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法国拟禁将警员起底 惹损新闻自由质疑
新闻来源: (须有正确连结)
https://bit.ly/3pghsRJ
https://i.imgur.com/2sShXI6.jpg
法国拟订立《全球安全法案》,规定将恶意发布能识别执勤警员及宪兵样貌和身分的相片
及影片列为刑事罪。图为今年7月法国巴黎反政府示威中,有示威者拍摄过程(法新社)
【明报专讯】
法国拟订立《全球安全法案》,规定在社交平台或新闻媒体上恶意发布能识别执勤警员及
宪兵样貌和身分的相片及影片,列为刑事罪。该法案下周将呈交国会审议,舆论质疑法例
界线模糊,在警暴问题日益严重之际推出,恐会损害新闻自由。
源于黄背心运动 最高囚一年
《全球安全法案》(law on global security)中最具争议的第24条,规定在社交平台或
新闻媒体上,发布能辨识执勤警员及宪兵身分的相片及影片,且若涉及“伤害意图”(
intent to harm)属刑事罪行,违者面临最高一年监禁,并罚款4.5万欧元(约41万港元
)。法国民众在请愿网站“Change.org”发起联署反对,截至香港时间今日凌晨(11日)
有4.7万人签署。
下周交国会审议 4.7万人联署反对
该法案于10月20日由国会两党议员共同提案,获内政部长达尔马宁(Gerald Darmanin)
支持,法案将于下周二(17日)呈交国会审议。法案的订立源于去年黄背心运动,当时警
方武力镇压示威,许多警员遭“起底”,资料被放到社交平台流传,甚至牵连家人的安全
。法国全国警察工会组织“另类警察”(Alternative Police)秘书长雅各布(Denis
Jacob)指出,部分影片显示警员的脸孔,使他们及其家人有遭受报复的危险。内政部强
调,新法例旨在保护警察和宪兵,因为他们屡成针对目标并受威胁。
无国界记者:草案定义含糊
不过,外界质疑法案恐有箝制新闻自由疑虑。无国界记者(RSF)认为草案内容定义含糊
,已要求当局明确保证警方不会依据有关法例拘捕在现场拍摄的记者,或阻止记者及新闻
媒体发布警员的图像。
去年10月采访黄背心示威被捕但最终无罪获释的记者伯纳德(Guillaume Bernard)表示
,若法案通过,他将来在示威现场进行拍摄时,会三思是否将镜头对准警员。记录警暴问
题的法国独立记者杜弗雷斯尼(David Dufresne)称,新闻工作者不是唯一受法律影响的
人,普通市民也会受影响,形容这是可怕的审查制度。
(卫报、The Local)
───────────────────────────────────────
教师当街被斩首!五年来恐袭不断为什么是法国?
https://bit.ly/3pk5Cpy
来源:瞭望智库
欧洲地区近期恐袭威胁上升。11月2日,奥地利首都维也纳发生了恐袭,最终造成四人死
亡。9月、10月,法国连发三起恐怖袭击。入秋以来,尚未摆脱新冠肺炎疫情缠绕的马克
龙总统又遇到了新的麻烦。接踵而至的恐怖袭击严重威胁了国家安全,恐袭的根源被认定
是伊斯兰极端主义,于是加大打击力度成为确保安全的重要一环。
然而,打击伊斯兰极端主义很容易被误解为针对伊斯兰教本身。这就激怒了众多信奉伊斯
兰教的国家。这些国家在全球范围掀起了一股声势浩大的反法浪潮,伊斯兰国家的立场势
必影响和牵制法国的反恐斗争力度。于是,马克龙陷入了空前的反恐和外交困境。
以上就是马克龙所遇麻烦的内在逻辑,轨迹很清晰,但如何走出来却是一道难解的课题。
无论如何,厘清这些麻烦的方方面面,可以帮助人们认清法国所面临的反恐困局。
文 沈孝泉/新华社世界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
编辑 蒲海燕
麻烦之一:“本土化”
2015年是法国遭遇恐怖主义袭击最严重、最集中的一年。
年初,巴黎《查理周刊》编辑部遭遇袭击,两名暴徒持AK47突击步枪对编辑部工作人员扫
射,造成12人当场毙命。两名嫌犯劫持汽车逃逸,后均被警方击毙。
当年11月,巴黎又发生了震惊世界的系列恐袭事件。8名暴徒分别在法兰西体育场以及巴
黎市内繁华地段和巴塔克兰剧场等6个地点几乎同时制造枪击和自杀式爆炸事件,一共造
成130人死亡、300多人受伤。
最先是在北郊正在举行法德足球赛的法兰西体育场门口3名歹徒引爆炸弹。几分钟后,一
伙暴徒乘车来到巴黎市中心偏东部的繁华区域,在餐馆、酒吧和街角处等4个地点疯狂扫
射,然后引爆了身上的爆炸腰带,当场自杀身亡。最后是3名暴徒冲入巴塔克兰音乐厅大
喊“真主伟大”“为了叙利亚”等口号,把场内被围困的人一一处决,至少89人当场毙命
。警方冲入场内,两名暴徒自杀身亡,另一名被击毙。当晚的6起袭击行动从开始到警方
攻入巴塔克兰音乐厅结束,持续了大约3小时50分钟。
第二年的7月14日,晚10点30分左右,法国南部重镇尼斯的国庆烟火晚会刚结束,一辆19
吨重的白色半挂式冷藏货车突然行驶到滨海大道的人群聚集区,更直接冲上人行便道,然
后加速冲向聚集的人群。卡车疯狂地左冲右撞,撞击和碾压行人。警察立即追上去,在一
名行人帮助下阻止了卡车的行进,后面追来的警察立即开枪将行凶者当场击毙。这起事件
共造成84人当场死亡。
事后,“基地”组织和“伊斯兰国”宣布对这三起大规模恐袭案负责。也就是说是这两个
国际恐怖集团组织策划和派遣人员进入法国,与当地人合伙完成的恐袭行动。
为什么法国会成为国际恐怖主义势力袭击的主要目标?
原因很简单,法国当时参与了以美国为首的围剿叙利亚和伊拉克的“伊斯兰国”势力的国
际联盟。美国地处大西洋另一端,恐怖势力鞭长莫及,而法国是临近中东,巴黎是国际大
都市,影响力大,因此成为恐怖势力袭击的首选。
如今,“基地”组织和“伊斯兰国”的强大势力虽已不复存在,但几年内小规模恐袭持续
不断。2019年10月3日,巴黎警察局内,一名持刀男子袭击多名警员后被击毙。袭击者是
巴黎警察局总部工作人员。在这起袭击中4名警局工作人员遭袭死亡,5人受伤。袭击者是
一名45岁男子,此前皈依伊斯兰教,袭击者曾声称支持2015年针对法国的多起恐怖袭击事
件。
2020年9月25日,在巴黎第11区,一名男子手持屠刀在勒努阿大道一座办公楼下的便道上
将一男一女砍伤,然后逃逸。警方很快在巴士底歌剧院石阶处将身上带有血蹟的嫌犯擒获
。这起刑事案件看似一般,但发生在2015年《查理周刊》案件正式开庭审理之际,而嫌犯
在这家杂志的旧址作案,因此报复意图十分明显。
紧接着,10月16日发生了震惊法国的教师被斩首惨案。
巴黎郊区孔夫朗市一所初级中学的一名地理历史教师在“文明和道德课”上展示伊斯兰先
知穆罕默德漫画,引起家长不满,要求学校辞退这名教师,但没有得到校方应允。于是,
这名教师的姓名和学校地址被公布在网上,等于向他发出了追杀令。
16日,这名教师在下课回家途中被一名年仅18岁的外籍移民斩首于街头。凶手高呼“真主
至大!”,因他拒捕被警方当场击毙。
两个星期后的10月29日上午,尼斯圣母大教堂再次发生斩首血案。一名突尼斯籍青年持刀
行凶,三人丧生,其中一人被斩首。嫌犯在行凶时用阿拉伯语高呼“真主伟大!”,现已
被警方制服。
从近两年的案件中不难看到,恐怖势力已经“本土化”。作案者都是法国本土年轻移民,
受到“激进化”的蛊惑,对社会充满仇恨,最终铤而走险。其背后则是伊斯兰极端主义作
祟。对法国政府而言,“本土化”使打击恐怖势力从国外转向国内,反恐斗争增添了新的
难点,无疑更加复杂化。
麻烦之二:复杂性
法国政府认定,当前恐袭行动的根源是伊斯兰极端主义,打击的重点是伊斯兰极端势力,
马克龙则决心从立法的高度进行这场斗争。
10月2日,马克龙在访问拉脱维亚期间发表了一篇重要讲话,这个讲话被认为是向伊斯兰
分离主义的“宣战”。
马克龙在演讲中提出,分离主义的立场是“对宗教法的偏爱超过法国的共和、世俗价值观
”。他说,“宗教分裂主义”者试图在法国建立“平行社会”,以宗教法律取代法国法律
,最终“完全控制”法国社会。他宣布,政府会在12月提交一份法律草案,以加强法国的
世俗主义,反对“伊斯兰分离主义”。
10月16日“斩首案”发生后,马克龙视察现场时提出,案件背后的“祸害已经明确,政府
将加强行动打击伊斯兰极端主义。”为此,政府提出了三项具体措施:取缔由涉嫌此案的
伊斯兰极端分子赛夫里埃所创立的亚辛协会、关闭庞坦市清真寺、严格管控在这起案件中
起了重要作用的网络社交媒体。
极端势力是极少数,但其能力巨大。而且,信奉极端主义者大有人在,他们遍布包括学校
在内的各个领域公开活动,网络社交媒体是最方便的传播手段。从某种意义看,制造恐袭
的极端势力要比日夜街头巡逻的警察强大得多、主动得多。
而这一势力又打着伊斯兰教的旗号,声言使用一切手段捍卫伊斯兰教教义,因此煽动性和
欺骗性极强。
从行动上看,极端与非极端也就是一步之遥、一念之差。所以,一些年轻人很容易被“激
进化”所洗脑,最后成为牺牲品。
铲除极端恐怖主义势力的复杂性由此可见一斑。
对马克龙而言,极端势力的源头在国外,法国的伊斯兰教,必须摆脱外国势力的操纵。
法国目前有2500座清真寺,这些机构大都有海外资助背景,甚至成为国际极端宗教势力渗
透的渠道。因此,清真寺是法国警方监控的主要目标。法国内政部在2015年宣布,警方已
经关闭了法国境内的三座涉嫌传播极端主义思想的清真寺,其中一个清真寺内还搜出了藏
匿的武器。
自2012年以来,法国还驱逐了65名来自境外的伊玛目,因为这些人进入法国后宣讲极端的
伊斯兰教教义,蛊惑人心。此外,一些鼓吹极端思想的网站也被封闭。据透露,巴黎警方
这次准备把政府观察名单中的231名外籍宗教极端主义者驱逐出境。
麻烦之三:难相融
历史上,法国人曾长期信奉天主教。但是现在,天主教早已淡出政治和日常生活,留下的
只是一些宗教生活习俗,如周日去教堂、过圣诞节等。
法国宪法明确规定,法国实行政教分离和世俗主义,宗教被严格限制在私人领域和特定的
宗教场合。在西方国家中,法国实行世俗主义是最彻底的。比如,美国总统宣誓就职时手
中紧握著的是《圣经》,美国政客们的竞选演讲中往往以“上帝保佑美国”来结束。但是
,法国领导人演讲的结束语则是“共和国万岁!”“法兰西万岁!”。
在英国,女王不仅是英联邦元首,而且是国教(圣公会)的捍卫著,耶稣十字架出现在西
班牙学校的教室里,这些在法国都不存在。
“侮辱宗教信仰”在德国刑法中规定被判刑三年,但是,“渎神罪”在法国大革命后已不
复存在,对宗教的批判成为言论自由的一部分。因此,只有在法国才能有像《查理周刊》
这样对宗教进行讽刺戏谑刊物的存在。《查理周刊》遭血洗后,法国全国悲痛哀悼,因为
这是对民主自由的扼杀,而穆斯林移民认为,这是对亵渎先知的惩罚。
法国是个移民国家,来自伊斯兰国家的移民目前已占法国总人口的8%。一些舆论认为,穆
斯林的生活和行为方式过于宗教化,这违背了法国所奉行的世俗化原则;法国人担心,穆
斯林的宗教热情以及宗教习俗将会改变法国世俗社会的特性;而政府则担心,伊斯兰教影
响力的扩大会对国家统一和安全构成威胁。
法国立法把包括伊斯兰教在内的一切宗教习俗和活动严格限制在私人领域和特定场合。马
克龙强调,“法律允许人们选择属于自己的任何信仰,但学校和公共服务将禁止对外展示
宗教信仰。”
他还采取措施使国内伊斯兰教摆脱国外势力的操纵。这实际上是要对法国伊斯兰教实行改
造,使之与世俗化相融合,但实施起来困难重重。
2004年和2010年,法国议会曾两次通过法案严禁穆斯林妇女在公共场所佩戴面纱头巾和伊
斯兰罩袍,引起穆斯林移民的强烈不满和抗议。可见,世俗化虽然是法国立国之本,但是
遭到占人口8%的移民反对,当局者也无可奈何。
由此可以看出,打击伊斯兰极端主义,目的是反恐,但遭遇穆斯林移民抵制也难以避免,
所以改造伊斯兰教,使其与法国世俗主义相融合就很难实现。
麻烦之四:外交困局
马克龙打击伊斯兰极端主义的一个巨大阻力来自国外,即众多的伊斯兰国家。
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在最近一次公开集会上谴责马克龙对待穆斯林的做法,认为马克龙有
“精神问题,应当去做心理健康检查和治疗”。对于这种有失外交礼节的言辞,马克龙决
定立即召回法国驻土耳其大使回国,以示抗议。作为回应,埃尔多安又呼吁各国抵制法国
货。
法国遭遇恐怖主义的打击,埃尔多安似乎从中看到了机会,希望恐袭成为牵制法国的一个
因素,自己则可以从中渔利。
马歇尔基金会驻安卡拉办事处主任厄斯吉尔认为,埃尔多安与法国的外交冲突使他在国内
和国际方面受益,“与西方领导人发生冲突会提升埃尔多安的形象,因为他公然反抗西方
针对土耳其人和其他穆斯林的傲慢态度。”
法国地缘政治专家吕赛尔说:“埃尔多安有两大野心,他想同时成为‘苏丹’与‘哈里发
’,即政治领袖和宗教领袖。法国现在被认为反穆斯林,于是他便在这个敏感点上进行发
挥。”
10月27日,孟加拉国爆发数万人抗议示威,称“马克龙是穆斯林的敌人”。叙利亚、加沙
地带、利比亚爆发示威,愤怒的人群焚烧了马克龙的画像。在俄罗斯穆斯林占多数的车臣
共和国,总统卡罗夫指责马克龙的做法是把穆斯林推向恐怖主义。伊朗和巴基斯坦两国召
见了法国外交使节进行交涉;约旦政府提出了抗议;摩洛哥强烈谴责了《查理周刊》的漫
画;沙特阿拉伯则反对任何把伊斯兰教同恐怖主义挂钩的企图。
设在阿布扎比的穆斯林智者委员会宣布,将起诉《查理周刊》以及“所有冒犯伊斯兰教的
人”。另外,伊斯兰国家还掀起了抵制法国货的运动,抵制范围从普通商品到旅游和航运
。一场反法浪潮正在伊斯兰国家兴起并不断蔓延开来。
法国推行全方位外交,以维护其战略利益,中东地区正是法国的外交重点。然而,马克龙
为了反恐加大打击伊斯兰极端主义力度,造成阿拉伯国家的不满和疑虑,甚至引发外交冲
突,这就给法国推行全方位外交增添了新的难点,打击恐怖主义也就更加复杂化了。
※每日每人发文、上限量为十篇,超过会劣文请注意
⊕标题选用"新闻",请确切在标题与新闻来源处填入,否则可无条件移除(本行可移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