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温哥华:移民影响宜居

楼主: haijin   2014-09-05 23:33:07
http://big5.ftchinese.com/story/001058017
温哥华:移民影响宜居
当《经济学人》旗下智库发布了“2014年全球宜居城市排行榜”之后,温哥华再次位列三
甲。一时间温哥华的华人媒体把这一提振精神的消息以各种新媒体的形式广为传播,让新
老移民们为自己的人生重大决策再添信心,把因为种种原因可能滑落的幸福指数再次推高
。而这对于移民、留学中介和房地产经纪等行业则是一个重大利好消息,在促成与客户的
生意时无疑又有了最新的佐证。只是,在这个排名世界第三的宜居城市里,作为普通人收
获的幸福指数不仅和物质指标挂钩,更和内心的感受直接相连。
首先,宜居城市的桂冠对于过著柴米油盐生活的寻常百姓来说,意味着更高的房价和物价

温哥华虽然有着和中国哈尔滨一样高的纬度位置,尽管冬天夜晚会很长,但是地球的自转
让一股叫做阿拉斯加的洋流从温哥华经过,于是这里被这股海水调节得冬不冷夏不热。冬
天当哈尔滨天寒地冻,零下三四十度的时候,温哥华绿草如茵,除了经常下点儿小雨,低
于零度以下的日子都少而又少。城市北面别看雪山屹立,却阻挡了北方的冷空气,把温哥
华呵护得像摇篮里的婴儿。夏天,当中国大范围进入烧烤模式时,温哥华却海风习习,早
晚还得加件薄外套,很少有能突破30度高温的日子。在地理学上,这块风水宝地被命名为
温带雨林气候,而且是全球唯一的独特气候。所以在温哥华随处可以看到遮天蔽日、笔直
挺拔的温带树木,原始森林公园和downtown无缝隙毗邻在世界也是绝无仅有。
这样的风水宝地,那当然是全世界人民都向往了,打开国门后的中国人更加前仆后继地奔
过来,把温哥华直接就变成了北美的新加坡。一度有当地人抗议温哥华中文招牌太多,包
括中文广告,直接影响了他们作为当地人的感觉,好像是他们移民到中国了。虽然加拿大
一刀切断了一部分富人的移民路,但基本没有影响房价的持续上涨和房地产开发的热度。
尤其当中国国内房市限购时,温哥华的房市却一片利好。不是加拿大公民或永久居民,也
一样可以买房,赶着来这里消费,加拿大政府乐得合不拢嘴。或者只要有儿女来留学,先
置一套产业,将来或许就留下来不走、落地生根了呢?于是各处豪宅纷纷被中国买家买走
,逼得洋人房地产经纪都开始学中文,削尖脑袋要进入中国富人交际圈子。有中国富人表
达买房诉求:老外富人住哪儿我住哪儿,就是出门能看见金发碧眼的洋人冬天还穿短裤跑
步,夏天能看见他们车上顶着皮划艇。要不然哪有出国的感觉?于是老外的成熟社区、富
人区、好学区,被中国买家一点点蚕食,最后老外成了一条街上的少数民族,有的都扛不
住搬走了。于是从列治文到温哥华西区,从海对面的西温到山上的北温,老外躲到哪里,
中国人就追到哪里,华人超市就开到哪里,基本无往而不胜。
在温哥华生活,经常发现还是在和自己人较劲。比如买保险,被中国经纪骗,去工作被中
国老板坑。更出彩的是在华人超市抢停车位,相持不下然后用中文加国骂开始骂战,那种
语言的酣畅淋漓和架势的剑拔弩张,给了无生趣的生活顿时添了不少生机。物价不断上涨
,有回流多年的老移民再来温哥华时直呼不适应,尤其当年出手的房子,现在想相同地段
买回来,基本是望房兴叹的份儿了。周末陪着朋友去看房,一处刚刚竣工的联排别墅,这
里称town house,进出看房的基本都是中国人。一个刚登陆,时差还没倒过来的中国家庭
也在看,并且已经给我们正看的这套下了offer(订单)。当我们说要去看旁边7号户型时,
热情的女主人忙不迭地催促说,快去吧,刚才听说有人要下offer,那人在来的路上呢。
这种情形有点儿像抢购大白菜。此外还有印度的富人、韩国的富人、台湾的富人乃至全世
界的富人都奔到这里买房了。不仅平面豪宅,还有海景公寓和各种超高层公寓拔地而起,
切割著温哥华开阔的天际线,也划破了很多人安居乐业的美丽梦想。
于是各行各业一拨儿接一拨儿地以罢工的形式抗议上涨的物价、高不可攀的房价。这些年
来从清洁工到邮递员,从机场地勤人员到飞行员,从货运司机到警察,接二连三地罢工,
尤其老师的罢工,持续之久可谓前无古人了。他们所有的诉求都是要求加薪,因为一个以
挣工薪来维持中等生活的广大阶层,他们的生活生态被彻底打破了。这个宜居城市的宜居
和他们渐行渐远。
其次,宜居城市的吸引力产生的后果对每天赶点儿上班的工薪族来说,意味着早晚高峰出
行路上开始塞车了。温哥华目前已经有了几个著名的拥堵路段,一个中文学校有一天晚上
的课老师几乎集体迟到,原因是一条通往学校的主乾道严重塞车。一次朋友着急地打电话
要我帮忙去接她家幼儿园的小朋友,因为她被堵在一个著名的拥堵隧道处远远超过了预计
的时间。
每天的早间新闻,直升机在天空巡视著路段播报路况信息。在路上,人们开始变得不那麽
友好和耐心了。有人不打灯就并线,有人莫名其妙冲你竖中指,有突兀而至的汽车喇叭声
让你一哆嗦,不知道自己哪里犯了错。一对久居温哥华白石的老夫妇,那里是老外喜欢养
老的地方,他们说他们一到温哥华列治文,开车就非常惶恐,原因就是不明就里的喇叭声
,不知道是不是在警示他们。总之,在路上人们的谦让和友好开始减少,连警察也失去了
教育民众的耐心,警告处分减少,直接开罚单的增加。
身在宜居城市,要有怡然乐享的心情,否则这份安怡与你何干?宜居的温哥华不光空气质
量非常好,PM2.5常年都不会超过10这个指标,还有良好的自然环境。只是漂洋过海而来
的中国人从温饱中刚刚解脱出来不久,享受温哥华的宜居确实需要有钱、有闲、有品位。
只是能集三者于一身的人不多。对大多数有孩子需培养的中国家庭来说,教育是头等大事
,但中国的父母显然不满足温哥华公立教育系统这种资源的均匀供给,于是开始“私挖滥
采”,过度开发。孩子进入各类补习班接受洗礼,英语要奋起直追,数理化必需力拔头筹
,音体美不惜砸重金培养,社会募捐活动父母倾囊相助。你说你的教育模式怎么设计吧,
反正中国的父母是铁了心陪你“玩儿”到底,每个孩子恨不得都是量身打造出的精品,吹
拉弹唱,文武兼备,就连老外引以为豪的加拿大国球冰球也有中国孩子在俱乐部中能杀出
重围。这样来势汹汹的群体怎么能让从小玩到大的老外孩子不惶恐?各个著名大学的录取
平均分也是一涨再涨,怎么能让老外家长不着急?中国家长从国内的独木桥上拼出来,在
加拿大又把孩子往一条“藤”上赶,不上个美国“藤校”(常春藤名校)简直无颜见江东
父老,把出国的所有荣耀和谈资都赔光了。
这样的心态之下,孩子的宠辱得失让父母步步惊心,一根藤挂在眼前,孩子爬不爬得动另
说,父母几乎要吊死了,眼睛里除了“藤”哪还有风景?身在宜居的环境,心在煎熬的炼
狱。对于习惯了一辈子吃两辈子苦,为了做“人上人”宁愿吃尽“苦中苦”的中国人来说
,孩子也必需遵循这种价值观,否则家中定是鸡犬不宁,何谈宜居?这种大环境下就连一
天到晚告诉孩子relax的老外也渐渐吃不消了,下学之后把一句中文不会说的孩子送进中
文学校接受洗礼和磨练了。
在世界宜居城市的排行榜上,不论是墨尔本、温哥华还是多伦多,哪里不是近十几年来中
国移民追踪的热土?只是在那样的好山好水里,安然乐享的能有几人?在宜居城市中享受
人生需要物质与精神兼备。物质条件在短时间内可以超越,但一种精神的休闲却是漫长的
养成,就仿佛驾着游艇住在豪宅里的不一定就是贵族。更何况移民们还常常在留下来还是
返回去的选择中挣扎,心不安,再宜居的城市也不见得有多高的幸福指数。
作者: twosingli (不看来路不明的信)   2014-09-06 07:58:00
不知道以后会不会有中国人在温哥华闹区上大便
作者: zeumax (烟灰缸里的鱼)   2014-09-06 10:38:00
这就是我说的,白人小孩也要适应填鸭教育喽!鲶鱼效应
作者: skyhawkptt (skyhawk)   2014-09-06 11:41:00
去挑战国外的教育体系,不会有好下场的,他们的教师可合法正当的罢工权
作者: CRPKT (crpkt)   2014-09-06 13:51:00
BC 的教师现在就在罢工中
作者: wladimir (wladimir)   2014-09-06 15:58:00
一般来说都是华人小孩适应欧美的轻松教育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