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联合国创立75周年几近瘫痪 梅克尔呼吁改革
新闻来源: (须有正确连结)
https://tw.appledaily.com/international/20201001/L6E5JZJ7SJHDXMSVXQCPSRI5HM/
梅克尔促联合国改革,并表示德国有意贡献更多力量。
图为梅克尔2019年在联大演说。
路透
图片来源 : 路透
https://i.imgur.com/8jf6rq9.jpg
联合国创立至今已75年,昔日各国创建这个国际组织的理想几乎已荡然无存,
德国总理梅克尔(Angela Merkel)在联合国大会发言时批评,
对联合国缺乏合作精神表示遗憾。
德国多家媒体也多所批判,直指联合国已“精疲力竭”。
《75周年纪念日,联合国听到梅克尔的明确批评》,
这是2020年9月22日《世界报》(DIE WELT)一篇文章的标题。
联合国必须经常放弃理想,个别成员国总是为了自身利益,
一再阻挠联合国依照应有的秩序体系运作。
梅克尔也强调,认为独自处理争端会更好的观点,大错特错。
无论是我们的安康还是苦难都不可能独自享有和持续,
梅克尔以新冠病毒肺炎疫情为例,
它是一个跨越国界、各国各级政府需要相互知情与合作的全球问题。
她尤其批评道,联合国安理会作为联合国最重要的机构,
在需要作出明快决定时,经常受到阻碍。
她呼吁进行改革,联合国需要发展,以应对21世纪的全球挑战。
德国做好了继续承担责任的准备,也愿意进入扩大后的安理会中。
9月23日《南德意志报》(Süddeutsche Zeitung),
一篇以《大国之间的对抗使联合国瘫痪》为标题的文章批评道:
当联合国成立时,世界正置于一片废墟中。
在成立之前几周,许多国家仍处于战争状态,这时人们想解决纷争。
创始人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国家联盟的联合国,
她应该强大到足以避免世界的危机和战争。
但就目前的世界局势而言,至少这一目标已宣告失败。
75年后,这个组织给人留下的印象是:
精疲力尽和虚弱。
国家领袖如川普(Donald Trump)、习近平或普丁(Putin),
在行事时不考虑他国利益。
联合国没有做到缩小世界的贫富差距。
当一些国家为人类的大多数担起气候变化责任的时候,其余的国家却置若罔闻。
在二氧化碳排放量低的地方,气温上升的速度甚至快于全球平均水准。
然而,联合国却别无选择,因为其行动能力取决于成员国的意志。
今天,在纪念联合国周年之际,更加清晰地显示,
解决全球问题的办法,不可能在国界内找到。
关于这个话题,9月24日《每日镜报》(Der Tagesspiegel)
一篇标题为《最全球化的世界建筑工地将75岁》的评论文章,
一针见血直指问题本质。
1945年,各方对他方的谅解,像是人类的真实历史中一个纯粹的乌托邦。
由于人类的破坏性而导致大规模屠杀欧洲犹太人的行径,
令世界惊骇,促使全球开始从根本上改变想法。
51个国家共同建立了联合国,道德基础是《人权宪章》。
文章引用了国际法院主席(International Court of Justice,缩写为ICJ)
优素福(Abdulqawi Yusuf)在联合国纪念日上的一段话:
《人权宪章》是
“一个以基本原则和规范为基础的多边法律宣言,
目的是确保世界和平、自由、发展、平等和人权。”
这让人联想起哲学家康得(Immanuel Kant)
《论永久和平》(Zum ewigen Frieden)一书中的理念。
它仅作为国内政治是可以想像和可能实现的,
因为前提是必须认同普遍规范,如生命权、禁止侵略战争和酷刑以及两性平等。
但是,在面对可怕的战争和内战时,安理会总是表现出无助或拒绝帮助,
叙利亚内战就是一个例子。
虽然,2005年联合国峰会通过了一项“保护责任”规则,内容包括:
当在一个国家境内发生严重侵犯人权事件时,联合国要作出相应干预。
但这条文几乎没有使用过。
根据2005年通过的原则,种族灭绝罪、战争罪、种族清洗和危害人类罪,
不视为一个国家的内部事务,而是需要国际社会采取行动。
无论如何,这是当时通过了的规则!
因此,联合国的作用取决于其所有成员国。
民主制政体越稳固,她才有可能变得越强大。
(胡晓平╱中国旅德作家)
编按:作者胡晓平著有《红色皇帝的孩子们 》 (时报出版),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34459
近日为《苹果新闻网》撰写特稿,分析德国媒体报导与时事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