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印冲突 中方为什么对官兵伤亡数字守口如瓶

楼主: laptic (无明)   2020-06-20 06:46:10
标题: 中印冲突 中方为什么对官兵伤亡数字守口如瓶
新闻来源: (须有正确连结)
https://is.gd/gSIdG7
作者:安德烈
中国与印度军队6月15日在双方有争议的边界地区发生严重冲突,印度军方随即公布了包
括一名上校军官在内的20名军人在冲突中阵亡的消息,以及军人的名字,军衔、职务、年
龄等个人资料,18日,印度为阵亡军人举行隆重国葬,无数国人哭悼。难以为人理解的是
,中国方面至今对冲突损失讳莫如深。
这是一场发生在加勒万河谷的激烈冲突,而且这一冲突是在双方高级将领6日会谈达成后
撤的协议后突发的。根据不成文的协议,在边境地区巡逻的双方军人都不应携带枪支或杀
伤性爆炸物,如果携带,也必须要放在袋中以示不会使用武器。双方爆发争执时,一直都
是肉搏战,赤手空拳,顶多外加石片,但这次的肉搏战异常激烈,印度军方指责中国军人
立即亮出一种用铁丝缠绕,铁刺凛凛的“狼牙棒”袭击,印方指责中方军人这是有预谋的
“野蛮”行为。
显然,这是一场远比双方传统肉搏战残酷的厮杀,一场发生在高山之巅的不开枪的血战。
根据印度公布的资料,印度上校指挥官在搏斗中阵亡,印度总共有20名官兵丧生。其中有
些被打成重伤不治而亡。英国‘卫报’援引印媒的报道说,双方士兵在陡峭的山脊上互相
攻击,导致很多士兵失足坠崖。
法新社分析指出,星期一发生的这场冲突,是两个核大国45年来第一次血腥冲突。后果严
重,双方都在指责对方应对此次冲突负有责任。奇怪的是,中方对自己到底死伤了多少军
人沉默不语,根据‘印度斯坦时报’‘印度报’援引印度军方的消息,中方至少40名军人
在搏斗中或者被打死或者严重受伤。
‘印度斯坦时报’周五的报道援引了印度高层的消息,披露的另外一个细节显示,直接参
与这场双方冲突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4巡逻站附近的部队的正负指挥官,全部阵亡。
中方的讳莫如深十分怪异,只有经常或者授意或者主动释法信号的官媒‘环球时报’总编
胡锡进发微博暗示中方也有人员伤亡。那么,中方为什么还要遮遮掩掩,胡锡进高高在上
地表示:中方不希望两国人民对伤亡人数进行比较,以免引发公众情绪。这是北京的善意
。对这一“善意”,网上有人讽刺:杀了人,妄谈善意,自己人死了,不公布,也谈不上
善意,只要有一点点善意,赶紧把死伤者的名字一个不漏全部公布出来,尊重生命,这才
叫善意。
印度的公众情绪愤怒到极点,因为印度丝毫没有隐瞒,死亡人数,名单,过程,都很详细
,胡锡进可能是在担心引发中国人的愤怒情绪?如果说中国官方或者中国官媒还在担心“
爆发公众情绪”的话,网络上已有不少中国人在质问,难道中国军人的命就不是命吗,印
度可以为被打死的军人举行国葬,中国为什么连自己的士兵死伤的名单都不能公布?
新冠肺炎爆发以来,中国当局常常被指隐瞒疫情早期真相,引起世人侧目,这次双方军人
冲突,公布真相并不难,世人都在盯着,不要一直隐瞒到非常难堪的地步。有分析指,中
国从未即时确认维持和平任务以外的军事死亡人数。中国面临两难,既不想再给已经烧得
很旺的民族主义添柴,那是一把双刃剑;也不想承认损失重大,让民族主义者沮丧,把怒
火烧向北京。
中国领导人习近平近年来试图努力与亚洲另外一个巨人印度搞好关系,如今在中国面临四
面楚歌的国际大背景下,一场边界严重失控的冲突,当局的苦心经营显然很失败。
───────────────────────────────────────
印度政党会议 各党支持政府让中国退回原点
https://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2006200004.aspx
(中央社记者康世人新德里19日专电)
印度总理莫迪今天傍晚邀集各党领袖就中印边境局势召开所有政党会议,多数政党领袖都
支持印度政府对中国侵略做出回应,让中国部队退回到中印边境实际控制线原来位置。
印度与中国部队15日晚在拉达克加万谷(Galwan Valley)发生暴力对峙事件,导致双方
都有指挥官和士兵死伤,印度民间和舆论也对印度部队死了上校指挥官和19名士兵感到愤
怒。
为此,莫迪今天傍晚5时邀集各党派领袖透过视讯召开所有政党会议(All Party Meeting
),讨论如何因应中印边境局势,会议持续到晚上。
根据印度总理办公室公布的会议记录及印度媒体的报导,印度最大反对党国大党党主席桑
妮雅.甘地(Sonia Gandhi)向莫迪及他领导的政府提出包括政府何时发现中国部队入侵
、情报机构是否没有报告中印实际控制线(LAC)异常活动等7项质疑。
桑妮雅批评,照理说这场所有政党会议应该在政府获悉中国部队“入侵”拉达克和其他地
区后立刻举行,整个国家应该像磐石一样团结地站在一起,支持政府采取行动捍卫国家领
土完整,但可惜事实并非如此,即使是到了现在这个阶段,各党派领袖对许多关键处仍一
无所知。
她说,她所率领的国大党和所有的反对党,都将团结以成为军队的后盾,全国都希望中国
部队能回到中印实际控制线原来的位置。
常与莫迪政府意见相左且批评莫迪政府的西孟加拉省省长班纳吉(Mamata Banerjee)也
赞同桑妮雅,表示各党各派都应团结在军队身后,她所领导的崔纳木国大党(Trinamool
Congress)将会强烈的与政府团结一致,对中国“入侵”做出回应。
班纳吉敦促印度中央政府,不要让中国企业进入印度的电信、铁路和航空领域。中国不是
民主国家,拥有专制政府,可以任意妄为;但印度必须团结一致,这样中国会输,印度会
赢。
领导湿婆神军(Shiv Sena)的马哈拉什特拉省(Maharashtra)省长萨克雷(Uddhav
Thackeray)也抛下湿婆神军与中央执政党印度人民党(BJP)过去合作的不愉快,表示将
与莫迪站在一起;他说,印度很强大,政府有能力消灭敌人。
有“贱民女王”称号、印度北方省主要政党之一的大众社会党(Bahujan Samaj Party,
BSP)党魁玛雅娃蒂(Mayawati)也说,现在不是进行政治对抗的时候,她坚决支持莫迪
的决定。
不过,包括印度共产党(CPI)在内的一些左翼政党,则不愿意谴责中国,印度共产党秘
书长拉加(D Raja)称,印度需要抵抗美国把印度拖入所组织联盟的努力。视讯会议开始
之初,印度国防部长辛赫(Rajnath Singh)及外交部长苏杰生(S. Jaishankar)先向各
党派领袖简报加万谷事件的经过及与中国的交涉过程。
(编辑:徐睿承)
───────────────────────────────────────
四面出击,中国(中共)到底要干什么?
https://www.voachinese.com/a/china-ambition-06-19-2020/5469818.html
2020年6月20日05:24 斯洋
华盛顿—
从喜马拉雅到南中国海和东中国海,在几乎所有被中国视为长久以来甚至是历史遗留的“
闪点”问题上,中国近来越来越咄咄逼人。这让外界不禁要思忖,中国为什么要四面出击
?中国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中国的行为越来越咄咄逼人
6月15日,中国军人与印度军人在喜马拉雅山区的加勒万谷爆发了40多年来最严重的边境
冲突。双方动用棍棒和石块等原始武器,导致至少20名印度军人丧生,中方的伤亡人数还
未得到确认。
6月16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架歼10战机短暂进入台湾防空识别区。迫使台湾动用空军
喷气战斗机驱离。这是最近一个星期中国军机第三次进入台湾空域。
6月10日,两艘中国政府船只在中国所称的西沙群岛海域再次撞击一艘越南渔船,导致渔
船进水,渔民弃船逃生。
5月上旬,两艘中国海警船在日本和中国都宣称拥有主权的尖阁列岛(中国所称的钓鱼岛
)海域驱逐一艘日本渔船。
5月底,中国政府宣布将在香港实施新的《国家安全法》。
中国试图抓住“稍纵即逝的机会”
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现代亚洲项目研究员迈克尔‧奥斯林(Michael Auslin)在一
场在线研讨会上说,中国选择在这个时机试图解决这些旧的纷争,一半是出于对过去和现
在的自信,另一半可能是因为对未来的不安。
奥斯林是在回答美国之音记者以及其他人的提问时这么说的。他解释说,中国目前是亚洲
最强大的国家,但同时中国又清楚地意识到自己面临强大的邻国以及包括美国在内的强大
对手,再加上意识到未来中国经济面临巨大压力,(中共)自己缺乏合法性等,所以,中
国可能觉得现在是行动的最好时间。
他说: “确实看上去它需要立即采取行动,因为它不可能在十年后还可以按其期望的方
式来行动。我们在1930年代的日本看到了这一点。它认为当时需要采取行动,认为那是正
确的时间,因为时间不在它那一边。我认为,促成北京行动有多种原因。鉴于过去二十年
来的发展情况,它感觉自己比周围的任何人都强大得多,但与此同时,却对二十年后的状
况一无所知。因此,它一定会行动。”
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前国家安全顾问HR麦克马斯特(HR McMaster)5月19日在《大西洋月刊
》上发表的“中国眼中的世界”(How China Sees the World)一文中也表达了类似的观
点。他说,中国领导人相信现在存在一个战略机会,可以强化中共的统治并令世界秩序向
有利自己喜欢的方向改变。
他写道,“共产党的领导人相信,他们有一个稍纵即逝的战略机会,一方面可以加强统治
,另一方面可以改写国际秩序,使之有利于自己
作者: chosenone (获选者)   2020-06-20 16:04:00
就我看来,习的种种做法是因为需要民族主义来讨好鹰派以维持他的地位,特别是他想当终身领导的地位。习之前的两任都是做满任期就下台,可是他不想,但要说服其他人他能一直做,自然要有些功绩出来说服他人,这就造成了他决策被民族主义绑架而失去弹性。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