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新闻] 山难案逆转 雪羊:政府没义务保护不自量

楼主: PsMonkey (痞子军团团长)   2017-12-29 15:46:26
其他的事情太难了,我不知道答案是什么
但我很肯定一件事情,就是每次遇到类似的山难
就会拿张博崴出来“比较”一番
这很正常、这很合理、这甚至是必须的行为
就如同 N 年前的空难到现在还是会一直拿出来检讨比对
甚至拍成科普影片节目
道理是一样的
更何况张博崴的 case 如此经典、知名度又如此深广(他的家人功不可没)
不提他、要提谁?
难道提某 PsMonkey 明明去过三四次三貂岭瀑布
但是却发生找不到下大华车站的路,整整绕了一个小时后来放弃搭公共汽车下山
这就算写成正式的山难报告也不会有人 reference,不是吗?
至于“比较”的过程会不会让人造成是在“贬低”当事人
这也太难了,我不知道
要我说的话,大概是天下乌鸦一般黑吧...
有些人在“贬低”张博崴、有些人在“贬低”政府/消防局
有些人在“贬低”雪羊,估计等等也会有人要“贬低”我
有件事情我到是很肯定
你要说白目也好、无知也好、不自量力也罢
张博崴可能死的很无辜
但是会“雕山”雕到无人知晓不知从何找起却完全是他自己造成的
张博崴的家人可能会被当成英雄
但是张博崴就只是个连要作啥准备都不知道的 ____ (请自行“贬低”)
如果不先认清这些事情
又或著把 Aron Ralston 当成英雄、认为林文安不至于死在山上
那么消防局的搜救到底有没有失责、政府需不需要国赔
根本一点都不重要
然后?
没有然后了,我一开始就说了
其他的事情太难了,我不知道答案是什么
作者: apemanlu (William)   2017-12-29 15:53:00
把别人犯过的错拿来当借镜警惕 这个过程不需要贬低 会贬低只是某羊已经大头症入膏肓 如果你觉得比较的过程不要让人觉得在贬低也太难了 那恐怕你现在正觉得我在贬低你没有要战的意思 张同学是个宝贵教材 但推广的同时也须尊重 你可以查查雪羊有提及张的文章 我只看到他自以为是的揣测跟批评而已 张同学是遇难的人 张家人现在的作为如何是另一回事 不要分不清楚一起贬低
作者: slapycoco (Viperidae 蝮)   2017-12-29 16:30:00
比较好奇一件事,为什么我不能骂张博崴?骂了就是大头症?
作者: apemanlu (William)   2017-12-29 16:38:00
你认识他?还是第一线找到他的人?还是法官?请问你凭什么资格1.会 2.考古类题你的自由 3.我不是 也没资格 所以选择不评论张 4.如果这样登山 风险非常高 我不建议。 活越久越不知道什么才是对的<感同身受
作者: ghostxx (aka0978)   2017-12-29 17:07:00
要有某种资格才能评论?这是没当过总统就闭嘴的老招吗XD
作者: apemanlu (William)   2017-12-29 17:12:00
楼上有人在谈闭嘴吗?评论当然可以,但批评人自大傲慢与白目是另一件事
作者: octopuso1c (坚持下去)   2017-12-29 19:39:00
这篇文章有看没有懂,所以p大是想表达什么呢?
作者: jcx (回到最初的感动)   2017-12-29 20:27:00
台湾就是有句话,死者为大,所以永远找不到问题的症结。事故讨论不在究责,而是经验的获取。每一场事故都是宝贵的经验,不管有无人命的消逝。每个救难协会写的搜救报告书不也是朝向这个方向在做吗?这样是不是低贬就由人解释了。
作者: jijikoko (jijikoko)   2017-12-29 20:37:00
就事实评论,难免会有主观意识涉入。我想雪羊文章令部分人不满(包含我),有一个重点就是他除了主观意识外,多了些不必要的描述。像是在判决书尚未出来前,就以仿佛看过全文的语调来撰写文章。这点我想neverfly的文章第一段有点出,不过很显然雪羊的回复上避开了这点。先不论张或是他家人的行为如何评断。但在网络上要讨论,更何况是要推广自认为正确的知识,就应该要避免使用扭曲方式来描述我方立场。在未看过判决书却说出“中规中矩”的判决,这样带风向的方式,就是抹屎的开始。
作者: s813141 (阿超)   2017-12-29 21:36:00
要讨论,比较案例当然可以,但您觉得直接骂人白目,只是单纯的贬低吗?对于这种用词...不以为然
作者: sankaka (夏。)   2017-12-31 01:43:00
完全同意jcx与jijikoko的说法,我们讨论山难的原因都是想从中获取一些经验,以做为自己的借镜,太多主观意识介入、太多的批评,只是让事情更失焦而以。现在不就是这样
作者: qooh2 (Arthur K)   2017-12-31 02:32:00
推jijikoko的说法,不是死者为大或不能批评,只是多点事实描述,少点主观评断,会让对话的双方更容易沟通,对大众来说也会比较好接受论点,应该没有人希望看到讨论被主观情绪带动而模糊对事实的讨论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