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忘了,甚至年纪轻到根本不知道
宜兰是林业起家的,甚至说是完全为了林业规划的地区也不为过
农业是当年交通运输不方便的情况下,一种类似屯垦的概念
在交通发达的今日
农业在宜兰的单位面积经济效益,在气候的影响下
不比西半部平原
加上人口过低也侷限了高经济作物与精致农业的发展
很现实的问题,宜兰需要这么多的"农地"吗?
这些农地,能带给宜兰什么未来发展?
当年台湾林业政策逐渐紧缩伐木量,宜兰面临转型时
有了一场名留青史的辩论
也就是陈定南与六轻之争,屏除了工业化的路线后
原PO的一个问题很有趣
[也让县府知道,什么方向才是大家想要的]
应该这么说
什么方向才能让宜兰年轻化,能赚到钱,还有未来性
为什么宜兰会走向旅游取向?
因为宜兰需要一个足以把人留住的产业链,而农业显然做不到
农地农用,就我看来只是一个不切实际的口号
今天应该要做的,是让真正有心要务农的,都有农地可以使用
用征收的,交换的,评估县内农业人口与产量
重新规划一块合适的区域
既然是国安问题,就让这项产业部分国有化
而不是用数十年前的区域划分
限制那些无心耕作的,甚至早就没有耕作价值的"农地"
一点意义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