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0年前人类还有机会 UN警告加速减碳防致命天灾
https://goo.gl/mb1Zie
保护环境,减排减废一直是全球应而为之的事,然而人类一直持续破坏生态环境,成为气
候暖化的帮凶。联合国跨政府气候变化委员会(IPCC)警告,各国只剩下12年可以控制全
球气温平均不高于工业期前的摄氏1.5度,警告倘若再升高0.5度,将导致更严重的旱灾、
洪水、极端高温,令数以亿计的人们遭受人道灾难。
60多名来自全球的气候专家及科研人员10月8日在韩国仁川气候峰会发表报告,指各国需
要对平均1.5度目标作出紧急且前所未有的变革。2015年11月,联合国195个会员国在联合
国气候峰会中通过《巴黎协定》,把平球平均气温升幅控制在2度以下,在温室气体挂放
的合计量,不得多于全球总量的55%,这次仁川会峰会的目标,是希望各国可做得更多,
将气温控制至1.5度而非2度。
会上工作小组主席罗伯茨(Debra Roberts)表示,科学家的号角已经响起,希望是次报
告可以动员大众期望得到满意的回响。“我们要订下最终界线,我们当下必须作出行动”
。
气候正无声无息转变
现时世界的平均气温,已经比前工业时期上升1度,随着美国飓风横行、南非开普敦出现
旱灾,高纬度的瑞典出现森林大火后,IPCC明确认为全球气候正在变化,并提升先前报告
所定的风险警告。IPCC警告地球若继续升温,气候转变的情况将会加剧。
报告指出,当平均气温高于工业时期2度时,全球人口用水的比例比1.5度大升50%,对穷
困国家影响特别明显,将有数以百万人面临粮食短缺,甚至饿死。
2018年的炎热天气肆虐北半球,西班牙更出现40度高温,报告指这种情况将会愈来愈普遍
,出现更多人类热死及森林大火事件。而冰川溶化,亦令海平面上升,若水位上升10厘米
,IPCC预测在2100年将有1000万人受灾,而最令人悲伤的是,这个情况只会不断恶化下去
。
极端天气除了影响人类,亦大大影响生物生存情况,昆虫作为植物最重要的传播媒介,会
因为气温上升而丧失牠们的栖息地从而导致死亡,又例如对海水温度极为敏感的珊瑚,只
要平均气温上升2度,便会令全球99%珊瑚死亡,同时海水酸度上升及氧气减少,鱼类的
死亡,导致捕鱼业减少300万吨鱼获。
要防范于未然,IPCC倡议四大目标,各国政府要运用新技术及改变土地用途,重新种植树
木,多使用电能推动的运输工具、以及使用碳捕集与封存技术(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即不让二氧化碳排放到大气中的保存技术。
另外,IPCC提倡提高减碳目标,期望在2030年,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能减少45%,比2度的
目标减少20%更多。并提早至2050年,将二氧化碳的排放减至零,比2度目标提早25年实
行,然而报告估计各国因应灭排,成本将会比现时运行模式高3至4倍。
最后一里路在政治
减排工作主席吉姆(Jim Skea)表示,“我们向各国政府提出了说明,敬告他们将平均气
温压抑1.5度的重要性,要达成此目标,需要在日常的能源系统应用及运输方法作出巨大
转变。我们可以透过物理及化学定律来証明论点,但最后一里路,则连系到政治上。我们
没法回答这个问题,只有人们可以,关键在于人民选了什么样的政府。”
有委员早前担心,美国、沙特阿拉伯及其他产油国家,会否插手削减字眼,以图淡化报
告所表达的逼切性,然而学者们过后表示未有在报告中削减任何内容。纵便如此,格兰瑟
姆气候变化研究所学者沃德(Bob Ward)则悲观认为,最终通过的文件可能“非常保守”
,因为报告中没有提及气候问题令人离乡别井造成“气候难民”,以及未有提到世界可能
会走上极端变暖的不归路。
报告2018年底波兰表决
报告将会在2018年年末,在波兰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大会上提交表决,然而英国《卫报》(
The Guardian)认为,现在政治环境开始与科学背道而驰,2017年6月,美国总统川普(
Donald Trump)宣布单方面退出《巴黎协定》,而2018年10月巴西的总统大选,支持将亚
马逊热带雨林开放予农业企业开伐的总统候选人赢得第一轮总统大选,而挪威、英国、德
国亦在蠢蠢欲动,试图开采国内的不可再生开采能源,为《巴黎协定》增添很多变量。
阻止气温上升之路艰巨难行,但专家的努力并非完全白费,报告其中一位作者,中国能源
研究会理事姜克隽认为,“我希望这个可以改变世界,在两年制订《巴黎协定》前,我是
不相信1.5度的限制目标,但当我看到各国订立目标时,我有信心我们可以做到,我想利
用这份报告,在中国干一些大事。”姜表示,中国正制订2050年长期计画,愈来愈多人意
识到气候转变,“今年夏天,北京多地也十分炎热,他们开始谈论气候转变的问题。”
上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