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莞尔] 国际协议的作文艺术

楼主: ipfu (江米小枣)   2014-09-08 11:15:30
乌克兰总统波罗申科9月5日宣布依据《明斯克协定》的路线图,
在顿巴斯地区实施停火。 http://www.osce.org/home/123257 (俄文)
乌克兰政府为解决危机而签署协定,板友可能对此会有一种既视感。
还记得2月乌克兰前总统亚努科维奇与反对派在基辅签署协议,双方承诺放弃暴力。
4月中,美、俄、乌、欧盟在日内瓦达成协定,各方承诺不采用任何暴力行动。
现在乌克兰交火双方又在明斯克签署协定,
同意停火、交换人质、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享特殊地位并实施地方分权。
这些文件在冲突过程中颇具观察价值,
原因是大多数的冲突相关方(美、俄、欧、乌克兰的冲突双方)都参与协商。
以谈判的角度来说,这些同意内容是各方达成交集的重叠区,各方底线则落在外部。
问题在于,既然各方达成了同意,之后又为什么在同意的范围内起争执?
遣词用字的小技巧
国家达成同意而形诸公开文字的时候,有一些技术性的细节:
这是条约、联合声明、备忘录还是其他别的文件?
这份文件仅需列名还是要另外签字?要不要送回国内批准?
除了文件的形式之外,更重要的是实质内容,
有些谈判具有利益敏感性,而特定国家最后可能不得不做出让步。
像这种时候所有代表都会在之后的公开文件为彼此保全颜面,
常见的手法是,把重大的让步移出主文,丢到附件里;
另外在用字遣词上婉转隐晦也是一种小技巧。
1988年美国、苏联、巴基斯坦及阿富汗签署了《日内瓦协定》(包含3个协定与1个宣言),
协定的关键内容是让苏联的军队撤出阿富汗。
为了苏联的面子,谈判代表们在正式的协定中用了一点作文技巧:
不但用“外国军队”取代了“苏联军队”,
撤军的内容也被压缩成一小段中最末的两句话。 http://goo.gl/pZJa39
国际关系学者把国家的尊严视为一种国家利益,面子就是里子。
《日内瓦声明》的风波
《日内瓦声明》由美、俄、欧、乌四方联名,当时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尚未公投独立。
(在顿、卢两地公投之后,俄罗斯表示协商应包括乌东南部地区代表)
┌───────────────────────────────────┐
│ 关于乌克兰局势的日内瓦会议就缓解紧张局势和恢复全体公民安全的初步具体│
│步骤达成协定。 │
│ 所有各方必须保持克制,不采用任何暴力、恫吓或挑衅行动。…(中略) │
│ 所有非法武装组织必须解除武装;…(中略) │
│ 示威者和撤离建筑和其他公共场所并交出武器的人将得到赦免,被定重罪者除│
│外。…(中略) │
│ 已宣布的宪政程式将是包容、透明和究责的。它将包括立即建立联系乌克兰所│
│有地区和政治群体的广泛的全国对话,并对公众评论和所提修改意见予以考虑。│
│…(下略) │
└────────────── 2014年4月17日《关于乌克兰的日内瓦声明》─┘
明确性原则要求文字清楚、范围具体明确,
这个原则对于一份预期能发挥拘束力的文件尤其重要。
然而当各方代表为了加速促成结果而使用模棱两可的字眼时,
之后可能就会发生各自解读不同的问题。
声明发布不到一个月,美国就指责俄罗斯未能影响乌东南部团体解除武装;
俄罗斯则是指责基辅未能从乌东南部撤军,持续以武力镇压反抗人士。
各方相互批评对方未能履行协议。
就解除武装而言,美国认为乌东南部武装组织之所以不解除武装,
是因为当地有来自俄罗斯的部队,并对该地武装组织提供援助。
俄罗斯回应称当地并没有本国部队,
而基辅应该先履行承诺立即展开对话,再讨论后续事宜。
至于俄罗斯要求基辅从乌东南部撤军,停止暴力镇压,
美国则回应称让俄国官员要求乌克兰从本国撤军是一件荒谬的事。
另外为了降低“紧张局势”,美国认为俄罗斯应自乌俄边境撤军。
简单地说,美、俄对于缓解紧张局势的动作各有解读,
另外声明中要求解除武装和全国对话,却没有时间表或路线图。
《日内瓦声明》是美、俄、欧、乌四方外长协商7小时的产物,会议时间并不算短。
会出现急就章的内容,显见各方的歧见很多,但是又必须产生协商结果。
也就是说,各方最大的共识在于“谈判不能破局”,
为了达成同意,使用若干模糊的语句以包容各方的歧见。
有的时候,光是各方愿意坐下来谈判,就已经达成谈判所要的目的。
作者: skyhawkptt (skyhawk)   2014-09-08 14:31:00
模糊是外交辞令必要的语言...
作者: MansonH (heart-broken)   2014-09-09 23:26:00
才能让人有各种解释?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