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默克尔将继续其温和的对华政策?
新闻来源: https://is.gd/wLkYzs
中国在香港开始实行新的国家安全法后,美国和英国都立即强烈反弹,并且都已在部署
扶持港人、打击中方的举措,但德国政府一直沉默不语。默克尔总理始终没有公开批评中
国。自7月1日起,默克尔开始担任欧盟理事会轮值主席,对欧盟对华政策也将负有重大责
任。为此,默克尔近日来多次谈到欧中关系的重要性,但她还是没有批评中国。与美国和
英国的做法不同,她让人们感觉到德国和欧盟对中国的倚重。
为此,默克尔的对华政策在德国受到多方批评。默克尔虽然在2007年因会见西藏流亡精神
领袖达赖喇嘛而引发德中外交风波,但默克尔后来没有类似的被视为是尖锐批评的举措,
并且始终扩大德中经贸关系,加大对中国的重视和信任。媒体因此也曾多次称默克尔和中
国总理李克强“几乎是最好的朋友”。德国在欧盟始终能保持最强经济体地位,当然与默
克尔的对华政策有关。
但港版国安法以及默克尔对香港问题的沉默使德国人重又开始审视德国的对华政策。近日
来,绿党和自民党均多次批评德国对中国唯唯诺诺。联盟执政党社民党也称默克尔的对华
政策已经过时,需要加以修改。
德国多份媒体也发出了批评之声。
比如,德国《明镜》周刊上周末表示,中国通过很多小步伐推移了世界权势,但中国对香
港的强硬达到了一个新的尺度,西方社会应对中国加以抵制。
《明镜》周刊在另一篇报道中指出,西方一直期望通过贸易带来中国的转变,但结果是贸
易没有带来转变。而中国在香港气势汹汹的行为方式也没有导致默克尔改变其温柔的对华
政策。不过,即便是默克尔的批评家也不考虑对北京实行制裁。
德国电视一台上周末报道说,对香港民运的压力在增加。很多人在考虑放弃家乡,移民国
外。现在有多个国家表示愿意接纳想离开故土的香港人。澳大利亚、台湾、特别是英国都
已宣告,将为此相应改变其移民法。对一些香港人来说,英国将是他们的最后出路。
德国之声上周批评说,担任欧盟理事会主席的德国总理默克尔避免对中国在香港的行为提
出任何尖锐批评。港版国安法使香港的反对派未来没有出路。但默克尔更关注其他的事情
。默克尔对香港问题的沉默令人难堪。
德国《商报》上周批评说:北京对香港的强硬行为是对西方的一个威慑。 在中国开展业
务时,政客和公司现在都必须小心谨慎。香港事例应该向所有人表明:人们不能相信共产
党。共产党做出许诺,然后又打破许诺,这就是他们对待香港的座右铭。中国领导层这是
吃力不讨好,因为现在没有人会相信共产党的承诺了。比如,中国电信设备供应商华为不
会为共产主义政权从事间谍活动,或者并购德国库卡集团仅仅是合作而已 —— 这些说法
都没人相信了。
虽然来自各方的批评不断,但德国政府只是对香港局势表示忧虑,没有更多批评。一年前
曾会晤黄之峰的社民党籍外长马斯,今年已在电视谈话节目里和黄之峰拉开距离。日前,
他虽然呼吁欧盟就香港问题向中国发出统一信号,但周一的欧盟外长会议显示,欧盟国家
恰恰在香港问题上统一不了。一些国家希望和中国继续做生意,不想对中国实行经济制裁
。德国电视一台周一晚间报道说,欧盟政治家的语气虽然强硬了一些,但对华政策并没有
出现真正的转变。
德国经济部长阿尔特迈尔上周六为德中经贸关系做了辩护,警告人们不要因为中国在香港
的行为而要求带来经济后果,理由是:西方国际社会的经贸关系不是根据一个国家的民主
程度来确定的。
默克尔被视为是非常冷静,且善于权衡利弊的政治家,而阿尔特迈尔是默克尔倚重的一员
大将。阿尔特迈尔在批评之声不断时打出以上信号,再加上周一的欧盟外长会议也没有带
来欧盟对华政策的实质性变化,人们于是猜测,默克尔暂时不会改变其对华政策。
※每日每人发文、上限量为十篇,超过会劣文请注意
⊕标题选用"新闻",请确切在标题与新闻来源处填入,否则可无条件移除(本行可移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