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 王炳中FB 忠孝节义永不谢幕

楼主: TheDraggers (TheDraggers)   2018-10-16 13:53:58
卦点说明:
大家好,小弟来讨嘘的啦
纪念个相声大师去世也可以扯到台独,真的是厉害。
脑子有洞的人才不信自由民主人权要信传统忠孝节义
没有忠孝节义我们就不是中国人? 随你便好了,老子生为台湾人死为台湾鬼啦
连结:https://goo.gl/nLy4eV
内文:
忠孝节义永不谢幕
吴兆南走了,享寿九十三岁,台湾不少人惋惜一个时代的结束。大陆朋友也许对他不熟悉,
但对台湾几个世代的人来说,他就是“相声”的代表。新党的前台北市议员侯冠群、郎祖筠
、两次登上央视春晚的刘增锴等人皆是他的徒弟。吴兆南本人师承的侯宝林,则是大陆公认
的相声宗师。
吴兆南1949年随军队来台,与经常合说相声的搭档魏龙豪都是北京人。台湾人透过他们的演
出(先是广播,后为电视),听到纯正的“北平话”,也接触到不少华北大地的风土民情。
我其实算不上相声迷,只在建中时和学长合说过一次相声参赛,还有就是幼稚园时一次儿童
节大会,上演从电视上看来的“平剧”(即京剧)唱段。不过,我虽不是北方人,却对北方
的饮食、曲艺、风俗都很感兴趣。大导演李翰祥描绘老北京的电影,还有邵氏武打片里北方
响马的身手与对答,都让我看得悠然神往。
曾经在台大上过中文系开的课,讲述五四新文学以来现代中国的两大流派,一是京派,一是
海派。前者未必是以北京为主题,而是乡土中国的概念;后者则脱不去鸳鸯蝴蝶的脂粉气,
或从摩登都市的描写中表现对贫富差距的控诉。就我而言,京派似乎更接近我的性格。
也因为从小国语说得字正腔圆,每回见着台南姑丈,他总是大老远就嚷嚷“外省仔来了”,
我们都当是笑话。直到陈水扁上台后,为了力拼连任,发动“台湾”与“中国”的认同之战
,将所谓“台湾本土”(其实就是以本省闽南人为主的文化)与“大中国”对立起来,“国
语”、“相声”、“京剧”......都成了政治不正确。记得那段岁月,我特别放弃每年参加
的国语演讲比赛,改投入闽南语演讲比赛,还挤进全台北市前几名,又成天看小时候也陪妈
妈常看的杨丽花歌仔戏,要强化我是“台湾人”的正当性。
时光匆匆,从2004到2014,十年过去,我也从一个翘课到中正纪念堂抗议的建中生,长成因
反对“太阳花”爆红的统派青年。从那时起,“天然独”的名词开始甚嚣尘上,他们既不听
相声,也不看歌仔戏,而是日本动画、美国影集陪伴的一代。儿时读的“陈姐姐说历史故事
”,对他们来说已无共鸣,“盘古开天”、“女娲造人”也不再被认为是我们的根源。
其实不论“外省”的相声、京剧,还是“本省”的歌仔戏、布袋戏,都在不知不觉中教育了
我们忠孝节义,教给我们中国历史的故事典故。正如台湾歌仔戏泰斗杨丽花所言:“没有忠
孝节义,我们就不是中国人了。”“老台独”用“本省”、“外省”扭曲成“台湾”与“中
国”的对立,“新台独”则没有“外省”也无“本省”,信仰的不再是忠孝节义,而是西方
号称的“普世价值”。
感谢吴兆南和他的门生们,让我们在中国东南边陲的台湾岛,也能听到京腔京韵的相声曲艺
。对上一代外省人来说,吴兆南的相声是笑料,更是乡愁;对像我这样新时代的中华儿女而
言,则是国族文化的认同。他口中的京腔京韵,和本省的布袋戏、歌仔戏,都在小小的台湾
岛,丰富了我们大大的心灵。今天吴兆南虽“下台一鞠躬”,但忠孝节义,永不谢幕。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