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亲子沟通模式决定未来孩子与社会的关系!

楼主: aa12783509 (Ace)   2017-04-18 17:29:26
文章来源:http://mybabyone.com/20170418_515715.html
孩子与社会的关系就是与父母关系的投影,父母如何面对孩子,
孩子未来就会如何面的这个社会。在父母与孩子的相处过程中,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亲子沟通的模式。说白了,就是父母和孩子会好好聊天吗?
我们都知道语言的奇妙性,面对同一件事情,
父母的不同回应直接反映了教育方式的选择,
不同的教育方式也反应了亲子关系的不同质量。
常见的回应方式有四种,我们一起来看看,
自己平时和孩子聊天的时候,是哪一种或哪几种回应模式,
不同的回应模式对孩子的影响又有哪些呢?
01
共振互动型
这是最理想的情况。孩子开心的时候,父母也发自内心地微笑;
孩子哭泣的时候,父母也陪着他难过;父母能和孩子在情感上达到共鸣,
能给予积极的回应与关注。这样的孩子比较容易和周围的人产生共鸣,
具有良好的同理心,存在感十足。
02
“以母亲为中心”型
常见的场景比如,当婴儿先对母亲微笑时,母亲并没有回应;
但如果母亲主动逗婴儿,婴儿笑了,母亲才会笑。在这种关系中,
婴儿好像是母亲的玩具,怎么逗,怎么反应,得跟母亲喜欢的方式一样,
才符合母亲的要求。
只有母亲才是行为的发起者,婴儿要按照母亲的预期来回应,
这就是“假自我”的形成。这样的孩子长大成人后,可能有良好的社会功能,
工作学业会很优秀,但却无法融入社会,无法和人产生真正的亲密关系,
因此会拒绝和他人建立联系,把自己封闭起来,越来越宅。
03
无关反应型
举个例子,孩子抓到一只蚂蚱,兴奋地拿给妈妈看,
结果妈妈马上说:“你的手好脏,快去洗手” ,
那么她的反应与孩子关注的内容完全不相关,
这种回应模式就是“无关反应型”,如果孩子经常得到父母的无关反应,
就会产生巨大的虚无感,总是很焦虑,这样的孩子连“假自我”都难以形成,
经常处在不存在的痛苦中,就像被人抛弃了一样。
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孩子,会很难安静下来跟自己相处,总需要别人陪着,
在亲密关系中,总想实时了解对方在哪里,在做什么,内心的安全感极弱。
04
情感你转型
下面就是典型的“情感逆转型”父母和孩子的对话。
孩子说:“妈妈,我在楼下看到一只小狗,特别可爱,还会跟人握手呢”!
妈妈回应说:“别碰它!他有传染病怎么办,以前就有人养狗得了传染病,
最后连肝脏都切了!” 再比如,孩子说:“毕业了我要去大城市好好打拼一番!
”妈妈回应说:“大城市竞争多残酷啊,我看报纸上说连博士都找不到工作。”
“情感逆转型”父母的最大特点就是往往会把好事变成了坏事,
把原本轻松欢快的气氛逆转成压抑痛苦的气氛,这对于孩子的影响是最坏的。
如果父母是在“无关反应”和“情感逆转”的环境中长大的,
就会很难与孩子产生自然丰沛的情感呼应,
但是至少父母可以有意识地察觉自己的反应模式,
通过改变自己来改善亲子关系。比如,孩子满头大汗跑回家,
告诉妈妈今天球赛赢了,如果妈妈的回应是“你的衣服好脏”,
则属于无关反应型;如果妈妈的回应是“就打球起劲儿,
学习怎么没见你这么用功”,则是情感逆转型。
如果父母对孩子的回应类似这两种,那么下次就可以试试在看到孩子的感受后,
主动去确认这种感受,比如可以对孩子说:“妈妈看到你很开心,真棒,
你当时一定很兴奋吧!”对于孩子喜悦快乐的情绪,父母要积极回应确认;
对于孩子悲伤难过的情绪,父母也要主动地确认。有的父母出于自己的焦虑,
看到孩子有负面情绪的时候,就希望孩子马上停止,赶紧把注意力转移到别的地方。
这样的做法也许有效,但孩子的能量会被阻塞,
长期抑制孩子正常情绪的发泄会造成孩子的心理问题。
父母最好的做法是不压抑,不打扰,安静地陪伴孩子完成自我情绪疗愈。
如果孩子需要父母的介入,父母可以给予确认和鼓励:“妈妈看到你很难过,
很想哭,哭出来也很好,妈妈会陪着你。”
四种回应模式中,我们鼓励父母以第一种模式和孩子沟通,
但如果您在和自己父母沟通时,是后三种模式,那么已经为人父母的您,
就要接受一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了:和孩子建立积极的回应关系,
不要再让孩子经历自己的痛苦。父母和孩子建立怎样的沟通模式,
孩子在未来就会重复怎样的关系模式,而父母与孩子的沟通模式,
也会受到自己父母的影响,因此爱孩子,就从疗自己的伤开始,
这也是父母自我修行的一部分。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