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新闻]2少年未申请 就登奇莱主北

楼主: icandoit (向远方走去)   2016-09-01 22:29:00
※ 引述《SYOTEN (旷工的矿工)》之铭言:
: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这两个少年在FB上跟网友的互动.
: 我自己仔细看过他们下面跟网友的互动, 觉得蛮有趣的.
: 其实有些网友也是有提供一些实质的建议,
: 但是这两个高中生似乎对别人劝退他们
: 或问他们有什么登山经验就要去奇莱这类问题非常的介意,觉得自己被看扁.
: 老实说也不是那么喜欢他们爬山以及跟前辈应对的态度,
: 把反对意见都当作酸言酸语, 呛回去的态度过头了.
: 但是我依然支持他们有自我选择的自由.
: 不过讨论别人的态度我觉得是讨论事情最无聊的部分,
: 讨论他们的态度跟讨论山友是不是酸言酸语扼杀年轻人梦想,
: 或者前几篇文章中推文的板友讨论各自的态度好像都没有太大意义.
: 不如交流每个人对爬山这件事还有制度的看法.
: 相信每个人因为自身的人生经历对各种事物的看法都会有所不同,
: 也相信这两位少年也多少听到别人说的, 然后为自己做决定,
: 年轻人自己经历过, 经历过又活下来也就会慢慢累积自己的经验跟观念吧.
感谢装备版版主的分享,我个人在这事件上也有不少感触。
主要是在台湾虽然是个多山的国家,
却不曾在义务教育,甚至大学教育上,让学生有多少机会认识山林与接触山林。
更不用说认识山的危险,与对山谦卑。
只有少数实验中学(如著名的全人中学),或特别活动才有登高山的机会。
(在此不讨论只是为了拿一张玉山登顶证书,或那是有钱人家小孩读的学校这部份)
倒是在不少大学的登山社,可以学习到的登山观念,是更谦卑、完善与安全的。
这次事件,我个人不会觉得爬黑山是对的行为,
不过也认为以年纪规范登山者并非适当的标准。这适当条例的修改还有待努力。
再者,姑且不论这两位青年的态度如何,我并不庆贺他们成功登顶,
但我恭喜他们至少已平安下山。因为假如发生山难,不管是两条人命,
又或是被新闻媒体作文章。也都不是大家所乐见之事。
所以,我也挺赞同版友sociwrk的说法,
“→ sociwrk: 敢冒险就要有牺牲的勇气,家长了解且同意,自己生命自己 09/01 21:22
→ sociwrk: 负责,,法规不尽完善,却是保护环境登山客的规范,要让 09/01 21:22
→ sociwrk: 上山的人多考虑多准备,无视规范而发生状况而用到社会资 09/01 21:22
→ sociwrk: 源的,该罚钱的就罚钱。”
目前的想法大概是这样吧。
另外,以下附上之前3月写的文章,供各位版友参考:#1Ms6hQZC
有人问,怎么样开始登山? 当然登山这件事,光是翻翻登山圣经,就够读个一年半载以
上。
但由于我个人是由大学登山社出身,基本上也遵循登山社的概念进行准备工作。
想说分享一下,过去学习到的基本中的基本,其余的有赖各位山友协助补充。
个人觉得任何学门,不外乎知识、经验、技术三个方面的相辅相成。
知识面可以参考市面上多数出版的书籍: 比如台湾版的<<完全图解登山圣 经>>、
<<台湾经典山野秘境>>、 <<台湾经典高山路线:适合新手的10条百岳路 线>>、
<<开始登百岳easy go!:一本从零开始轻松自学,循序完成登百岳入门书>>这些丛书。
另外则是我从登山社学习到的八大工作: 装备、粮食、医药、气象、交通、保险、总务
、地图。
该做准备工作如字面表示,至少上山前一周就该做好准备。
其次经验方面,对于没有经验的新手,有郊山、中级山、百岳的分别。
但不管爬什么山,基础中的基础则是体能训练,以我个人现在的标准,
只要是朋友要找我带队 上山,我开出的体训标准就是上山前两周,
体能能达到5公里30分钟内跑完,或8公里56分钟跑完。
(其实山社的标准更严,还会有负重训练,但一般人似乎连 这都很难达到。)
如果没时间体训,想走轻松行程又想学点东西, 我也只好推荐我觉得比较可靠的技术团
队,
如米亚桑、艾格探险、冒险精灵、登山补给站活动这几个团队。
而这几个团队的取向又有点区别,可以让时间或行程各异的朋友有所选择。
技术方面,就是知识与经验进阶的综合了。
举凡轻量化、打包技巧、走路技巧、六大绳结、甚至攀岩的绳索技术与冰雪攀登的技术。
都并非纸上谈兵就可以学会的,能进入这个阶段的,
其实已经对登山这件事抱持着相对认真的态度看待与学习。
或许也已经不需要参考我的意见了吧。 总之,从登山乃至户外活动,
由于台湾的环境受到社会整体结构的箝制, 风气与发展都有其限度,
但有心的人自然就会如同那些先锋前辈一般,“走入技术、走出台湾”。
不过如果只是把目标放在郊游踏青、锻炼体力、拍拍照片。
自然也毋需艰苦的训练,买一堆烧钱的装备,还要找合适的队友或绳伴了。
山永远在那里,唯一也最重要的是了解登山的风险,以及保护团队与自己的安全。
但每个人登山的态度与心境各异,不需要评断他人的好坏优劣,
因为爱山的人应该学习山是如何包容众人,因此人又何必多余的评断他人呢。
作者: SYOTEN (旷工的矿工)   2016-09-01 23:35:00
推板大, 我也是大学登山社出身的, 觉得自己以前比较封闭于社团传承下来的想法及登山模式, 出社会慢慢知道外界各种不同的人, 不同的登山方式. 就互相尊重不同想法的人吧~
作者: muching (somethin' sparkle)   2016-09-02 00:16:00
推。像野跑势力在崛起,也面临类似的问题。
作者: tsitned (忻)   2016-09-02 00:42:00
自行训练 入门百岳都能自助了 没那么难跟专业
作者: bacon7599   2016-09-02 01:47:00
推推 态度要谦卑
作者: aronkao (Tiger Kao)   2016-09-02 14:06:00
野跑又是另一个议题了,首先,很多野跑者都略过循序渐进的过程,其次,野跑高速移动下,很多时候都近乎独攀,最后,野跑者多有过人的体力,但在山里,经验比体力更重要.
作者: muching (somethin' sparkle)   2016-09-02 14:37:00
所以新进的野跑者常被传统山友的人砲经验或太冒险不是吗?但反过来说,野跑的目标风险程度本来就比一般登山要高。
作者: ppking (长跑宅男)   2016-09-03 09:19:00
这一两年开始轻装单攻,所以有在吸收一些登山资讯,发现到这几年发生的高山遇险,不管是罹难或受伤请求直升机运送的登山客,几乎全都是多日重装登山,很少有轻装野跑出状况,而这正好和传统登山观念有所不一样,排除天气因素,轻装真的比重装风险低很多,又比较能做到无痕山林,说真的,重装走在比较危险路段,真的很容易因身体状况而滑落,所以看到有些百岳真的很漂亮,但距离又太远,自己自我评估轻装之下一定无法做到,就满可惜的
作者: sbbkk (地瓜)   2016-09-03 13:14:00
因为一出事就是挂了, 像之前的嘉明湖的那个男生一样
作者: sankaka (夏。)   2016-09-03 14:39:00
这也是一种抽样误差吧,在这种山里面,轻装野跑的人数本来就会相对比重装的人少,所以来看山难自然也是重装的人居多。就像是马拉松或越野跑,轻装的人比例高,自然出事的也是轻装的人多。
作者: SYOTEN (旷工的矿工)   2016-09-03 15:11:00
个人觉得背太重是造成失足山难的主要原因,所以尽量在鼓吹轻量化登山
作者: ppking (长跑宅男)   2016-09-03 20:22:00
楼上s大,嘉明湖去逝那位是跑友也是山友,也是3天重装排程,也是在第3天因雨大又冷而无法即时下到山屋,唉叹而之前也有位年轻人,体能强到能轻装一日谷关七雄,最后又因重装3日爬某百岳而失踪,找到时已去逝,重装多日在山区,真的风险非常的大,每停留多一天在山区,就因天气变化,高山症,路线不清楚,而增加一天的风险
作者: oodin (Roc-A-Fella)   2016-09-03 21:06:00
一日七雄黄先先 你的资讯完全错误 去goole下吧
作者: fgtech (fgtech)   2016-09-03 22:28:00
嘉明湖那位不是因重装而死,若要统计起来,轻装的案例会超过重装
作者: neverfly (neverfly)   2016-09-03 23:30:00
大剑那位刚好是轻装风险的教材
作者: deerdriver (骑鹿人)   2016-09-03 23:36:00
Pp的轻装指的是一天行程的野跑吧
作者: fgtech (fgtech)   2016-09-04 01:35:00
那是看了他的第二次推文,故意写重装的不实案例,我当然就必须要写所有"轻装"比较。出了事会主动说是路跑吗?况且路跑待的天数,样本数根本不能和长程比。补充一下,大剑山难是轻装攻顶,下山迷路失温而死。我猜是跑过头,该转弯却直直往下跑吧?最后却因轻装失温
作者: ppking (长跑宅男)   2016-09-04 08:12:00
我说的轻装的确如上面d大说的一天单攻,且不一定要野跑,其实只要能轻松走路,不要因背着大背包而造成走路很难随时保持平衡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