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laptic (无明)
2020-06-24 08:28:17标题: 美国呼吁在自由与暴政之间做选择 欧盟会对中国硬起来吗?
新闻来源: (须有正确连结)
https://is.gd/Nn0Gg7
2020年6月24日08:12 莉雅
华盛顿—
欧盟领导人星期一(6月23日)在与中国领导人举行的视频峰会上强有力地表达了欧盟在
人权和虚假信息宣传等问题上的立场以及对北京计划在香港实施国家安全法的反对,并敦
促中国履行开放其经济的承诺,为完成中欧投资协定的谈判做出更多的努力。分析人士认
为,在华盛顿公开呼吁欧洲在“自由与暴政之间”做出选择之际,欧盟需要重新思考它与
中国的经济接触政策,更加现实和全面的看待中国对欧洲构成的挑战。
欧洲分析人士:中欧峰会“不那么成功”
“看起来,这次峰会不那么成功,”欧盟安全研究所亚洲问题高级分析师艾丽斯·艾克曼
(Alice Ekman)星期二在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欧洲分部(Carnegie Europe)主办的一
个视频研讨会上对中欧领导人峰会做出了这样的评估。
星期一,在与中国总理李克强和国家主席习近平举行的视频会议上,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
莱恩(Ursula von der Leyen)与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Charles Michel)在人权、贸
易分歧、网络袭击以及中国对香港的高压做法都表达了比以往更为强硬的立场,但是欧盟
没有从中方那里获得任何书面或口头保证。事实上,双方在峰会后没有发表联合声明,甚
至都没有举行联合新闻发布会。
“欧盟和中国的关系是我们所拥有的既最具战略重要性又最具挑战性的关系之一,”冯德
莱恩在没有中方官员参加的记者会上说。
欧盟在人权问题上表达了比以往更为强有力的立场
在对中国领导人提出双方合作的领域之前,她一一谈到中国没有履行承诺的领域,包括市
场准入、双边投资协定、世界贸易组织的改革以及减排目标等,更不要说双方在港版国安
法、新疆和西藏问题、有关新冠病毒的虚假信息宣传问题上存在的不可协调的分歧。她还
指责中国对欧洲国家的电脑系统和医院网络发起袭击,说这种行为是不可容忍的。她还向
中方提出了驻在香港的欧洲公司受到北京的政治压力,并提出了正在中国接受审判的两位
加拿大公民的案例。
“我从来没有看到欧盟方面在人权问题上发表如此强有力的声明,包括在香港问题上,
” 欧盟安全研究所的艾克曼说。
冯德莱恩在记者会上说,她与米歇尔在与中国领导人的对话中非常明确的表示,在香港实
施国家安全法不仅违反了基本法,也违背了中国的国际承诺,可能会严重损害“一国两制
”和香港的高度自治,并警告说,北京坚持这样做将会带来“严重的负面后果”。不过,
他们并没有提到欧盟可能会采取什么具体的反制行动,而且欧盟各成员国在是否实施制裁
或采取其他可能威慑北京的惩罚性措施的问题上没有任何一致的看法。
欧盟希望在经贸问题上取得进展
尽管欧盟领导人提出了香港和人权等双方存在严重分歧的问题,但是这次对话的一个重点
是双方之间的经贸关系。欧洲领导人希望这次会议能够推动双边的经贸关系实现公平对等
,并为着手解决一些棘手的政治议题打下一些基础。欧盟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同时欧
盟又把中国视为经济竞争者。
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在会后的记者会上提到了双方在经贸领域存在的诸多问题。他说:
“需要在许多领域取得进展,以重新平衡这种关系,而且我们明确表示,我们需要解决具
体问题。”
他提到的一系列有待解决的具体问题包括市场准入、补贴、监管方面的问题、政府采购、
强迫性的技术转让以及世界贸易组织改革等。
冯德莱恩在记者会上说,欧盟仍然希望在今年年底完成投资协定的谈判,但这个目标能否
实现仍然是个问号。
她说:“我们的贸易和投资关系仍然不平衡。我们急迫的需要落实这些承诺。为了完成投
资协定的谈判,中国方面也需要有更大的雄心。”
欧盟对华战略变得更加现实
分析人士认为,由于欧洲人日益意识到中国在经贸以及基于规则的多边秩序上对欧洲构成
的系统性的挑战,他们正在从以往对中国怀有的天真转向更加现实。
“我认为,过去的那种政策上一直是把经贸问题视为重点,试图在这些问题上取得进展,
在其它问题上也许有点放手,让别人去做决定,在更有争议的问题上谨小慎微。我认为,
昨天的峰会证实,这种策略可能终结了,” 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欧洲项目主任布拉特
伯格(Erik Brattberg)在星期二的研讨会上说。
有27个成员国的欧盟原定在德国与中国领导人习近平举行峰会,但是由于新冠疫情等原因
,这次峰会已经被取消。
“我的印像是,在设计和塑造一个现实且着眼于效率的中国战略方面,欧洲确实处于一个
过渡时期,” 欧盟安全研究所的艾克曼说。
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的布拉特伯格认为,在中欧关系不可能像原来希望的那样向前发展
的时候,欧盟需要改变现有的对华战略。他说:“在这种情况下,它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
:即欧洲是否需要重新考虑这种试图在经贸问题上与北京进行接触而让其他国家决定其他
问题的做法。我不认为这是一个切实可行的战略。我确实认为,欧洲有必要对中国进行更
系统地思考,以更全面的方式应对中国。”
蓬佩奥敦促欧洲摘去金色眼罩 在自由与暴政之间做抉择
对于正在与中国进行大国竞争的美国来说,它的欧洲盟友应该做出什么样的选择是显而易
见的。“我们必须摘去经济关系上的金色眼罩,看到中国挑战并不仅仅出现在门口,它出
现在每一个首都,出现在每一个区,每一个省,”美国国务卿蓬佩奥6月19日在哥本哈根
民主峰会上对欧洲盟国发出了这个呼吁。
他通过视频讲话说:“我知道在欧洲有人害怕美国想要你们在我们与中国之间做出选择。
可情况根本不是这样。是中国共产党在强迫做出选择。这不是美国和中国之间的选择。这
是自由与暴政之间的选择。”
欧盟外交主管提出“辛纳屈主义”
欧盟负责外交政策的最高官员博雷利(Josep Borrell)承认,在美中之间日益加深的相
互敌对成为全球政治主轴的背景下,欧洲在两者之间选边站的压力越来越大。
他在6月19日发表的一篇博客文章中说,“大西洋两岸的关系对我们欧洲来说仍然至关重
要,我们共同的价值观构成了这种关系的基石。但它也面临着压力和紧张。特朗普政府采
取了我们并不总是同意的单边决定。”
在他看来,无论明年1月谁入主白宫,美中关系都将走上一条全球竞争的道路,这种对抗
将构成未来的世界秩序。他认为,这就是欧盟必须为自己定位的背景。他说,“我们要从
战略上坚持和捍卫自己的利益和价值观。我们必须以欧盟想要和需要的东西,而不是外界
的期望或压力作为指引。”
博雷利的这个说法被普遍认为,欧洲已经决定在中美对峙中不站在任何一方。他此前也表
示过,欧盟应该避免被美中任何一方当作被利用的工具。他给欧洲提出的解决方案是,走
自己的路,即他所说的“辛纳屈主义”。
已故歌手弗兰克·辛纳屈(Frank Sinatra)是美国20世纪最受欢迎和最有影响的音乐艺
术家之一。《我的路》(My Way)是他唱红世界的一首歌曲。博雷利说:“跟随弗兰克‧辛
纳屈,我们欧洲人不得不走‘我的路’。这包括保持多边体系作为合作空间,即使更大的
国家越来越把它当作战场。”
欧盟不会像美国那样 对中国采取对立态度
分析人士说,这种“辛纳屈主义”意味着欧洲正寻求确立自己的对华政策,不太可能效仿
美国对中国采取的对立做法。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全球事务教授哈尔·布兰兹(Hal Brands)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
时说,欧盟目前对中国的种种反对只是口头批评而已,并没有拿出实际的行动。他举了香
港的例子。
同时也是战略与预算评估中心高级研究员的布兰兹说:“(美国)推动香港问题,但结果
是,欧盟基本上拒绝实施有意义的制裁。欧洲基本上只是表达了担忧,但没有采取任何具
体行动。因此,中国可能会认为,尽管可能会有外交批评,而且美国可能会施加某些惩罚
,但总体上的损害是可以承受的。”
欧盟安全研究所的高级分析师艾克曼认为,尽管欧盟与美国对中国有着同样的看法,但欧
美在贸易上存在的分歧以及特朗普总统在一些问题上的单方面做法使得欧美协调对华战略
变得困难。
她说:“在很多方面,(双方对中国)做出的分析是共同的,但处理的方式到目前为止是不
一样的。要想对待方式趋同,这需要华盛顿的某个人不要像目前这样瞧不起欧盟的决策者
,需要一个开始与欧盟协调贸易等问题的人。”
美国国务卿蓬佩奥在哥本哈根民主峰会上的讲话中提到,欧盟官员也开始重视中国挑战。
他承认各国意见还不一致,但是他说,民主国家之间有辩论是好事,美国与欧盟将继续就
中国问题展开对话。
蓬佩奥强调美国与欧洲民主国家有着共同的价值观。他说:“我不相信有一个独特的‘欧
式’或‘美式’方法来面对这一选择。没有任何办法可以用这些替代选项来首鼠两端而不
必抛弃我们的本质。依赖威权主义者的民主配不上民主之名。”
───────────────────────────────────────
指明“后疫情时代”中欧关系再出发方向——欧洲多国人士积极评价习近平主席视频会见
欧盟领导人时,关于发展中欧关系的重要主张
https://is.gd/NrIhwT
【新华社北京6月23日电】
综合新华社驻欧洲国家记者报导:22日晚,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以视频方式会见欧洲理
事会主席米歇尔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指出中方愿同欧方携手努力,推动“后疫情
时代”中欧关系更加稳健成熟,迈向更高水平。
欧洲多国人士表示,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中欧“要做维护全球和平稳定的两大力量”“要做
推动全球发展繁荣的两大市场”“要做坚持多边主义、完善全球治理的两大文明”三点重
要主张,为推动“后疫情时代”欧中关系在合作中扩大共同利益指明了方向。
加强战略合作应对全球挑战
葡萄牙前外交部长安东尼奥·马丁斯·达克鲁斯说,和平与稳定是经济社会实现持续发展
的必要条件,欧盟国家关心“后疫情时代”国际关系走向。习近平主席关于中欧关系发展
的重要主张是中国现行对欧政策的强化,是推动欧中发展更高水平关系“非常积极的标志
”。欧中双方加强战略合作,有助于改善全球治理,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
克罗地亚前外交部长马特·格拉尼奇认为,加强与中国合作,是欧盟维护世界和平稳定的
重要保证,也是促进欧洲发展繁荣的最好保证。当前新冠疫情蔓延,正是宣示团结的良好
时机,团结在欧中关系中已被证明非常重要。中国是欧盟真诚的伙伴,推动欧中关系迈向
更高水平对欧盟和中国都将是有益的。
波兰前驻上海总领事塞尔韦斯特·沙法什表示,对欧盟和中国来说,合作始终是主旋律,
没有对抗冲突的理由。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三点主张非常重要,在充满不确定性的“后疫情
时代”,欧中双方应更好利用各自优势,相互尊重,在深化合作中不断扩大共同利益,推
动欧中关系更加成熟稳健,迈向更高水平,为全球合作树立榜样。
保持市场开放推动绿色发展
德国柏林自由大学高级研究员贝特霍尔德·库恩说,欧盟和中国作为全球重要经济体,双
方加强合作有助于推动全球经济早日复苏。除加快推进投资协定外,双方还可在绿色发展
、气候变化等领域加强合作。相信随着双方交流和合作的展开,欧中伙伴关系将得到进一
步发展。
西班牙皇家学院道德与政治科学学院成员、经济学家拉蒙·塔马梅斯认为,持续的疫情,
使欧中深化合作的重要性显得更加突出。欧中保持相互市场开放、推动自由贸易,将帮助
重启因疫情而停滞的经济,双方应考虑一项自由贸易协定,以给双边贸易带来更大灵活性
。塔马梅斯对欧盟领导人抓住机遇与中国深化合作表示乐观。
罗马尼亚政治评论家卡罗尔·罗曼表示,经贸合作是欧中关系的重要支柱,通过尽快达成
投资协定、加强投资贸易以推动“后疫情时代”经贸合作,对提升欧中关系意义重大,这
是一条能够为双方带来和平、合作和繁荣的正确道路。欧中双方愿意就实质性问题进行商
谈,表明均有意愿实实在在地推动欧中关系迈向更高水平。
坚持多边主义完善全球治理
希腊学者、欧洲研究国际中心欧洲—中国项目负责人乔治·措戈普洛斯认为,习近平主席
的主张令人对欧中关系的未来感到乐观。欧盟和中国都维护多边主义并愿意合作。双方之
间交流越多,彼此之间了解就会越深入。双方都表明,决心共同寻找前进的道路。
法国作家、中国问题专家索尼娅·布雷斯莱认为,中国和欧盟互为全面战略伙伴,合作远
大于竞争,双方需要以互利共赢的方式合作发展,巩固共同坚持的多边主义共识。习近平
主席关于发展中欧关系的重要主张着眼维护全球和平稳定、推动全球发展繁荣和完善全球
治理,是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下为推动欧中关系发展做出的重要规划。
奥地利中国数据分析研究中心主席亚历山大·韦尔策说,新冠疫情令国际社会正在经历“
零时刻”。越来越多的声音呼吁以这场全球公共卫生危机为起点,采取联合、明智和协调
步骤,对经济、社会、生活方式和治理体系进行根本性变革。当前世界需要强大而坚定的
多边主义推动力,而欧洲与中国的合作是合乎逻辑的选择。
(参与记者:温新年、高磊、张章、任珂、冯俊伟、陈进、林惠芬、李晓鹏、唐霁、于涛)
※每日每人发文、上限量为十篇,超过会劣文请注意
⊕标题选用"新闻",请确切在标题与新闻来源处填入,否则可无条件移除(本行可移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