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记] 越南游记【四】拜顶寺

楼主: polesirius (ff)   2023-11-17 11:31:39
图文网志版: https://sirius99.com/?p=25422
(耽搁许久才写完,请见谅)
来“河内”的重点自然是“下龙湾”,不过在作功课时,竟发现周边另有个“陆龙湾
”,名字初看像来沾光的,认真往下读才知它几年前已被收为世界文化遗产,为“长安名
胜群”的一员。因有此名号加身,去那边还满简易,可以报团一日游,只是...开出的行
程或多或少有些分歧,毕竟一天不可能把所有列入其中的景点走完,必须取舍。
传统的方案会纳入“华闾”,这地方是“丁朝”、“前黎朝”的首都,在“李朝”迁
都至“升龙”前,繁盛了数十年。既是古都,不免就勾起我满满兴趣,哪知看过文章便被
灭了火,因为皇城连半点像样的构体都没留下,只有近代为了怀想而砌起的城门。这其实
也合理,“升龙”留存的建物都那么少,想见到更早期的“华闾”遗迹机率更加渺茫,一
日游通常就是看祭祀两朝开国君王的庙,而这两座还挺朴素,没多少雕刻饰缀,因此把相
关图片扫掠过,我的目标便转了向,选了与“拜顶寺”结合的新兴方案。
出发之前,先去饭店餐厅报到,一如初来时感受到的殷切,这家提供的早餐也用心,
除了菜色多样的自助餐,还有单点菜单,结果就不禁把欧姆蛋、生春卷、牛肉河粉都点了
一轮。河粉也算越南标志性美食了,而这趟的初相遇,光是汤头就相当美味,只是一堆面
条外加我已夹上桌的菜,便让我撑著肚子走进旅行社派来接的车。
随车往南,由于名胜群所在的“宁平”距“河内”几乎有一百公里,中途便穿插了休
息站,美其名给我们解放、参观织绣现场,想害人破财才是真。我随兴逛著商品,虽不想
给商家轻易得逞,当瞄到没在别国看过的书签,仍觉得新奇。纸片先用彩绘打底,能见百
姓农忙与运货舟艇,以及“胡志明陵寝”和“一柱寺”这样的景点,然后他们会把色带圈
卷拼组,当作另一重的上色,也让图面立体。
购买欲骚动之际,又有一区木雕将我勾住,它们以越南女子为题,戴着斗笠,穿着类
似旗袍的传统“奥黛”,尽管线条简约,色彩却相当缤纷,佐以石纹冰裂图腾,登时让我
看花了眼,好在放风时间有限,不然钱包就要打开了。
开了两个多小时,我们终于抵达了“长安名胜群”,早上先走的是“拜顶寺”。有文
案将其音译为“白定寺”,又有文章说寺是为了敬拜山顶之上的众神佛,“拜顶”较为合
理,我是偏向后者啦,毕竟越南很多地名都是从中文转为拼音,初始一定是有意义的文字
。而根据资料,这寺可是蕴含千年历史,有石窟以岩壁为殿顶,敬著佛祖与山灵,不过相
关的建物属于旧寺,位处山脚,一日游带往的,是山腰近几年才以大手笔砌起的新寺区。
搭著小电瓶车,我们从入口转至外山门,中高侧低的层簷飞翘相当中式,门板大幅雕
镂,呈现莲朵繁茂开绽的盛景,叠合门后透映的林色,颇为趣致。但这路线仅徒具形式,
因为门是紧闭的,搭电瓶车过来就已经在门内,可能要遇上节日才会破例开敞,让活动队
伍通行吧。
我抬头往上望,门额以中文书了“三门空”,指的应是佛寺惯常的规制,综纳了“空
门、无相门、无愿门”,当走进了,放下了,便能获得解脱。只是这字体歪歪扭扭,我来
写肯定比较好看,且旁衬的“解脱、安乐”,有从左书写,有从右的,在这儿要找到具备
基础中文素养的人有这么难吗?另个值得玩味的点是,越南明明已推行拼音字,大可另辟
蹊径,却仿佛已被深深刻印了,觉得这样的字形与庙宇才搭衬。
转过身,在此起始的中轴线有挺传统的配置,先以长桥划过一汪池水,然后是照壁半
掩的内山门。照壁隐著龙凤翔飞雕纹,中处与后方门楼皆有花窗相呼应,曲折成峰的簷线
往旁延展,带出一塔于林后锐尖挑飞,颇令人揣想登高能收揽的景致。跟着大队走入门楼
,两侧奉置了类似“哼哈二将”的大型雕像,但是以一文一武的形象呈现,随其上望能看
到层层梁架在斜簷下的撑托,虽是近年所筑,却莫名泛著陈旧古色。而由此朝旁侧回廊拐
,就是寺里知名的五百罗汉阵列了。
难以计数是否真有五百座,只见雕像在廊侧罗列,遥长不见尽头,容形姿态皆异,除
了基本的正襟危坐,有几尊充满了动感,或一脸恶相抡袖欲捶,带着小狗帮腔作势,或抓
著诡异兽头,不像逗玩更像在虐杀,还有头顶再生小头的,真的都有文献考据吗?
不禁瞥向台座,上头是刻了罗汉名号,但我脑袋里仅“降龙、伏虎”寥寥这两笔,也
比对不出什么结果。妙的是,罗汉明明是威武卫道的象征,在这儿却变成吉祥物,凡是凸
出的部位像肚子、膝盖、脚掌都被摸得黑亮,该不会又是摸了便会有福气的说法。
循着长廊往前行,我瞥看着罗汉的形貌变化,也瞄向廊间装饰,前院两座门楼还以石
色低调著,这儿便渐渐展现财力,不仅柱梁间添入金烁的花叶缀边,墙面也密集嵌满龛室
,几乎每室都奉了小佛。讶望间,廊路往院心岔分,同样位于中轴的钟楼以叠簷亭阁在那
伟立,脊顶攒尖,簷尾八角扬飞。顺其招引走进,置于楼心的硕大物事很费疑猜,像个座
台又看不出是要呈放何物,腰身内缩、附带把手,又像个杯鼎。难不成是某种祭器,用来
与上头悬钟对应?
一边研究台侧原始部落风的刻纹,一边顺着环阶往上爬,由高处看,这东西是填实的
,并于顶部饰以更多鸟兽,纵使装不了东西,仍有不少信徒往那丢了铜板,仿佛当它是个
聚宝盆。不过当答案揭盅后,也不算太意外,因为它是个铜鼓啊,在对应上合情合理,就
不知这鼓型是承自何流派了。
抛开无法得到解答的疑惑,我把视线往上挪,眼前据说是越南最大的铜钟,钟面纹刻
偏向传统,流云花藤外,尚能看到中文,连类似小篆的字形也出现了。本还想着莫非真的
是珍贵古物,当瞄到“幽冥教主”这样的字眼,就把这可能性捏熄了,眼前出现一幅画面
,是铸钟师随机抽书翻页,见啥刻啥,想反正当地人没几个看得懂。
尽管仍盼著终点宝塔的登高景致,能在这儿先行了瞰也是不错,朝山门方向望,原来
门外有着广阔湖泊,湖间几座岛阁嵌缀,远方苍茫处桥路划掠。另一侧则是尚待探索的院
区,能见主殿依序横陈,环廊探延。只是院区会不会太大啊,走到那该不会就中午了?
下楼回到院落,或许觉得再走罗汉长廊我们会腻,这会儿导游领的是林苑间的石板路
,虽无繁花添色,对我这种不爱爬阶的人也算好事,毕竟寺区越往里处地势越高,环廊可
是以层层阶台上攀的,渐升的坡路较能欺骗感官。没多久,步道汇聚于另个中轴广场,带
出“观世音殿”的扬展形貌,除了量体相当长阔,它跟概念里的中式佛殿没多少差异,重
簷歇山顶,木色朴朴拙拙的,仅在窗框簷下勾了几许流云缀边。
不过当踏入殿里,视野就炫亮起来,中处列柱有金色雕板延展,能见游龙腾跃、天女
鸣奏,人面翼兽飞临。这样的设计似林叶搭接,也像垂帘拉展,现显主坛上的千手观音。
我在讶望中徐缓前行,即使没费工至手持各样法器,展臂的叠影便自成灿耀光背,彰显慈
照,分生头颜并组的华冠下,有着包容一切的浅笑。祷语片刻,我好奇绕往坛后,工匠在
这部分竟没敷衍,除了板背刻以池波中的探生莲花,坛座也特别,最底是由几个凸肚小鬼
撑抬,再由猛龙举持莲花座。
相较主坛的气势夺目,两侧副坛改换了路线,镜影般互望的观音相当高,有着颀长飘
逸身形,虽刻意以墨衣歛了光芒,趋前细看,便能察觉其低调中的匠心,因为底座是树根
啊,意味着都是以完整树干刻雕而出。而当循其身姿敬叹仰望,视线也不禁驻留在顶头椼
架,直觉以为会承袭著中式工法,但也不知是为了速成或早分了派系,显得相当素简,不
施以藻井可解释为营造空阔感,最典型的斗栱却没见几个,梁柱就是直接交互穿插,与繁
雕饰板形成极大反差。
回到环廊往院区更深处登探,罗汉阵列终于有了尽头,少了它们,廊柱间显得寂寥黯
沉,不过路线也于此再次朝中收敛,辟出“释迦殿”所在的广场。这殿的展幅比“观世音
殿”窄了些,也因此突显歇山顶的簷线转挑,门前不知为何置了一尊乌龟雕塑,部分有着
木质纹路,部分又冷灰粗糙得彷若岩块,该不会原本就是木石相纠结,便干脆一同雕制吧

走入殿门,里头柱间同样有金炫雕板拼接延展,细节上则相对阳刚,挪去天女歌舞,
改以龙形的各样翻腾。主坛自然是释迦牟尼了,背衬的辉耀光轮可见一个个小佛缀点,左
右有老少弟子伴侍,年长者为“迦叶”,年轻的是“阿难”,再往旁的,就难以辨识了,
想猜是四天王,却偏偏有八位,配件也缺乏最好认的小塔跟琵琶,只能胡乱归结为越南的
异化。
同位于中轴线的尚有座“三世佛殿”,奉著代表过去的“燃灯”、现世的“释迦”与
未来的“弥勒”,可惜实景如何也难以得知了,因为在进“释迦殿”前导游便已宣布看完
就要折返,宛如晴天霹雳。但这样的决定其实合情合理,毕竟按地图所绘,这儿仅院区三
分之二,而行程重点是“陆龙湾”,哪可能把太多时间投注于此。只是理解归理解,没法
登塔的怅惘还是无法抹消啊。
抽了点时间,我跑去方才走过的环廊,想会不会有岔径能凑近佛塔,结果仅见廊道朝
晦暗处延伸,于是也只能在广场勾勒其多角重簷,看它高窜的身形于朗天竖划。在那里会
望见川水在叠岭间如隐龙穿游吗?我将脱缰的想像往塔峰窗眼投递,绘下一幅烟烟缈缈的
碧色幽境。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