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砖引玉钓出好文,心情很好XD
※ 引述《jimmy5680 (不太会飞的企鹅)》之铭言:
: ※ 引述《TheoEpstein (Cubs)》之铭言:
: 军事上的不利与人心的不附是紧密相关的,而国军两者皆有。
: : 东北就这样在短短半个月(攻破锦州~攻破沈阳)之内易主。
: : 这场战役之精彩漂亮,完全看到了毛泽东的战略眼光、林彪等人的战术执行,
: : 以及国民党蒋介石的无能、国民党众人惶惶然的失措。
: : 那个切断退路的战略迂回穿插真的是太漂亮,完全让国民党崩溃的绝妙好著。
: : 要说人心,打胜仗所能激起的人心,以及打败仗所失去的人心,才是最多的。
: : 三大战役之后,国民党也就祇剩下了兵败如山倒的结局。
: 打锦州是否为共军当时唯一的最佳战略?答案是否定的,可参考这篇论文:
: http://www.cuhk.edu.hk/ics/21c/media/articles/c112-200805076.pdf
: 共军在辽沈战役的大获全胜与东北国军的惨败,主要变因不是共军攻击锦州的策略,
: 而是国军统帅部与东北剿总意见不合导致的指挥混乱,当时老蒋(统帅部)要求夹击锦州,
: 卫立煌(东北剿总)则反对驰援锦州,偏好固守长春、辽阳,双方的争议导致部队混乱。
: 据说卫立煌曾称九兵团若要西进锦州,东北剿总将不会供给足量的汽油。
: 共军打锦州实在称不是是绝妙好棋,反而是在豪赌,只是赌赢了所以看起来很漂亮而已。
: 如果廖耀湘的九兵团不要因为指挥争议而拖沓不前,不论是迅速驰援锦州或长春都好,
: 国军就不会败到那么惨烈的程度,而有很大机会保全战力,反而共军可能会蒙受败退。
: 毛泽东的豪赌胜利,完全是建立在对方根本是猪头。
这部份稍微回应一下。引用的那篇太过于“抑毛”,看得有点不痛快。
首先,这篇的说法是“如果救援部队全力打用力打拼死命打,则老毛有可能赌输”。
但国民党的军队在国共内战中都已经证明了一件事:
“他们不愿意拼命去救友军”
当然也有程度之分,严重的像李天霞那样看戏,轻微的则是且战且走。
像廖耀湘的九兵团就是漫步在云端,看戏看到总崩的代表。
另外就是战争本来就少不了冒险,
毛泽东冒的险在国共内战时都没付出太大代价也是事实。
但这个险值不值得冒?以当时的状况来说。
而该文作者一直讲这是不必要的险棋,那么另一条路呢?
祇有依稀提到林彪的先取长春,但此法不会造就辽沈战役的大胜,
则国民党尚有四十余万有生力量可以撤回关内,这对接下来平津与淮海影响甚大。
事实上也是因为1948年底~1949年初的惨败太惊天动地。
1948/10~11 辽沈战役,全歼东北国民党军队50余万
1948/11~12 淮海战役,全歼华北国民党军队50余万
1949/01 平津战役,北平和平开城,国民党再损失50余万军队
而这连三败都跟锦州之战脱不了关系。
如果不是袭取锦州导致国民党东北军队彻底崩溃,
少掉这战略上的50万大军的国民党,淮海未必会败得那么彻底。
辽沈、淮海没有惨败至此,傅作义也不会那么友善的开城。
很快的,1949/4就渡过长江,东北的辽沈战役一年后,解放军已经在打西南战役了。
“兵败如山倒”真的就是形容国民党政权在中国瓦解的最佳写照。
反观,若战事再拖下去,会发生什么事真的无法预料。
尤其国民党后面有老美撑腰,虽然刚好就那时候不太撑,
老毛抓住这一瞬间,又快又狠打到国民党无法翻身。
林彪是好的战术家,但战略乃至于政治层次,他没办法到老毛那个高度的。
可以说,毛泽东的战略手腕真的太高。
以及另一边的,蒋介石真的拙劣到被打着玩。
这也就是为什么在中华民国台湾的历史教育,
对于三大战役往往都轻描淡写带过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