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hgt (王契赧)
2016-07-12 23:36:53※ [本文转录自 Warfare 看板 #1FsuIVZn ]
作者: Nomic ((Nomis)) 看板: Warfare
标题: Re: [闲聊] 有什么办法可以抵抗蒙古帝国
时间: Sat Jun 16 02:53:16 2012
金元史我都不是很熟,讲一点不成熟的意见。
蒙古人的骑兵用法和前朝或后世比起来其实没有很大区别;骑兵冲锋只是在震慑
敌人心理使其震动,阵脚不稳、出现疎缝以后才会大队辗过。我们看南宋在四川抵挡
蒙元的彭大雅怎么说的:
“其破敌,则登高眺远,先审地势,察敌情伪,专务乘乱。故交锋之始,每以骑
队轻突敌阵,一冲才动,则不论众寡,长驱直入。敌虽十万,亦不能支。不动则前队
横过,次队再冲。再不能入,则后队如之。方其冲敌之时,乃迁延时刻,为布兵左右
与后之计。兵既四合,则最后至者一声姑诡,四方八面响应齐力,一时俱撞。此计之
外,或臂团牌,下马步射。一步中敌,则两旁必溃,溃则必乱,从乱疾入。敌或见便
以骑蹙步,则步后驻队驰敌迎击。敌或坚壁,百计不中,则必驱牛畜或鞭生马,以生
马搅地,敌阵鲜有不败。敌或森戟外列,拒马绝其奔突,则环骑疏哨,时发一矢,使
敌劳动。相持既久,必绝食或乏薪水,不容不动,则进兵相逼。或敌阵已动,故不遽
击,待其疲困,然后冲入;待其兵寡,然后则先以土撒,后以木拖,使尘冲天地,疑
兵众,每每自溃;不溃则冲,其破可必。或驱降俘,听其战败,乘敌力竭,击以精锐
;或才交刃,佯北而走,诡弃辎重,故掷黄白,敌或谓是城败,逐北不止,冲其伏骑
,往往全没。”(《黑鞑事略》)
这里头讲了许多破阵的方法,总而言之先使敌人站不住阵脚而后长趋直入,而方
法除了利用骑兵冲锋的震骇效果之外,更多用的是各种诡计,当然也有与敌人硬拼的
方式,不过就不是用蒙古骑兵硬拼而是用俘虏或降人。
骑兵的这种用法并不新鲜。《辽史》卷三十四〈兵卫志〉:
“敌军既阵,料其阵势小大,山川形势,往回道路,救援捷径,漕运所出,各有
以制之。然后于阵四面,列骑为队,每队五、七百人,十队为一道,十道当一面。各
有主帅。最先一队走马大噪,冲突敌阵。得利,则诸队齐进;若未利,引退,第二队
继之。退者,息马饮水料。诸道皆然。更退叠进,敌阵不动,亦不力战。历二三日,
待其困惫,又令打草谷家丁马施双帚,因风疾驰,扬尘敌阵,更互往来。中既饥疲,
目不相睹,可以取胜。”
辽朝的骑兵如果冲不动敌阵通常是换队再冲,如此重复数次见机而动,甚至可以
这样相持两三天,等到敌人疲惫有机可乘。这招到明清之际的清兵也没有大变化:
“凡骑兵遇步卒,反退数丈,加鞭突前;敌阵稍动,即乘势杀入,步卒自相残陷
,骑兵因而蹂躏:以此常胜。”(计六奇《明季南略》卷十一〈郑成功入镇江〉)
蒙古人或者游牧民族的骑兵大柢是如此用法,也就是说骑兵的主要威力与其说在
于其本身是否健斗,不如说是在考验列阵步兵的心理素质;而列阵者的心理素质越强
,这种考验就必须不断重复而旷日持久,直到防守者身心俱疲为止。对于善战的游牧
民族来说,这种等待有些恼人,有时候他们宁愿直入敌阵一战决胜;而在这种场合,
实际上游牧民更喜欢步战而非马战。金人就很爱这味:
“闻宋兵十万且至,会宗望益兵四千,合击,大败之。其卒二千,阵而立,驰之
不动,即麾军去马击之,尽殪,擒其将石瑱而还。”(《金史》卷六十六〈挞懒〉传)
“去杭十余里,遇宋伏兵二千,取我前驱甲士三十人。阿里使诸军去马搏战,伏
兵败,皆逼死于水。”(《金史》卷七十三〈斜卯阿里〉传)
“孛菫乌谷攻石州,屡败,亡其三将,军士殁者数百人。突合速谓乌谷曰:‘敌
皆步兵,吾不可以骑战。’乌谷曰:‘闻贼挟妖术,画马以系其足,疾甚奔马,步战
岂可及之。’突合速笑曰:‘岂有是耶。’乃令诸军去马战,尽殪之。”(《金史》卷
八十〈突合速〉传)
以上权举三例,其实还有更多例子。第一例就是很典型的马冲不动,那就直接肉
搏较量,这时候似乎步战比马战还有利。第三例好像在表神行太保戴宗。辽人就很少
这样做,不过也不是没有例子:
“契丹主与其母举国入寇,其统军顺国王挞览引兵掠威虏、顺安军,魏能、石普
等帅兵御之,…振武小校孙密领十卒侦事,中路遇敌前锋,密等依林木彀弓弩以待之
,敌下马以短兵格斗,密等射杀十数人,又杀其军校,…”(《续资治通鉴长编》真宗
景德元年闰九月辛未段)
甚至在唐代可以找到下面这个令人意想不到的战例:
“先是(薛)延陀击沙钵罗及阿史那社尔,皆以步战而胜;及其将来寇也,先讲武
于国中,教习步战。每五人以一人经习战阵者使执马,而四人前战,克胜即授马以追
奔,失于应接罪至于死,没其家口以赏战人。
至是遂行其法,突厥兵先合辄退,延陀乘胜而逐之,(李)勣兵拒击,而延陀万矢
俱发,伤其战马,李勣乃令去马步阵,率长槊数百为队,齐奋以冲之,其众溃散。副
总管薛万彻率数千骑收其执马者,其众失马,莫知所从,因大纵击,斩首三千余级,
获马万五千匹,甲仗辎重不可胜计。”(《册府元龟》卷九百八十五外臣部三十征讨四)
在上述这个例子中突厥人靠的是步战取胜而非骑战,而唐军为了取胜,也是下马
步战而非马战。我们前面提到结阵的步兵必须要有相当的心理素质来承受骑兵的震骇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本来可以骑战却舍骑步战,反映的是士兵在战场上有高度的抗
压性,战斗上更为顽强。
纯粹的蒙古骑兵的优势其实不在于这种硬仗,这类硬仗总是由他人代劳。在忽必
烈和乃颜之间的内战中,至少忽必烈这一边的军队阵容已经很不符合一般我们对于游
牧民族的想像:
“忽必烈坐木楼上,四象承之。象环革甲,覆锦衣,楼上布弓弩手,树皇帝之日
月旗。…
忽必烈分布其骑兵为三十营,每营弓手万人,合为三军。一列左翼,一列右翼,
命两翼进围乃颜军。每营前有步卒五百人,执刀矛以从。骑兵伪若退走时,步卒则登
骑,坐骑兵后,马止则跃下。执矛而前,杀伤敌骑。…”(《马可波罗行纪》第七七章
〈大汗进讨乃颜〉)
马可波罗的记载多有夸张,如关于兵力数字的部分就明显夸大,不能尽信;然而
这一战忽必烈能取胜,相当一部分还是汉军的功劳。《元史》卷一百七十三〈叶李〉
传:
“是时,乃颜叛北边,诏李庭出师讨之,而将校多用国人,或其亲暱,立马相乡
语,辄释仗不战,逡巡退却。帝患之。李密启曰:‘兵贵奇,不贵众,临敌当以计取
。彼既亲暱,谁肯尽力,徒费陛下粮饷。四方转输甚劳,臣请用汉军列前步战,而联
大车断其后,以示死鬭。彼尝玩我,必不设备,我以大众踣之,无不胜矣。’帝以其
谋谕将帅,师果奏捷。”
至于宋元之间的战争多靠汉军取胜,这不须多讲。
上面并不是说骑兵在蒙古人的扩张中并非关键,而是说在战斗上并非关键。相对
于前代的游牧民族,蒙古骑兵或许在作战上并不特别突出,但在骑兵的供应上蒙古人
有一点是超迈前代的:
“古人马无割势、豁鼻之事,始于大蒙古国,契丹、女真皆未也。不割势、不豁
鼻,称为生马。牝马擅牡马,当通淫之时难驾驭,昼夜好嘶,无故皆蹄囓。今蒙古人
行军不用牡马,用攻马者。攻马者治之之谓。此攻马不嘶,夜下寨,万马寂然。势已
割,气力完;鼻已豁,善走,气出不喘。以此取天下。”(方回《古今考》卷三十一〈
牧人通掌六牲〉)
蒙古人习惯以阉割过的马匹作为战马,这是前所未有的事。这样的马性情温和好
驾驭,又安静,对初学骑马者来说易于便习,军事上利于匿踪奇袭。当然母马色诱这
招也没用。不仅此也。《黑鞑纪事》也说:
“其马野牧无刍粟。六月餍草始肥。牡者四齿则骟,故阔壮而有力,柔顺而无性
,能风寒而久岁月。不骟则反是耳,易嘶骇不可设伏。蹄锲薄而怯石者,叶以铁或以
板,谓之脚涩。”
马蹄铁可能是以蒙古人为中介从西方传到东方的,不过这项技术革新在东方似乎
不怎么推广,到清代蒙古的骑兵还是常常不钉马鞋。重点还是在骟马这件事上:现在
一般的肉用家畜几乎都是阉割过的,阉过之后的肉质好,增肥又快;对骟马来说,就
是成年快长膘也快,多余的精力没得发泄都长在体格上。这也就是说比起前代,蒙古
人在补充战马这点上要快速得多;而蒙古人以骟马为战马的结果是马的性格够温和,
一般人易于骑乘,因而训练骑兵的时程短且花费少。蒙古骑兵的优势在于生产速度上
。
楼主:
hgt (王契赧)
2015-06-16 03:14:00蒙古野战喜用计 金兵野战喜正面合斗 所以从骑兵正面战力看女真骑兵近战素质最高 所谓"不能打一百回合 不能谓之马军"
作者:
japan428 (牵着妳走 :D)
2015-06-16 03:26:00让我想到蒙古人遇到瑞士无双乡民...两者不知道会有什么样的火花
作者:
oldfatcat (è€è‚¥è²“)
2015-06-16 03:44:00难怪当年蒙古只打到维也纳……
作者: imbohn (呵呵) 2015-06-16 08:08:00
大推,长知识,太强了!
作者:
aaa8841 (匡国军节度使)
2015-06-16 09:44:00感觉像西夏的打法
蒙古特殊科技 骟马 骑兵生产速度+50% 食物-30%
作者:
kkbike (虚壹而静)
2015-06-16 10:21:00所以电影必拍战马冲锋,气势雄壮最有看头呀。
作者: charles2512 ( ) 2015-06-16 10:36:00
推推推!
作者: LCAC (气垫登陆艇) 2015-06-16 10:37:00
Push~!
作者: GroundWalker (无能之炼金术师) 2015-06-16 11:10:00
推
作者: brasel 2015-06-16 13:42:00
蒙古的后勤模式、情报搜集、士兵养成、作战模式都很有开创
作者:
lwo005 (Erich von Manstein)
2015-06-16 14:44:00我觉得我需要加强一下文言文阅读能力 看得好慢 Orz
楼主:
hgt (王契赧)
2015-06-16 18:13:00在波希米亚 维也纳郊区已经战败 况且中欧没有草原可休整军队就算窝阔台不死 要再扩张有点难 会向南宋那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