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讲一下十大建设的背景
1950年代
尹仲容等经济专家
确立了台湾以发展进口替代 出口导向贸易的经济生产体系
并跟日本和美国挂勾
并透过一期期的四年经建计画来推动发展
逐步累积国家与民间资本
1973年 第一次石油危机爆发
政府注意到
台湾若不建立自有完善的经济生产体系
势必无法继续发展
于是暂缓了最后一期的四年经建计画
推动十大建设
十大建设当时的念法是 一机二港三路四厂
机 中正国际机场
港 苏澳港 台中港
路 中山高速公路 北回铁路 铁路电气化
厂 石化厂 炼钢厂 造船厂 核电厂
可以说全部都是大型基础建设
其中交通建设就占6项
足见政府很清楚发展台湾经济
交通是最重要的
当时十大建设的工程费用极为惊人
预算在立法院争论不休
以中山高速公路为例
每公里造价达9600万新台币
全长373公里来计 总预算将近360亿新台币
当时台湾的人均所得 不到200美金(按当时汇率 约8000新台币)
这只是其中一项 其他九项尚未计算
但蒋经国表示 今日不做明日后悔
说服了立法院支持政府十大建设
当时口号喊出 十大建设成功 我们一定致富
民间方面 谢东闵喊出 客厅即工厂 家庭即工厂
全面的运用家庭劳动力拼经济
十大建设的6项交通建设
都是孙运璿在交通部长任内规划
加上之前在台电的贡献 以及和李国鼎为台湾科技工业的推动
孙运璿被喻为台湾经济起飞之父
核电厂启用 提供台湾充沛的动力能源 支援工业发展
高速公路通车 大大便利南北货物运输
苏澳港 台中港启用 提高台湾的贸易吞吐能力 更多的船能进来 更多的货可以出去
北回铁路通车 让东部跟西部的交通更为便利 提升台湾东部发展
铁路电气化 大幅缩短南北往来需时间 提高运输效率
中正机场启航 让更多的外资及商务人士来到台湾投资
炼钢厂投产 带动整个民生工业发展 钢铁是工业之母 钢铁业起来 整个工业都起来
石化厂运转 推动相关产业全面发展 改善人民生活
造船厂竣工 提高台湾的航运能力 加速台湾出口贸成长
前面某人提到 台中港是失败案例
殊不知台中港的货物吞吐量是超过基隆港的
是台湾第二大港 仅次于高雄港
而台湾在十大建设完成后
由于基础建设获得大幅的改善 因此经济快速发展
1970年之初台湾人均所得不到200美金
1976年突破470美金
1980年已达到1800美金
更让台湾在民国70年代进入前所未有的经济荣景期
人均收入不断增加
至民国80年时台湾人均所得超越10000美金
不过20年 台湾人均所得成长超过50倍
成就傲视全球 被喻为台湾经济奇蹟
而这一切的关键
都是在当初蒋中正用蒋经国当行政院长
蒋经国坚持台湾要做十大建设
没有十大建设 没有今天的台湾
因为尽管之后还有12项建设 14项建设 6年国建等等
但历史意义完全无法跟十大建设并论 成就更是难以望其项背
在国民党的带领下 台湾从贫穷走向富裕
看看十大建设 再看看今天的政府
棓塿之丘与高山比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