打、三垒打)价值多少分
,例如无人出局垒上无跑者时,一支二垒安打相当于0.64分。
接下来去按照每个棒次在比赛中会遇到的上垒出局状况的机率,并且用各
棒次的打席数加权,计算各棒次的各种打击事件值多少分。举例来说,第
三棒的一垒打平均价值.493分,第五棒的一垒打平均价值.513分。
借由各棒次打击事件的价值,我们就可以分析应该把那个打者排在哪一棒
,才能获得最高的效益。
书中特别解释,第三棒跟第五棒相比,第五棒在一垒打、二垒打、三垒打
、非故意四坏、触身球、上面都有优势,第五棒避免被三振、避免出局时
可以省下更多分数,第三棒则只有全垒打有优势,所以第五棒应该排上比
第三棒好的打者。原因在于,第三棒打者有更多 2出局的打席,所以除非
第三棒打全垒打,否则造成的伤害比第五棒低。
就像这个讨论串的原文一样,有人把这本书的结论写成:
1, 2, 4, 5, 3, 6, 7, 8, 9
大致上不算有错,但是太过简化其实不是原书的论点,建议还是看一下原
文怎么描述各棒次的特性。
另外原书还有关于三振、盗垒、跑垒、避免双杀、锯齿打线、九一连线、
投手打击的探讨,我没有翻出来,有兴趣的可以自己去找。
至于改变棒次排法,把前三好的打者中的两人排到前两棒之后,是不是会
改变第三棒的重要性呢?之前我发文的时候有人也有类似的质疑,但是当
时我看不太懂质疑的地方所以没有进一步说明,其实原书里面有提到这确
实是这种模型会被批评的因素之一,但是也做出解释。
例如原书假设了一个平均的打线,在模型中跑过后发现,实际上各棒次的
打席数、平均每次打击时遇到垒上有人的机会、垒上的跑者数都没有显著
的差异。后面也假设了另一个打线,跑过模型后发现,其他因素不变的情
况下,最好的打者之一排二棒和三棒的差距是 162场比赛差 2分。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