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报] 【台湾探险家专栏 ─ 江秀真】奇莱连峰

楼主: icandoit (向远方走去)   2016-04-09 10:06:38
http://www.natgeomedia.com/column/explorer/30605
“从合欢山远望奇莱棱脊,常因背对阳光而显庞大、漆黑,山岳气势慑人;再者,奇莱山
素以险峻著名,气候错综复杂,云雾变幻莫测,是台湾发生最多山难的山区,所以有‘黑
色奇莱’的称号。”——《台湾百岳全集》一书这么形容奇莱山。
IMG_7976 (2)
在奇莱山的银白世界中,大伙踏稳步伐往上攀登。照片由江秀真提供。
亲临黑色奇莱的“黑”
生平第一次攀登奇莱山就遇上台风,成为我这辈子难忘的回忆——白天云淡风轻,一路攀
爬之余,还能得空泡茶休息;下午抵达营地,欣见夕阳余晖,喜悦心情犹如眼前云海就要
溢出山谷。不料当晚狂风大作,眼睁睁看着帐篷被吹向天际,登山公司没有备用营帐,我
和姊姊蹲坐其他队伍的外帐下,勉强挨过一夜狂风暴雨,当下觉得奇莱山还真是难搞。
隔天一早阴雨绵绵,向导催促著所有队员下山。早期登山为了省钱,许多人将平常上班、
上学穿的小飞侠式雨衣带进山里充当雨具,既厚重又不透气,经常是外头下雨,雨衣里也
汗雨狂奔,同行一名女队员因觉闷热而将雨衣脱掉,任由风吹雨淋,在黑水塘附近被向导
发现已失温,于是大伙赶紧进入摇摇欲坠的黑水塘工寮暂歇,由其他女队员帮忙做共享体
温处理,总算救回一命。那应是我第一次见识登山紧急状况的发生及处理过程,也由此获
取非常宝贵的经验。
还有一次逮到秋高吉日纵走奇莱连峰,顺利通过卡罗楼断崖,正喜上心头之际,崩溃的戏
码再度上演——我们惊觉这一路上“没有看见水”!溪沟完全干涸,只见石头表面紧贴的
地衣、苔藓全都面目狰狞、扭卷不堪,只好殷殷企盼老天爷能降下甘霖。
一行人再穿过箭竹林,拐几个弯,隐约听见流水声。只是天空无云,我一度怀疑是自己幻
听,也因为对水的强烈渴望,一发现水流像细线般穿引山壁而落,整个人渴到直接将干裂
的双唇贴紧山壁,痛快吮饮,已不在乎水中杂质或微生物会一起下肚啦!
冬攀黑色奇莱的“白”
IMG_7916
冬季奇莱成功山屋附近溪谷。照片由江秀真提供。
奇莱山一向被纳入台湾百岳中的黑名单,是一座让许多山友却步的山峰,更别说在雪季有
人想主动靠近!我首次在奇莱山进行冬季冰攀,是为了海外攀登的行前训练,而此行见识
到白雪皑皑的奇莱山峰,顿时洗刷掉它的黑名声。
那时我们碰上年假塞车潮,抵达松雪楼时天色已暗,一进入黑森林,赶紧点上头灯。参训
的五个人除了好汉低头、避免和冰雪直接扫撞外,必须和前一名队员保持距离,否则可能
遭遇反弹的树枝冰柱痛打脸部。
L1540925
黑色奇莱从鸢峰眺望。照片由江秀真提供。
当晚由三名队员轮流开路,我因身高中等可轻松躲过积雪枝条,正得意个头娇小些的好处
,没想到上半身还是被结冰箭竹狠狠勾住;好不容易拨开所有的枝枝节节,冰雪又全掉进
衣内,眼镜也朦胧一片,冰冻的电池拦住头灯亮光,心中不禁萌生些许挫败感——回想第
一次登奇莱山至今,为什么奇莱山总和自己过不去呢?这或许就是我的最佳登山试炼场域
吧!也算是破除自我心魔,毕竟“黑色奇莱”在山岳界早已是恶名昭彰。
夜行抵达黑水塘山屋,温暖灯光和已进驻的山友吸引我们入住。黑水塘经管理单位整修后
,已不再是早期那番破旧模样,成为很棒的登山中继站。我们一早便往上攀,沿途雪况良
好;下午至主北鞍部的山屋旁整地扎营,为训练独处与适应雪地生活,三名队员各自一顶
帐篷。黄昏时分,望着奇莱主棱雪白大衣镶嵌著夕阳金箔,美景当前,所有疲累跟着转化
为繁星闪耀的美好。
IMG_8032
雪地训练的奇莱避难小屋基地。照片由江秀真提供。
尽管攀登过许多国外大山,我在面对地形、植被、冰雪岩混合复杂的台湾高山时,仍觉得
攀登技巧有很大的不同。台湾冰攀环境多为薄冰、松雪、碎岩石、溪沟、断崖等复杂地形
;相对地,国外雪况较佳,攀登路线稳定,地形单纯些。因此,在台湾山域进行各类技术
攀登,千万不可大意轻忽。
那天寒风特大,仿佛在召告众生切莫进入。越过奇莱北壁风口朝峰顶路线上攀,越近顶峰
冰冻得越扎实,且透明光滑。即使太鲁阁国家公园管理处沿途设置几段固定绳点,此刻已
发挥不了任何作用,全被冰封住,寸步难行。面对奇莱北峰正喷著强烈气流,毫不留情地
狂扫,我望着脚下必须横越的溪沟崩崖,只能硬著头皮踏稳步伐,独自继续上攀;越靠近
棱线风越大,脸颊如刀割般疼痛不堪。
一路上不断自我鼓励,告诉自己势必得通过这一场严格考验、突破恐惧。直到攀上峰顶,
赫然发现方才的风竟消声匿迹,绝佳的视野令人赞叹,也不再计较刚才是否是老天刻意捉
弄?
让我雪地技巧突破最多的一座宝山
基于以上几次经验,让我深刻体验黑色奇莱的力道果真名不虚传!此后要攀登较高难度的
山峰,我总会先查看天气预报、登山装备,以及确认路线调整等各方面资讯,做足了功课
、养好精神再前往。
IMG_8157
奇莱主峰回看北峰。照片由江秀真提供。
台湾现今社会生活富足,普遍以为登山装备齐全就能获得一定程度的安全,却忽略了在实
际登山的过程中,仍有诸多不确定因素可能产生。例如,常听闻朋友在周五下了班,便匆
忙赶夜车到登山口,这样不仅睡眠不足、体力不佳,加上高山缺氧、温度低寒、气压作祟
,所有行程又必须在短短两天两夜之内完成,等于为自己埋下许多不定时炸弹;一旦引爆
,后果不堪设想。
我们应该静下来想想,登山健行无非是要暂时抛开工作压力、享受自然环境的美,或是进
行自我挑战、锻炼体能,绝非竞赛式的蒐集山头或拼业绩似地赶路等,这样实在没有意义
,也逞强不得。
此外,国外高山环境确实和台湾环境非常不同,我们无须照单全收,但好的观念、思维是
值得参照及改进的。台湾登山分级制度应该建立在:对高山环境的了解、登山者的知识与
技术背景、环境管理单位、商业经营者、搜救及学术单位等立场,以及跨领域、部会做沟
通协调与适当修正,进而达到完善的分级制度。
世上没有绝对难爬或好爬的山,这完全取决于自己。谦逊于自然,尊重万物,平常细心准
备,攀登时勇敢面对。奇莱山虽是台湾百岳中的魔王之一,却也是让我的雪地技巧突破最
多的一座宝山!我希望喜爱登山的人,都能静下心来倾听山的声音,从不同角度欣赏、阅
读与了解,像师友、知己、爱人般地经常探访,相信你也能找到与自己心灵契合的那一座
山。
撰文:江秀真
江秀真为2013年国家地理台湾探险家
作者: changdito (做朋友吧)   2016-04-09 14:47:00
推江老师
作者: kuoa (^^)   2016-04-12 22:34:00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