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一MBA生涯公益解惑日:MBA求职解说4

楼主: airturtle23 (三只小猪)   2018-04-23 23:58:53
Monday Blue Buster 每周一MBA生涯公益解惑日:MBA求职解说(4)创业式生涯管理
离MBA毕业季越来越接近,继上周“为何别人要跟你network?”后,这周来讨论更深度的事业发展逻辑,在于“创业式生涯管理”。
小弟当年三生有幸,成为美国最大MBA毕业征才会“NSHMBA”上的史上最年轻职涯顾问时,曾遇到雷曼兄弟出身、自信满满的宾大MBA学生,侃侃而谈如何挤进顶尖学府,然而当问到该如何在楼下的征才会上找到一个工作时,却像泄了气的皮球一样,沮丧地额头差点低于桌面。
曾几何时,即使在如此全球化的MBA课程训练中,或许是长期体制化的结果,也或许是学校变不出什么新花样,大家也开始在封闭的竞争环境中,追求一元价值。
甚至有教育评论家说,如果这些世界顶尖名校把超窄的门槛拿掉,那么其实跟其他学校也没什么差别。
尤其,越到毕业季节,除了各科期末考与专案报告死线越来越接近,在忙得焦头烂额的状况下,又要面对“毕业即失业”的恐慌,在北美MBA毕业生平均负债六万美元学贷的压力下,台湾毕业生多半有家庭支援部分经济负担,算是相对压力较轻了。
然而学校出于排名因素,疯狂地鼓吹学生去到处参加企业说明会、投履历、甚至跟校友network,以期盼有一份工作机会。
事实上,这些行为却是生涯管理上典型的乱鎗打鸟行径,反而招致找不到工作。
为什么呢?原因很简单,因为“分心”了。
继上周概略地谈到业界的征才逻辑后,那么在求职时该采取哪些行动,才能有效地取得至少第一份毕业后工作呢?又是否应该先求有、再求好呢?
关键在于“创业式生涯管理”。
这个主题牵涉庞大复杂,应该会分成几周子题来讨论。
首先是综合观念。简单说,每个人在热情生涯上都是个创业家。当然,至于要创什么业,又会回到最根本的生涯三驱力:兴趣技能组合、性格养成、专业能力组合等(请见前文“生涯三驱力”等篇章),在此就不再赘述。
想像你在卖某家传祕方鸡排好了,一方面继承了某种家传祕方,另一方面由于时代变迁,带动市场变动与客人口味的转变,以及科技与生产技术的演进,然而也因为时代的演进与技术的普及,卖鸡排的厂商如雨后春笋班林立,要在密集竞争下胜出可以说是难上加难。
那么,为什么还是有店家门可罗雀,却有某些名店不分日夜都大排长龙呢?
很简单,除了热情已经几乎是基本要件之外,其实差异在于“常年的专注”。
就创业之神贾伯斯的名言:”What separates successful entrepreneurs from not successful ones is pure perseverance. You’ve got to be passionate about it, or you’re gonna give it up. It’s so hard."
然而,就像某排名第一的商学院的Essay题目中,居然在题目结尾出现”Be Passionate.“字样!不少人甚至为了各种理由,而硬要装出非常热情的样子。
事实上,热情是装不出来的。路遥知马力。
就像挑结婚对象一样,如果你把对方的嘴炮工夫拿掉,关成静音,仔细观察对方常年的日常行为模式与时间分配逻辑,就自然看得出来。
与其说疯狂地社交,或无所不用其极地发展创意式广告,其实如果静下心来仔细观察,会发现真正厉害的店家多半不是很在乎这些外在噱头,而是在于实质的产品特性或服务竞争力改善。
生涯管理也是一样,尤其是MBA毕业季的就业压力。
其实这些并不在于毕业最后一学期、甚至毕业前几周的疯狂刷职缺、刷LinkedIn;
而是MBA两年来在热情领域中,长期探讨并研发热情事物的本质与定义。
并结合大量案例讨论挑战定义,没有标准答案
以及两年来大量团队经验所练习的领导力与团队沟通能力
回到前面假设的卖鸡排,透过国际MBA中特有的异国文化、多元职业、来自各领域的领导与管理经验与专业、多元性背景的脑力激荡,
并随时涉猎新科技与制程的商业化
可以用各国各流派的无边际餐饮创想与案例,来挑战对鸡排产品本质上的定义,例如:鸡排一定是用炸的吗?一定是块状吗?还是条状?
鸡排有没有可能做成冰淇淋?有没有可能做成甜点?
某些以创意见长的文化,如:日本或美国,就很常见到一些大胆创意、甚至无厘头的创举,就像礁溪温泉旁竟然出现辣冰淇淋店?!就是类似的道理。
然而,就像名校如史丹佛的招生哲学:”Ordinary things but exceptionally well.”
一样是豆浆,就是有些名店能做出“玉液琼浆、甘如蜜酪”的顶级美味。
以工程见长的文化,如:德国,基本上根本不会跟你废话,平日埋首于根本性物质的工程研发与制程创新精炼,过程极机密,等年度世界工业展会发表时一鸣惊人,做出完全忠于原味的鸡排,并且重新定义什么叫鸡排,口味厚重有层次分明,从外皮到内肉各环节都重新定义、更上层楼,同时将原本就望尘莫及的差距,再度拉大到下辈子才看得到尾灯的水准。
这些哲学跟MBA毕业就业有什么关系?当然有,并且完全一样。唯有专注于热情领域,并长期研发以解决业界问题,甚至领导业界革命,才会是雇主争相高薪聘用,并且高度倚赖的未来领导人。也只有这种明日之星,才是真正握有资源的业界翘楚,财富自然会来追你,挡都挡不住,而且永无止尽。
厉害的产品其实路边就开始卖了。
(待续)
Sincerely,
David 李
原文出自:
https://mbacareerfitter.blogspot.tw/2018/04/monday-blue-buster-mbamba4.html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