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网志版: https://sirius99.com/?p=28939
(造访时间:2023年)
经由表决廊,会接抵“西敏宫”上议院另端的“Prince's Chamber”,议员收取留言
或进行小讨论的地方。这命名来由自过往,早年上议院所在的“王后厅”隔壁就是“王子
厅”。其装饰风格显然不同,几乎交予木色来主宰,除了坐于中央龛的“维多莉亚”,其
余元素都将时年倒转回“都铎”,叙事浮雕嵌饰,当时王室肖像环立,一侧由“亨利七世
”始,“亨利八世”跟他历任王后接棒,再至“伊莉莎白一世”。另侧是同期的苏格兰王
室,可以找到际遇悲剧的“苏格兰女王玛丽”。
从这边再穿往南,“王家画廊”拉展出让人讶叹的长阔空间,微弧撑架支起的天篷浮
透格状金纹,列窗下的长墙被两巨幅画主宰。其一是“纳尔逊之死”,特拉法尔加海战的
硝烟和倾倒船桅勾勒著甲板忙乱,拉绳、射击、伤残、救护的兵士们挤满整画面,居中的
自然是“纳尔逊”,中了弹的他倒在关切的亲信间,倔强双眼望天,仿佛对无法亲见胜利
仍有怨。
另幅为“威灵顿与布吕歇尔的会面”,描绘滑铁卢战役的终结,虽有英国、普鲁士两
将的握手代表和平来到,背景残破的屋房、地面散乱的尸首仍留印着惨痛代价。这两幅的
色泽暗淡,我本以为是为凸显其调性,读过资料才知它们采用了德国传来的水玻璃,这涂
料主打防护,偏偏英国正值工业革命,伦敦充满煤烟,就这么黏附难清的脏污了。
起初这儿还雄心勃勃规划以另十六幅战争画填满空间,不知是觉得太耗时,或怕招致
批评,目前作为旁衬的,是“乔治一世”后各君王的肖像。而如此费工妆点自不是只为了
给上议院日常使用,若有外宾来,会变成仪典、演讲、国宴的场所。此外,每回议期开始
,君王也会大阵仗从此行过。
长廊之末是“Robing Room”,顾名思义,为进廊前穿戴正式冠袍之所在。转个弯,
便会接上“维多莉亚塔”,君王从那进来,踏过长阶,行穿“诺曼门厅”。门厅本计画以
“诺曼王朝”的君王雕像们为初始,一路列展至议厅,结果没有实践。即便如此,“
Robing Room”依旧贵气。它延续画廊,使用流纹壁纸搭衬木色墙面,嵌入小雕像的饰柱
成框,顶头镶板则由四方状工整转为多边式斑斓。与王座呼应的壁炉也精致,不同色泽的
大理石拼组,两侧雕有“圣乔治屠龙”及“圣米迦勒战胜邪恶”。
不会缺席的壁绘在此换了主题,选择了“亚瑟王”,一般熟知的多是石中剑、梅林、
与乱伦生出的儿子相爱相杀。这边令人意外地屏弃了这些,改以圆桌武士带出骑士精神。
由王座逆时针看,首幅讲的是“慈悲”,但略了“高文”无情砍人的前因,只绘了王后进
行判决,令他今后务必仁慈待人。隔壁的“好客”最大幅,也很合理地以“亚瑟王”为主
角,能见他欢迎“崔斯坦”加入“圆桌”,周边围观者众,包括骑着马刚与其战过的“兰
斯洛特”。
王后引发的畸恋以一幅“宽容”来表现,画中的“亚瑟王”愤怒攻打“兰斯洛特”领
地,却被击落马,受戮之际,“兰斯洛特”奔来喝止。再过去的“信仰”带入圣杯故事,
“加拉哈德”在鹿与狮的引导下,于秘境望见环围基督的异象。最后一幅为“礼貌”,描
绘“崔斯坦”教导“伊索德”弹琴,浑然不觉将走向的悲剧。其实原计画尚有“忠诚”和
“勇气”,可惜作者中途病故了,目前挂在王座两旁的,是“维多莉亚”跟其夫婿。
如此望看过,就可以把自己当作王,沿画廊往回走了,当再次穿过“王子厅”,便是
上议院的重点“Lords Chamber”。早年上议院成员都是指派的,不是神职人员便是贵族
,主要的议厅不免倾注心力作雕琢。两侧有成列大红沙发相对,中间填满羊毛的软座为议
长席,后方可搁放权杖,前方是留予高等法官的仲裁席。
周边虽仅是木质雕板,越往上,缀饰便愈益繁复,柱里嵌的雕像是催生“大宪章”的
十八位爵士,壁画以正义、宗教、骑士精神为题,一侧用寓言式表现,对侧拿历史事件作
验证,能见“亨利五世”承认法官判决、“King Ethelbert”的受洗、“爱德华三世”创
立嘉德勋章,封“黑王子”为骑士。这些雕绘在缤纷环围后,经彩窗的烘托,化为繁花绽
放的金框天篷。
王座是此厅的另个重点,尽管随着制度演变,君王已只列席不再插手,甚至仅于会期
开始露个面,仍打造得极度炫丽。它取了加冕用的“圣爱德华宝座”为形,添加更多饰缀
,由于制于“维多莉亚”时期,两侧亦配置了夫婿跟王子的座椅。金灿背板与华盖精雕细
琢,徽印随框格堆叠著,小雕像于龛室罗列,哥德式的勾边让轮廓更为撩目。
据说主建筑师“Charles Barry”拿手的其实是新古典,因此装潢多交予专精哥德的
“Augustus Pugin”,这一路逛来,的确能感觉出其技艺精湛,几样基本元素在他手里巧
妙化生,成就了眼前繁丽的殿堂。
逛绕盯瞧,驻留了好一阵,我离开上议院,经过位处枢纽的“八角厅”,目标是另一
翼的下议院。前者在进入前有“Peers Corridor”以壁绘让时代倒转回“内战”,这儿亦
设“Commons Corridor”接棒叙述。直觉应是按时序,理过后却发现有点乱,明明那边已
有作品将时间推至复辟后,这里首幅又回溯,主角是被牵连仍未上位的“查理二世”,他
打扮成仆役,有女人助他逃亡。隔壁要被斩首的“蒙特罗斯伯爵”年代又更早,他站队“
查理一世”,为他攻打苏格兰却落败。再过去两幅也该交换,应先有强大的“蒙克将军”
出面支持,才有“查理二世”从“多佛港”昂然归国复辟。
时年在另侧稍稍推进,由于“查理二世”的婚生子女全数夭折,继承的是弟弟“詹姆
士二世”,偏偏后者笃信天主教,便又引发了动荡。第一幅画的是将被送去斩首的“
Alice Lisle”,当时“查理二世”的私生子叛乱,贵族老妇基于慈悲庇护了残党,就这
么被“詹姆士二世”诛杀。隔壁酣睡中被探视的老人乍看祥和,情境其实反差,因为主角
“Argyll”于苏格兰起义事败,隔日便要被处刑了。即使不满声音群起,“詹姆士二世”
仍变本加厉,还起诉了反对他的七位主教。这便导致了知名的“光荣革命”,女婿“威廉
三世”被从荷兰迎入,局势迫得他狼狈出逃,成就了廊中这幅“议会献上王冠”。
奇的是画上共治的“威廉三世”与“玛丽二世”都愁眉苦脸,仿佛当得很不情愿,我
想了想,只能归结于他们签署的“权利法案”,里头明令国王不得干涉法律、和平时不得
拥有常备军、非经同意不得征税,议会力量已几乎超越君王了。
续往前,这儿亦有作为前厅的“Members Lobby”,它仍以哥德挑尖饰框堆砌,但省
去了“Peers Lobby”那边镶嵌的华灿,像守着代表平民的基调。因此抓缚视线的反倒是
立于两门的四雕像,当中的“邱吉尔”相当易辨,胖胖的他叉著腰,似乎正要开骂,其余
同为二十世纪的首相,包括知名的铁娘子“佘契尔”。然天篷朴素到只为木格得归咎于二
战,因为这区曾被严重轰炸,门框还特意使用旧材,以残缺的轮廓提醒战争的残酷。
进议厅前,导览特别提了门板的凹痕,这痕倒不是来由自战争,而是经年累月敲出来
的。因有“查理一世”冲入下议院逮人的前车之鉴,每当议期开始,“黑杖传令官”来请
下议员去听君王宣讲时,都得装模作样在关闭的门敲三下,里头藉窗确认外无武装,才会
开门。
找到了凹痕,我穿进议厅“Commons Chamber”,在看过“Lords Chamber”那倾注功
力的繁丽后,这儿便显得无亮点,除了座席换替为绿色皮革,很难拎出个值得说嘴的地方
。木质墙板虽仍有边框雕镂,有了比较就自然逊色,对墙的议长席虽将华盖、背板攀满花
叶纹路,偏偏竞争者是气势万钧的君王座席啊。但也不能过于苛求,它在二战被炸烂,又
因当时大环境无法耗资装潢,从古绘看,其初版也曾有过辉华,侧处设了细柱拱道,墙板
能见更复杂的雕纹,顶头团花镶板接连,并在脊处引落天光。
尽管初始样貌已无法复原,身为议会核心的地位依旧难以撼摇,早年下议院成员由各
大城推派参与,现今则是民选,比上议院还更贴近民意。此外,首相、内阁成员几乎都来
自下议院,废除上议院的呼声越来越高。
见识过,把语音导览能按的都听完,我折回至“八角堂”作最后的环望。金纹在勾框
中显著耀华,花叶于串缀间绽生斑斓,而木石的叠砌让其多了份稳重,也降低色彩可能带
来的压迫。欧洲留存的王宫装潢不是洛可可便是新古典,以哥德作主轴的极少,这一路望
过的便很令人扩想。若是没有改换角色,或历史在某处拐了弯,“西敏宫”便是座独树一
格的哥德王宫吧,挑尖仰高,匠心飞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