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丁:中国对抗“萨德”,舆论战暴露的战略实力
https://theinitium.com/article/20160816-opinion-dingding-THAAD/
眼下,除非中国政府采取极强的外交、经济制裁或军事对抗,已很难阻止“萨德”入韩。
然而中国官方并无不惜代价之决心,却又显得在“萨德”一事上绝不善罢甘休且表现得胸
有成竹,这种自相矛盾不免暴露其战略决策的混乱。
色厉内荏的舆论战部署
中国似乎相信近十年来本国军事理论重大突破之一──舆论战的威力。7月29日,《解放
军报》以“钧保言”笔名发文〈中国军队坚决捍衞国家安全利益〉;8月1日新华社发文〈
绝不容许美国祸害东北亚,三论反对‘萨德’入韩〉;2日,外交部直属的中国国际问题
研究院学者以“望海楼”名义在《人民日报》海外版发表社论称〈部署‘萨德’后果很严
重〉;5日,《人民日报》又以“钟声”笔名发表社论〈别以为有靠山就可任性胡来〉,
显然是有组织的攻势。
看这些文章的层级,完全称得上代表中国政府。虽然代表同一个政府,对美韩的政治批判
表述也大同小异,但它们的对抗的决心和目标,其实大相径庭。
军报明确表示中国绝不容忍,不要低估中国决心、意志和能力,美韩“必须停止”部署。
相比之下,国防部除了“表示强烈不满和坚决反对”,只明确将“考虑采取必要措施”。
显然,不坚持“必须停止”,“坚决反对”就只是色厉内荏;而如果要坚持,“必要措施
”就理当摆出来。然而军报在此也踌躇起来,这边说部署“萨德”会“引发新一轮军备竞
赛”,那边说“中国无意同任何国家搞军备竞赛”;文章只说“韩国自身必须承担相应后
果”,却并无像俄罗斯一样给出“将对美国驻欧反导基地先发制人”那样的明确威胁。
以“新华社记者”模糊署名的新华社文章,只警告“韩国应有清醒认识与判断,避免陷入
不可挽回的败局”。其中引用的一位中国军控专家的观点,充满技术细节,并不容易为平
民理解,不过是好顺水推舟指控美国;《人民日报》海外版社论也只说“中国苦口婆心,
相关国家不应执迷不悟”;《人民日报》社论则重点表达对韩国自辩的不信任,理由毫无
新意,同样缺少明确警告。
中国唯一的实际惩罚行动,是广电总局声称将封杀韩国艺人在华演艺活动。然而,此事却
突然在8月3日被《环球时报》证实为谣言。其实“封杀”确系谣传,但通过阻止部分演艺
活动加以“调控”已是事实。中国似乎想借韩国被一个谣传就“吓成神经”,相关股价大
跌的丑态,展现自己的“不怒自威”。不过,《环球时报》的文章,强调85.9%网友支持
抵制韩星,民间自发抵制韩国游大获成功,文章似乎在暗示:此事“官方不参与”。
而至于“王毅外长一天两度怒对韩国外长”,甚至“中美一旦开战,中国打到底的决心远
远高于美国”等大量江湖消息,只能算舆论战必不可少的兴奋剂了。
不过,这场舆论战并非全无得意之笔。全然不懂军事基地与在地民众长期矛盾史的大陆公
众,无疑会将韩国部分民众对部署“萨德”的抗议,视为此举祸害韩国利益的明证。而真
正如中国所称“打开东北亚危机潘多拉魔盒”的,还是朝鲜近日再射弹道导弹。此弹首次
直入日本专属经济区。可中国却急于将它归因为朝鲜对部署“萨德”的强烈反弹。这一归
因顺势解决了为近来朝鲜一系列挑衅国际社会的试射辩护的难题。下一步,中国放弃制裁
朝鲜,将半岛无核化失败的屎盆子狠狠扣到美国头上,已水到渠成。
以反导弹试验反击“萨德”的荒谬逻辑
在军备领域,如果利益攸关又绝不能示弱,适时进行有针对性、能展示实力的战略武器试
射,是再好不过的威慑。然而中国选择了“以盾制盾”,公开反导弹试验,而且采取的是
舆论战的形式。
7月24日,央视《新闻联播》和《解放军报》等官媒,同时借介绍了酒泉导弹试验基地研
究员陈德明的事蹟,披露中国反导弹技术发展历程。可推动这一宣传的内在逻辑并不通畅
。
且不说美国是否会因中国也发展反导,就放弃优势明显的同类能力,如果中国几年前就拥
有的反导能力强大且可信,岂不早就构成对“萨德”的反制,要求美韩“必须停止部署”
又理由何在?如果中国坚称根本安全利益受到不能容忍的损失,岂不暗示反制能力其实不
足?
最糟糕的是,由于中国充斥挑战美国的狂热冲动和自吹自擂的恶习,这一原本就间接而隐
晦的战略反制,很快误入歧途。中国其实知道美国反导手段比中国完善得多,却非要用本
国的中段反导,将需要同时兼顾中段、末段反导的“萨德”比下去,明显出于死要面子。
中国罗列中段反导的种种难度,同时援引美国国内对地基中段反导连篇累牍的置疑和抨击
加以嘲弄,转眼说到自己的反导技术,难度顿时销声匿迹,一切都不在话下。
其实,如果不从美国反导技术文献里抄来,中国文宣部门连反导弹系统到底有哪些难度也
不会知道。随着对中国实力的吹嘘渐入佳境,陆媒突然猛醒:再吹下去就可能有损祖国的
和平形象,被指责为搞军备竞赛。他们立刻转而揭露美国反导比中国更早、更多、更强的
“罪状”。然而揭露美国先进技术,却不仅默认了反导技术技不如人。从这些先进技术中
,人们也不难发现美国除在韩部署“萨德”外,还有充足手段获取中国弹道导弹情报,这
又削弱了对“萨德”战略威胁的指控。
中国公开反导弹试验,反而暴露实力
混乱之中,中国反导技术到底居于什么水平,反而令人怀疑起来。
引用央视的“反导拦截弹”画面,《环球时报》煞有介事地分析:中国导弹小型化技术达
到较高水平。殊不知,大陆军事论坛的网民就能发现这些镜头完全张冠李戴,此乃央视此
类报道的一贯作风。
《环时》仍称中国中段反导维护着世界和平与大国战略平衡,军事科学院某博士7月更在
《新京报》撰文称(反导试射)连续成功表明中国已充分掌握关键技术,主动透露体现了
充分自信;狂热分子更号称有关型号极有可能已服役,中国据此已有把握在核大战中抹掉
美国。
从报道中看,虽然陈德明首次试射就提出以实战为首要目标,研究过“战略导弹群目标”
(包括诱饵)的精密定轨预报,2011年又组织针对导弹突防进行研究,表现出重视实战能
力的迹象,但中国突破中段反导靶场试验技术也才6年。单与美国地基中段反导7次作战试
验4次成功相比,中国3射3中貌似不凡,但总的试射次数却至关重要,比如美国中段反导
33次大气层外拦截试验,成功26次,3次大气层内拦截全部成功;“萨德”13次试射11次
拦截成功。而且,美国每次失败,技术原因都会曝光,其反导实力的可信度远非只有片面
文宣的中国可比。
近年,美国的反导防御体系已多次开展多目标,带诱饵的复杂作战试验,还在开发多目标
拦截弹,到2017年,美国将部署44枚地基拦截弹,反导型“宙斯盾”舰也将增至48艘,与
包括韩国在内的多国反导合作和太空情报共享已日渐完善。
而中国试验过程的报导中,靶弹的难度仍令人怀疑。中国专家嘲笑试射11次成功8次的印
度反导,性能指标有限,还怀疑其靶弹主动提示位置。中国同印度的试验,是否有本质不
同?其实这一次应对“萨德”,中国并非没考虑用一次新的中段反导试验发出警告,但万
一不成功又被外界觉察,估计官僚机构不愿冒险。
美国科学家联合会的研究认为,中国从测控到攻击的空间对抗能力正全面增强,现有战略
反导研发,有助于跟踪技术提升,增加战略选项。但是否部署仍在研究,因为部署与否,
不会对美国核威慑能力有多大影响,反倒会使实力落后的俄罗斯不安。如果中国有限部署
,动因很可能是对印军备竞赛或提升威望急需,标志则会是先部署导弹预警衞星。
正是从太空的平等利用中,中国才获得机会,以相对较弱的军事能力挑战美国。然而,举
国上下只想看“东风”导弹射程覆蓋全球,却被对手在身边出没的阴影惊得歇斯底里。亢
奋之中,中国在战略威慑和军备竞赛等课题上的理论和观念痼疾,又使行动进退失踞,力
量对比的判断也不过是掩耳盗铃。
(丁丁,中国政治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