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鸿沟”:一个国家两种态度,从防疫看见瑞士内部的文化藩篱
瑰娜/瑞士不是只有起司锅
自 2 月 25 日出现第一起新冠病毒的病例以来,目前瑞士一共累积 28,063 人确诊及 1,187 人死亡(4 月 21 日公共卫生局的资料)。为了加强防疫,瑞士全国于 3 月 17 日进入紧急状况。政府采取软性封锁措施,关闭所有的休闲娱乐场所,仅允许公家机关、银行、邮局、超市和加油站照常开放,4 月 27 日起则会逐步解封。
瑞士是一个拥有四种官方语言、两大宗教、多元文化的国家。尤其,德语区、法语区和意大利区人的性格相异,行事风格不太一样。因此,当地媒体时常就不同的面向,分析比较各个语区的状况与反应。这次他们便发现,瑞士日耳曼及拉丁区在新冠病毒危机中的差异,并创造了“新冠鸿沟”(Coronagraben)一字。
法语和义语区的感染死亡率比较高
根据《20 分钟日报》的报导,就新冠病毒的死亡率而言,法语区和义语区比德语区来得高。法语和义语区每 10 万民居民之中,分别有 24.5 和 53.5 人死亡,而德语区只有 6.2 人。而就确诊人口比例来?,德语区也比较低。
不过,这不代表德语区防疫做得比较好,而是德语区人在时间及地理位置上占优势。首先,义语区紧邻意大利伦巴底,在人员流通之下,疫情自然首当其冲。日内瓦大学流行病学家 Olivia Keiser 更表示,义语区和法语区较早爆发疫情,随后政府便展开禁闭措施,让德语区免于遭受更严重的传染危机。除此之外,有一种说法是,德语区人的社交距离向来比法语区和义语区人长, 也可能因而间接降低病毒的传播。
德语区人比法语区人更支持解封
原先,联邦政府计画于 4 月 19 日解除软性禁闭的措施,却在 4 月 8 日宣布延长至 4 月 26 日解封。随着疫情趋缓,4 月 16 日联邦总统进一步公布三个阶段的解封计画。
第一步:4 月 27 日起,理发院、刺青店、美容院、按摩中心、园艺店、花店、五金行和诊所开始营业,而医院可以进行非紧急手术。
第二步:5 月 11 日起商店和市场开放营业,中小学复课。
第三步:6 月 8 日起其它学校、博物馆、图书馆、植物园和动物园准许开放。
很有意思的是,对于“解封”这件大事,德法语区人抱持不一样的态度:虽然德语区人对解封感到雀跃,但是法语区人却反应平平。依据瑞士法语《RTS》电视台的报导,德语区人迫不及待禁闭放缓,重?经济活动。新闻举苏黎世政府主席 Carmen Walker Sp?h 在《新苏黎世日报》的发言为例,她希望联邦议会针对小型企业尽快决定新的解封细节。相反地,法语区保持比较谨慎的态度。沃州议员 Rebecca Ruiz 在接受采访时便表示,如果解封太快,可能会爆发第二波新冠病毒的流行,造成经济上的灾难。
文化差异造成新冠鸿沟
其实,早在瑞士全国开始采行软性封锁措施时,德语区人便表现得特别抗拒,也因而格外期待解封的到来。除了疫情严重度不同之外,文化差异更是瑞士?部防疫态度分歧的重要因素。
根据法语区《时报》的报导,德语区人更加注重个人责任的观念,而法语区人倾向为政府的追随者。历史学家 Olivier Meuwly 表示,在日耳曼文化中,人们默认个人责任会引导集体责任 ;但是在拉丁文化中,责令应该来自上头。这可以?明,为何早先许多法语区民众希望政府实行更加严格完整的禁闭措施,甚至透过请愿表达诉求,期望以从上到下的方式严控疫情。
现在,他们对于解封更保持谨慎的态度。相反地,德语区基本上仅只呼吁民众(出自个人责任)遵守规则,现在瑞士日耳曼人更是万分期待解封的日子的到来。
此外,德语区户外运动的风气比法语区更加兴盛, 因此对于德语区人来?,软性禁闭对生活影响更大, 反弹自然也比较大, 希望尽快解封。
面对新冠鸿沟,瑞士政府必须多方考量
瑞士是一个文化多元的特殊国家。在新冠病毒危机之下,各地方的疫情大相迳庭。面对新冠鸿沟,联邦政府必须考量不同的状况与意见,特别慎重行事。联邦公共卫生局局长 Alain Berset 在周日接受《RTS》电视新闻访问时,便强调他会聆听各方的声音、制定解封的相关法令。无论如何,可以预见的是,自 4 月 27 日起,瑞士政府开始逐步解封, 这个阿尔卑斯山小国将面临更多的挑战。
执行编辑:邱佑宁
核稿编辑:林欣苹
https://crossing.cw.com.tw/article/13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