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记] 越南游记【三】河内-一柱寺、水上木偶

楼主: polesirius (ff)   2023-11-16 11:03:20
图文网志版: https://sirius99.com/?p=25375
(耽搁许久才写完,请见谅)
从“升龙皇城”侧门出口穿出,下个目标是这儿挺特别的“一柱寺”,它就在我们正
西方,刚好另个被围起的考古遗址间也有步道往那指,祥云灯炷成列,很诱人行进。只
是...会不会被误以为是要参观而收钱啊?
由于看不懂标示文字,把地图放大似乎中间也有障碍,我只好保守转了向,结果没走
多远,路边又冒出条可能捷径。它是个长形广场,居中的巨大碑柱镂空出房阁模样的轮廓
,查了查,纪念的是“北山起义”,也就是二战时抵抗日本入侵的民兵,不过现在好像成
为宣传素材了,说正是他们激发了后来共党领导的武装力量。“这里呢?”我瞄了过去,
连通的可能性相当高。
“被抓去关。”旅伴指著封挡意味的矮篱,于是我燃起的偷懒希望又被捏熄,乖乖循
大马路绕。而事实也证明就算这段走了偷吃步,再过去还是得往南拐,因为“一柱寺”之
前,还卡了个“胡志明陵寝”,陵寝前整片的“巴亭广场”都是管制区,要进去必须过安
检。
我原本是没打算进去的,偏偏人心很奇怪,往那瞄著,想都经过了,脚步就这样歪斜
。一面走着,一面也不禁瞥著旁边人众,因为某些虔信者会真的进陵寝瞻仰,毕竟“胡志
明”被视为国父,当年也正是在此发表独立宣言,脱离殖民统治,不过看起来应都是像我
们这样的观光客,几步趋近,环望一圈,看看周边的政府机关跟大使馆,就准备撤退了。
可能这不敬的念头被探查到,才刚回头就听到音乐悠扬响起,表示要降旗了,怕被枪
杀的我们只好顿时变作木头人,顺便对陵寝多望几眼。不太能将其风格归类,资料上说它
取材自列宁墓,再纳入越南本地屋房元素,怎么看却偏向希腊神殿的多柱厅,又像怕被谁
诟病般,移除属于这风格的装饰,所以就是个很简朴的堆石结构,刚冷肃穆。
撑过仪式,我们快步往回走,在邻近找到拐入“一柱寺”的径路。相传“李朝”的二
代皇“李太宗”长年无子,却在某一夜梦见观音携著婴儿乘莲而来,更奇的是,后来还真
巧遇一名农家女并有了子嗣,于是“一柱寺”便因着这样的感念而生,每年佛诞,也会在
此以浴佛仪式来庆祝。说是寺,眼前的它其实只是座小殿,歇山簷线扬飞,为了仿拟观音
乘莲,它也被砌于方池之间,架高的楼阁有步阶通抵,我好奇绕去侧背看,它果真仅由独
柱支撑,搭衬飞挑簷尾,有着莲朵绽放意象。
但数百年过去,自然不会是初始之物了,它曾在“阮朝”时大修,却在殖民时期,被
一越南籍法军炸坏,也不知是发癫还是啥曲折因由,直到近年,才依“阮朝”时代的模样
复原。绕赏一圈后,我踏阶而登,低矮的殿内挂著牌额“莲花台”,金色瓶花化为灯点,
将空间染得温黄。坛上观音的形象跟中式惯常的慈祥飘逸不同,虽是多臂扬展,头身比例
却偏童趣,可能是为迁就殿体大小吧。
严格说来,“一柱寺”其实是附属于“延祐寺”的“莲花台”,主体就在隔壁,有着
颇特色的外门,双层叠砌,中处再拉高,让簷线起伏成山。内院就跟中式大宅无差了,连
外坛观音都是熟悉造型,若拿照片跟人说是台湾某小庙,也不会让人起疑。即便如此,我
还是走进主殿诚敬祷念一番,顺便欣赏其间妆点。或许是“一柱寺”的名气也招来了海量
奉纳,坛座周边烁亮辉华,雕板化为折曲枝枒,漫展繁花。更意外的是所有字匾对联都用
中文书写,到底是因主事者为华人,还是多语兼修已成越南常态?
“河内”市区的景点虽不能称非常多,要在一个下午解决,也是不可能的事,原本备
案里另有靠南的“文庙”、“火炉监狱”这一线,估计走到就闭馆了,便跟自己说前者虽
占地广大,不乏雕琢亭阁,跟台湾的还是太同质。至于后者,表面似座博物馆,以老照片
跟过往监舍控诉殖民政府的蛮横,从某些文章看,越共接手后,也“处理”了许多不听话
的家伙,怨念遗恨满满,不宜招惹。于是就听从身腿的疲惫与旅伴的建议,祭出在“清迈
”用得挺顺的叫车APP“GRAB”,快速移转回“还剑湖”。
依据行程表的规划,接续的进度是水上木偶,网络都说湖边的“升龙剧院”是首选,
但这也是各旅游团的必来之点,不乏有散客临时想看却只能含恨,因此下午我一换完越南
盾就先来抢票,而现在有票在手,便能以悠闲心情找店坐着,等待开演。
走到湖的西南角,这儿有家“Smoothies and Juices”,从门面至内墙都以绿意妆点
,地板花砖搭配壁面繁花彩绘,让人一走入,心情随即舒惬。提供的饮料相当多样,除了
主打的混搭奶昔与果汁,也有各式水果茶和咖啡,靠着软垫,犹豫好一阵,才终于有了决
定,只是现在盯着照片里的杯内浊色,也很难猜出当初是点了啥,反正记忆里没难喝这词
就是。
放空一阵,我们循岸慢慢朝戏院踱,夜晚的湖景跟白天相当不同,仅能从几许打灯,
隐隐勾勒,较近的是早上没见到的“龟塔”,它坐落在小岛,那儿曾是“后黎朝”君王的
钓鱼台,而目前的塔阁挺混血,下半嵌了西式的拱门,上半以中式飞簷作收,最初顶部尚
有个小胜利女神,进入共党统治时代,自然被挪去了。
一路瞥著邻近摆摊及街头艺人,“玉山祠”的入口也现出身迹,它主奉“陈兴道”,
是十三世纪“陈朝”的将军,曾两度击退蒙古入侵,故被视为民族英雄,据说里头尚有“
砚台、笔塔、得月楼”可看,但在这时段,也只能从墙门外窥望前两者,然后观其与艳红
拱桥在湖镜烙下炫亮倒影。
走进戏院的二楼前厅,尽管已看过网络图片,当真实版的招牌娃娃超大一尊立于显明
处,我们还是不禁喷笑。这...也太丑了,他照对岸的译法叫作“乐娃”,也的确塑了笑
脸,问题是表情好呆,造型同样很奇葩,若是个Q版男童,头发绑双冲天炮,裸体只穿兜
裆布便罢,但他是成人体型啊,走出去会被告性骚扰吧。周边展示摆卖的玩偶也诡异,憨
傻之余,有些还因陈旧显得斑驳,小孩半夜瞄到肯定会吓哭,越南审美观真有跟我们差那
么多?
进场坐定后,序曲以乐器表演为引,主角是越南很特色的“一弦琴”,它虽只有一根
弦可供弹拨,配上边侧的机关就生出了万千变化,那是根带有弹性的直竖金属条,随着乐
师的挪移拨弄,就让音色跟着跃动。初始我以为只是类似小提琴的揉弦颤音,看久了又觉
其功能不仅于此,似乎当推拉着,也能控制弦的松紧,让音阶改变,好深奥。
烧脑过后,便进入正式主题,打先锋的居然是那位“乐娃”,虽说民间会故意以此丑
角讥讽时事,问题是现场大半的人应该都听不懂越南话吧,我盯着它摇头晃脑,视线便不
禁发散至楼簷背景与水表演场。不过当后续角色上场后,就有意思了,群龙乱舞间夹杂爆
破硝烟,就算剧目转为农民日常也挺逗趣,操偶师不断显露灵巧手艺,插秧、犁田、用桨
把水拨得半天高。
看着看着,慢慢觉得憨傻造型有其道理,因为整套表演几乎是搞笑走向啊,木偶们扑
来窜去抓青蛙,不仅一场空还被蛇追,捕鱼的也没好到哪去,不是一篓子罩到同伴头上,
就是被拖下船,变成游泳特技表演,看他们自由式、仰式、蝶式再切换为翻筋斗,肚子都
快笑疼了。
尽管搞笑居多,偶尔还是有严肃主题,像是迎娶的排场阵列,能见各样聘礼随歌声被
仆从们抬持而出。当然也少不了“还剑湖”传说,先是熟悉的亭阁虹桥在角落浮升,“后
黎王”带着部下乘龙舟绕行,然后就跟布袋戏一样,耀光烁闪、水花喷溅,大金龟在旁白
的回音鸣响中现身。这场面很让人直觉接续便会是巨龟压顶,刀光剑影,“后黎王”飞身
踏水大战三百回,哪知...一切都好和平,人船呆呆停著,金龟游近咬走剑就走了。
幸好整出的收尾依旧欢乐,那似是越南知名的“八仙舞”,“仙”指的是穿戴华服花
冠的仙女,身型较小的六人组居中,较大的两名在左右,她们在旋转中跳着甩手舞,松松
软软的关节在那挥摆着,不仅喜感满满,还带有魔性,当看完出场,脑里仍音乐盘绕,肩
膀跟手不禁甩动着,差点连作梦都要被纠缠。
最后就是操偶师的谢幕,居然只有十个,比想像中的少,从几幕主戏回忆至穿插其中
的凤求凰、双狮夺彩球、龙舟大赛,好难想像帘幕之后是如何以默契同控竹竿线绳,感觉
每个人都要专精好几种不同技巧。且能坚持这些古老技艺真的很不容易,就像台湾的布袋
戏,收视人口不断萎缩,被其他更具声光的娱乐辗压,也不知哪天会否就成为了传说。
看完木偶戏,便是已被推迟的晚餐时间,在“河内”诸多美食中,“碳烤猪肉米线”
(Bun Cha)是其中一项,网络很多文章会推荐“欧巴马”去过的那家,不过从图片看,
它还挺简陋的,既然是来度假,就挑了另间“Bun Cha Ta Hanoi”,较有布置,评价也不
输。从戏院穿着街巷往北,其门面虽不显眼,里头却是另番天地,砖墙木桌,天花板以竹
篓竹篮作饰,壁上有仿毕卡索的人面抽象画,在朴拙中多添一份质感。菜色种类并不多,
就是以“Bun Cha”作主角,配菜自行微调,而我们这种初来者,自然选了通包套餐。
这东西看名称,会以为是碳烤肉串搭配米线汤,其实是放在汤里的碳烤肉丸,米线与
生菜盘在旁,加入醃萝卜的汤喝起来酸酸甜甜,肉丸则有惹人好感的焦香,当把米线和生
菜一同拌入,风味更加提升。此外,店里也有提供素食品项,汤里挪去肉球,另给了一道
番茄碳烤豆腐,再搭上套餐的炸春卷,一桌满满相当丰盛。无从知晓“欧巴马”那家实际
如何,至少这间我还挺满意。
吃饱喝足,回旅馆的路上,我们特别绕进“还剑湖”正北的夜市,那儿被称作“三十
六古街”,因为早年一条街便是一类商家群聚,对民众购物相当方便,可以恣意比货比价
。但若由商人角度看,就是另个严酷战场,每天都得比拼心机情资,使出不同花招。而时
光流转,现在早没了严格划分,放眼过去主题难辨,都是同样的杂乱与哄扰,各色卖物从
店里朝外淹。在印度玩过“踩地雷”的我,以为不会再为类似的街景震惊,走着望着,还
是不禁佩服当地人能无视满地垃圾,男男女女就窝在露天的小桌小凳吃著,大声谈笑,表
示肠胃已有强大的抗菌辟毒能力。
穿绕一阵,我找到某间传统甜汤小店,有文章将其描述得美味满点,每天都要来带一
杯,让我十分好奇,现场也的确被挤得满满,完全看不出排队路线。然致命的是完全没有
菜单啊,当地人可以直接叽哩咕噜,我这外地人哪有办法,呆愣站了片刻,只好先跟着混
入人阵,慢慢往前推进。经过一番滑移卡位,好不容易我凑到老板面前,料理台上那几锅
缤纷配料却依旧是堆问号,为避免陷入鸡同鸭讲,我只能尴尬吐出“Mix”,同时比了二
。好在老板相当聪慧,头一抬,几秒眼波交流,就明了我是误入丛林的小白兔,默默东挖
西挖,帮我装了一杯满满。
事实证明,网友的推荐跟当地人的聚挤真有其道理,尽管甜度爆高,椰奶混著水果与
各类嚼劲物仍带来愉悦,而整杯拼完后,我这脆弱的胃肠居然没抗议鼓譟,应该是有顺利
进阶,可以往更多路边美食去挑战了。
作者: deicidfok   2023-11-21 11:44:00
推推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