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neverfly (neverfly)》之铭言:
: 根本有一堆百岳,连登山口在哪里都要靠口耳相传。
: 以北二段来说好了,大家都说车行终点的栅栏,
: 哪里有登山口的指示牌?沿路哪里有哩程跟路标?
北二段是少数我还没去过的百岳路线,不予置评,但“行车终点的栅栏”这条讯息我不认为不明确。
: 就算屏风山的登山口在路边而已,也同样没有指示牌,中间也没有路标。
你知道屏风山登山口有一面超大的指示牌,中间路标太管处也从新路一路标到山顶了吗?
: 这些都只能单方面要求登山客自行承担的吗?
从这些点来看,可以发现您是一位主张政府有义务建设所有登山路径成为“步道”的大政府主义登山者。或者登山经验不多,不然登山借问站、登山讯息通报站、健行笔记这些这么大这么好用的资讯来源在那边,怎么可能查不到?如果经验多还不知道这些,那就表示不是个用心吸收资讯的登山者了。
事实上,这个论点也是政府特爱封山的理由:没经费到处插牌插里程整修路径,干脆一封了事,免得被告步道没有整修,干卓万一如是,南三段南投段一如是,2016之前的雪山西棱更是经典。
一条路线有没有需要建设成“步道”,在政府没有无限经费的现实,是要经过选择与评估,以能尽可能服务最多人的方案下去实施。冷门路线本来就会呈现比较原始的风貌,全世界皆然。也未必原始就是不好,我认识的高手都尬
会问出“这些都只能单方面要求登山客自行承担吗?”,那我只能说,路线是可以选择的,没有人能逼你爬山,一个入门者要到中低阶非大众路线挑战自己的第一次当然也可以,活着回来都好,但你不能要求政府每个路线都做到
不然结果就是到处封山,因为现实状况是政府目前在财力物力上根本办不到。
张妈当年连有林务局东势处一起吉,理由是“步道维护不善”,结果一审法官就打枪她了,详见一审判决书。
我想,这点您的立场是和她一致的。
: 另外雪羊视界一次又一次的拿张博崴在迷路时,不待在原地,
: 而是下切到溪谷来批评,好像这是天大的错误。
: 让我们回顾一下,
: 梁圣岳与刘宸君在尼泊尔山区失足,掉在溪谷边待援。
: 黄致远失足后掉到水源附近,在原地待援。
: 回头来看,迷路原则上不要偏离太远,能回头就回头,这是基本。
: 但是如果已经偏离的太远,找不到回头路,
: 又不确定什么时候才能得救时,
: 我想请问一下,在没有确保水源的情况下,
: 正常人能活过几天?就当五天好了,
: 雪羊视界能保证待在原地五天内一定能获救吗?
: 而据找到张博崴的民间人士指出,找到张博崴时他过世不久,
: 也就是张至少撑了四十天,
: 在没有水源的前提下,你雪羊视界能原地撑过四十天吗?
: 看起来,张做的事就是,找到水源,然后在水源边,分配粮食,等待,
: 在有机会的情形下,以帐蓬为中心点尝试找路。
: 这跟前述几位做的事不是大同小异吗?
: 仅仅差别在他没在努力撑下的四十几天内被找到而已吧。
您有任何证据证明他是撑了四十几天吗?还是只是口耳相传的“听说”呢?您知道二月两千公尺的山区也是超冷像冰箱一样,所以遗体腐化速率也比平地慢的多吗?
经验丰富 vs. 初次爬大山
装备充足 vs. 装备不足
这情况会是大同小异吗?
迷路时不待在原地,甚至摸下溪谷本来就是天大的错误,我一次次重申就是为了让这观念传的更广更远。
这几起事件都提张博崴,因为他就是最佳的反例,讲一日谷关七雄大剑遇难那位又有多少人听得懂?我的第一目标族群是“考虑接触并且可能投入登山的大众”,因为登山安全的概念对他们而言是最有用的。
但请不要忘了外面有更多的人“完全陌生”
一个事件评论不用看正反两面,互相比较吗?成为一个广为人知的反例,让更多人能加深登山安全印象,也是他这条命牺牲之后所能留给后世的很大的价值。
再者,如果他待在原地有收讯那个地方,3/1消防上山就马上找到他了,电话会通又离登山口不远,一边讲电话一边找都是可以的。
会迷路就是路感不足能力不足,再继续往前也就是迷的更深而已,“不待在原地不是天大的错误”,您在PTT宣传这样的观念是要给搜救人员添多大的麻烦?
事实上,您前篇推文说我只会讲一样的话,我要回您:对,因为都是同一起事件,我能讲的话当然一样。
如果讲的都不一样,那就是我奇葩了。
: 我并不是要说张博崴下切的作法是对的,
: 在我看来,张博崴跟前述几个事件的当事人都一样厉害,
张博崴和独攀中央山脉的Schimid板友一样厉害?
您对登山能力有齐头式平等的认知,这我没意见。
但山是很残酷的,没能力没知识没装备却要越级打怪,祂也会是齐头式平等的对待。
只是神装满等的人绝对比刚出新手村的人有机会活下来罢了。不知道您登山资历如何,但电动总有打过吧?大魔王会对新手比较宽容吗?有这样的电动请推荐给我,我也想玩。
: 撑过了许多个难熬的日子。
: 我只是想说,很多情形下,决择是没有正确答案的,
: 不能因为张博崴死了,就事后诸葛认为他的决定都是错的。
不是错的,死掉的机率会小不少。
: 而雪羊视界就是不知为何,
: 拼了命的非要将负面教材的帽子戴在张博崴头上,
: 戴一次不够,还要见一次戴一次。
: 新闻称他是登山专家,我倒觉得是眨低张家人的专家。
: 新闻称他是登山专家,我倒觉得是眨低张家人的专家。
能成为负面教材,就是他不幸牺牲这条命之后最大的价值。
这不是帽子,这是事实。
不知道您有多同情或多喜欢张博崴和张妈,我整篇文章的重点是尽可能冲破同温层宣导“登山安全”、“政府有限责任”和“呼吁改进搜救体制”,并为基层搜救发声,您却只看到我一再婊张博崴,怪哉。
不好意思,我不认为死者不能批评,而且就是因为他死了我才要批更凶,因为我不希望有后继者踏上相同的路。
拿他来当反例就是消费他?这观点我不予置评。
我觉得真正无限消费他的是谁?张妈这几年来,是用什么名义到处对政府机构指指点点?
“博崴妈妈”
请问她叫什么名字?不知道,或者要想几秒才知道。
您要玩您的扣帽子、死者为大、一样厉害,您自己玩没关系,但您今天说出“好像不待在原地、下切溪谷就是天大的错误”这句,就是逼我出来回文了。我在意的只有登山环境是否更好,您要爱张家、讨厌我那是您的自由。
没有一个公众人物没有讨厌他的人,从三条鱼粉圆妹GiGi姐,到黄国昌柯P林依晨,都一样。
每次有人跟我说我很受欢迎,我都会笑着说可以去看看PTT Hiking板,但我几乎每次都要解释什么是PTT
您的帐号我已经认得了,和某些特定的人可以讨厌我没关系,就跟鸣人堂下面的评论者一样,都是你们的自由。我也会从批评里面吸取有用的东西来进步,就像您回文一楼的推文我也同意我这次标题有点重,下次再思考更恰当的
因人废言的人,其品格思维是否能被他人认同?
只会谩骂却不肯讨论,请问对事实有帮助吗?
雪羊视界从不删留言,有不同意见都欢迎来讨论,那边有超多的人会跟你讨论,而不是每次有新闻都躲在Hiking板里面和几个讨厌我的人一起骂我,那没什么帮助,虽然我都会看就是。
但不管你喜不喜欢,我收集众人意见去直接和政府核心建言而换来改变的成果,都欢迎您一同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