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 职业生涯35岁拉警报!

楼主: miracles1145 (黃金ㄚ甘)   2005-08-31 00:31:36
职业生涯35岁拉警报!
台湾产业推动一波波优退,45岁以上的员工,在银行逐渐成为稀有动物“几波优退下
来,现在同事们放眼看去,40多岁可说是‘稀有动物’,50多岁更堪称‘濒临绝种动物’
。想到自己随时可能被优退,晚上就睡不着觉!”一位银行高阶主管说。
不久前,彰化银行展开第五波优退,希望员工进一步年轻化,因为彰银员工平均年龄
“高达”41岁,其他民营银行,如中信银早就降到35岁,而同为三商银的华南银行、第一
银行,平均年龄都已降到30多岁。 早年在银行界,40岁是才刚开始被委以重任,接掌分行
经理等职务的年纪,如今却为许多银行人“工作寿命的终点”。“优退”这两个字,如今
在报社听得到,在政府机关听得到,在科技大厂的生产线听得到,在研究机构听得到。最
可怕的是,不要以为优退是冲著“中高龄”的“资深”员工而来,因为优退的年龄正在快
速向下修正,4年前优退的对象还锁定在50岁以上,如今矛头已对准40岁以下。 不少企业
采取几波优退后,中高龄员工所剩寥寥无几,最新的猎杀对象转为:工作满10年的“资深
”员工。如果大学毕业就开始任职,工作满10年也才不过32岁,原本以为退休还远得很,
想不到这么早就来临。 工作寿命缩短到15年现在,你只要年满35岁,就要有进入优退“红
色警戒区”的心理准备。以五年级世代(34~44岁)来说,正好完全笼罩在优退的暴风半
径下。有人开玩笑说,五年级(50)世代当年用学运逼退“国会老贼”,想不到自己这么
快也变成“职场老贼” 。 主计处调查也显示,国人的退休年龄,正在快速提前,民国86
年有六成的工作者,可做到年满60岁退休,91年跌落到四成。不妨做个世代对比。上一代
不到18岁就开始工作,至少能做到满60岁,“工作寿命”超过40年。这一代年轻人,在高
学历趋势下,通常要到24岁才开始工作,很可能40岁不到就画下休止符,“工作寿命”缩
短到15年。
科技新贵退不起休?
如何在15年内,赚到一辈子所需要的钱?即使科技新贵,如今都有困难。从前许多科技
工程师,都把退休年龄设定在40岁。因为技术进步太快、产品生命周期太短,细数历年的
科技股王,没有一家能称霸超过两年。40岁如果不退休或转换跑道,不仅技术跟不上时代
,从事的行业也没落了。因此,科技人忍受超长的工时、哪里股票多就往哪里跳槽,为的
就是在40岁前赚足这辈子要用的钱。有些IC设计公司,因为员工提前退休的缘故,全公司
平均年龄甚至只有28岁。 但高科技的黄金时代过去了,本刊去年调查,只剩下4%的科技
工程师,能财富无虞地40岁退休;但若不退休,有89%的工程师担心自己的技术会落伍了
,“进退两难”成为许多工程师的写照。
中年银行员的悲歌?
许多中年优退,都肇因于“生产力赶不上薪资”:一方面技能落伍脱节,一方面薪水过高
。以银行员工来说,两者兼而有之。从前银行用人有几个特色:一是笔试挂帅,所以被录
取的人,以“会读书考试型”居多。其二,早年银行属于寡占事业,没什么竞争可言,行
员只要不犯错即可,因此喜欢用性格小心谨慎的人。其三,从前柜员与后台作业人员,占
了银行员工的多数,工作被形容成是“橡皮图章”,每天就是坐在冷气房盖一盖章,也不
用背负销售业绩压力,薪水自动随年资调升,做得愈久领得愈多。许多四、五年级的银行
员,就是这样一路走来的。然而,在金融割喉战的今天,所需要的是完全不同的人才。现
在银行最急需第一线的商品销售人员,能为业绩冲锋陷阵,具有积极进取的业务员性格,
而不再像从前那种保守谨慎、被动等著客户上门。如今银行招募采取笔试者愈来愈少了,
因为会考试不等于会卖商品。而前台销售人员与后台作业人员也逐渐调整为1:1,后台作
业人员不仅比例大幅缩减,而且也要扛下一定的销售业绩额度。在这种“全员业务员化”
的趋势下,很多传统银行员转型不过来,再加上坐领高薪,不难理解为何银行要大量招募
六、七年级的业务新血,去取代四、五年级的老行员了。而在媒体业,则上演另一套优退
戏码。新闻记者是典型“姜是老的辣”的行业,不论见识与人脉都要靠时间累积。全世界
很少有像台湾这样,把资深记者当成包袱,不少媒体老板所盘算的是,“1个资深记者的薪
水,等于3个新进记者”,因此优退老鸟记者、递补菜鸟记者,两手策略屡见不鲜。这种
“人才反淘汰”的做法,要为台湾媒体的“弱智化”负很大责任。
避开快速折旧的行业
当媒体焦点都对准名模林志玲时,可曾想过另一位过气的名模李珊珊?也才不过5、6年前
,李珊珊还是月入五、六十万元,倩影出现在亚洲各国时尚杂志的封面人物,如今却沦为
靠政府救济度日的贫民。别以为只有模特儿行业,才会暴起暴落,职业寿命有如流星般短
暂。科技业、银行业、媒体业,哪个不是风光一时,如今不到40岁,就面临沈重的退休压
力?反倒是许多朴实无华的传统产业,职业寿命细水长流。在工作选择上,未来一定要把
“职业寿命”列为重点。如果年龄在这个行业是“负资产”,如果这个行业的“折旧”速
度很快,即使薪资再高都要三思。同时要把理财当成一种“谋生能力”来培养,否则老板
可能只会养你15年。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