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庆禄‧马哈迪的困境与“报应”
http://www.sinchew.com.my/node/1551365
前首相马哈迪与首相纳吉扛上后,越干越有火,重新回到政治前线,发动攻势丶筹组新党
丶重整在野联盟。
然而,这一切似乎都未见成效,至今为止,纳吉仍稳如泰山,马哈迪落在下风,只能眼巴
巴看着儿子慕克力遭撤除吉打州务大臣职,被巫统踢出局。
这种挨打的局势,在马哈迪的政治生涯中甚少出现,即使他曾在短时期内处于劣势,但他
总能扭转乾坤,笑到最后。
从早年遭国父东姑阿都拉曼开除巫统党籍,到面对巫统B队的挑战,不管情势多么恶劣,
马哈迪都有办法挺过去。后来与安华决裂,受到“烈火莫熄”的冲击,马哈迪使出浑身解
数,最终亦化解危机,安然度过。
马哈迪纵横政坛多年,是名符其实的常胜将军,惟这一次碰上纳吉,或会遭拆招牌。
马哈迪以往“遇神杀神”,在政治战场上所向披靡,固然仗赖他出色的政治手腕与出人意
表的谋策,然而当中更关键的因素是他掌握了权力,因而才可以挥洒自如,拥有巨大的空
间丶充足的管道与“工具”,去回应挑战。
而为了确保自己掌握更大的权力,巩固地位,马哈迪在任期间不惜向国家制衡机制开刀。
其中最为人疵议的就是搞出司法危机,开除最高法院前院长敦沙烈阿巴斯。
马来西亚延袭英国西敏寺制度,不同于三权分立概念,立法权与行政权几乎都掌握在执政
党手上,行政首长权力之大可想而知。正因如此,这种体制更需要司法,以及其他因素的
制衡,以防权力过于集中与膨胀。
遗憾的是,出于政治需要,马哈迪一再侵蚀制衡机制,扩大行政权力,最后制造了一个强
大的执政巨无霸。当马哈迪掌控这部执政机器时,固然觉得万事OK,惟一旦从天秤的这方
,走到另一边,站在政府的对立面,才发现这是一个大问题。面对拥有极大权力的执政集
团,狡黠如马哈迪亦黔驴技穷。
有人揶揄这是马哈迪的“报应”,而事实却是,“祸根”或是他种下的,但是面对后果的
却是所有大马人,包括我们的下一代。
马哈迪的困境,警惕国人(包括在朝政治领袖)应当构建与维系一个有效的权力制衡机制
,因为大家实在无法预知,有朝一日会站在天秤的哪一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