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seroct (寒山月)》之铭言:
: 如题.
: 大般若经初分譬喻品, ‘善现,于意云何?异五蕴等法想等想,假立言说,
有菩萨摩诃萨不?’
: ‘善现,于意云何?若法无想,无等想,无假立,无言说....
是法能学般若波罗蜜多乃至....不?’
: 请教大家,上面两段话中的法想, 等想,是什么意思?我查过网络上的一行佛学辞典,
但没查到这两个词的解释。
刚刚google了一下"法想""等想",除了原文好像没什么其他资料,
但是原文中"若法无想,无等想"的部分,有些是"若法无想无等想",
中间是没有特别分开的,也许不是特别的名词,但照字面又不好一字字解,
最后我个人是用文意来看。
前面的原文:
[0235c17] “善现!于意云何?异五蕴等法想等想假立言说有菩萨摩诃萨不?”
[0235c18] 善现答言:“不也!世尊!”
因为原文前面已经提到:
色不亦幻,幻不异色,色即是幻,幻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所以这边以意思直接来说就是说:五蕴之外有菩萨摩诃萨吗?
五蕴(名色;十二入处;十八界)是一切法,除此之外不会有别的,
所以说五蕴之外不会有菩萨摩诃萨。
有时经上会直接合用成"蕴(阴)处界"
应该可以理解为一切之外不会再有"法想等想假立言说",而说有菩萨摩诃萨。
这应该是怕人误以为五蕴之外有菩萨摩诃萨。
杂阿含经里也有类似的经文。
《杂阿含经》第105经
“云何,仙尼!色是如来耶?”
答言:“不也,世尊!”
“受、想、行、识是如来耶?”
答言:“不也,世尊!”
复问:“仙尼!异色有如来耶?异受、想、行、识有如来耶?”
答言:“不也,世尊!”
复问:“仙尼!色中有如来耶?受、想、行、识中有如来耶?”
答言:“不也,世尊!”
复问:“仙尼!如来中有色耶?如来中有受、想、行、识耶?”
答言:“不也,世尊!”
复问:“仙尼!非色,非受、想、行、识有如来耶?”
答言:“不也,世尊!”
这里说得很清楚,五蕴里无如来、亦无如来所、亦不相在。
另外后面的部分全文是:
[0235c19] “善现!于意云何?唯于五蕴等法想等想假立言说谓为菩萨摩诃萨耶?”
[0235c20] 善现答言:“如是!世尊!”
[0235c21] “善现!于意云何?是唯于五蕴等法想等想假立言说者,
有杂染有清净、有生有灭不?”
[0235c23] 善现答言:“不也!世尊!”
[0235c23] “善现!于意云何?若法无想无等想、无假立无言说、无名无名假、
无身无身业、无语无语业、无意无意业、无杂染无清净、无生无灭,
是法能学般若波罗蜜多乃至一切相智成办一切智智不?”
[0235c28] 善现答言:“不也!世尊!”
这边就是金刚经里面:无有法名为菩萨。
套用金刚经的句型就是,
"所言菩萨者,即非菩萨,是故名菩萨"
("菩萨"是"唯于五蕴等法想等想假立言说"的)
"唯于五蕴等法想等想假立言说者"是不垢不净,不生不灭(佛与善现的问答中),
之后原文接到"若法无想无等想"亦可当作法不垢不净不生不灭。
这边不太容易转过来,
反过来,"若法无想无等想"是不垢不净不生不灭,一般这比较好理解,
所以世尊才需要多说明"唯于五蕴等法想等想假立言说者"是不垢不净,不生不灭。
就是说"若法无想无等想"本身是不垢不净不生不灭,
而"唯于五蕴等法想等想假立言说者"因为是"法想""等想""假立言说",
所以也是不垢不净不生不灭的。(五蕴即幻)
这边又是呼应前面原文说"色不亦幻,幻不异色,色即是幻,幻即是色",
幻即是色(五蕴),所以"唯于五蕴等法想等想假立言说者"亦幻。
幻者在原文中
[0235b11] 佛告善现:“于意云何?幻有杂染有清净不?”(个人理解:幻者不垢不净)
[0235b11] 善现答言:“不也!世尊!”
[0235b12] “善现!于意云何?幻有生有灭不?”(个人理解:幻者不生不灭)
[0235b13] 善现答言:“不也!世尊!”
幻者(五蕴)不垢不净不生不灭。(上文)
"若法无想无等想"前面也说是不垢不净不生不灭。([0235c23]整段内容。)
"唯于五蕴等法想等想假立言说者"是不垢不净,不生不灭。(佛与善现的对话)
所以整个就成立了。
很感谢大德提出这个问题,让我看了经文也得到不少。
般若经个人认为是要让人摆脱语言文字的陷阱(或说对文字的过度依赖),
所以每个名词都会一再重复,有安心感,才不会让人对经文有跳跃式的惊吓,
文字非常严谨篇幅才会那么巨大。
我们可以说活在一个二元对立的世界,我们与他人,甚至自己思考时,
都是使用语言文字,语言文字有他的极限性,造成很容易"非有即无",
所以很难用语言文字去理解一个不是"有"也不是"没有"的东西,
会觉得经典怎么一下讲无,一下讲有,无所适从,反而产生各种怀疑,
其实般若的目的是要让我们去除执著,获得智慧的。
有点类似杂阿含262经:
阿难语阐陀言:“我亲从佛闻,教摩诃迦旃延言:‘世人颠倒依于二边,
若有、若无,世人取诸境界,心便计著。迦旃延!若不受、不取、不住、不计于我,
此苦生时生、灭时灭。迦旃延!于此不疑、不惑、不由于他而能自知,是名正见,
如来所说。所以者何?
迦旃延!如实正观世间集者,则不生世间无见,如实正观世间灭,则不生世间有见。
迦旃延!如来离于二边,说于中道,所谓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
谓缘无明有行,乃至生、老、病、死、忧、悲、恼、苦集;
所谓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谓无明灭则行灭,
乃至生、老、病、死、忧、悲、恼、苦灭。’”
不过除了脑袋道理上,这更是需要体会实践的,所以更难。
愿大家都能早日度诸狐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