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非抗战胜利 台湾恐成第二个海南岛”
2015-10-27 世界日报 记者洪群超/纽约报导
“有人讲日本最后投降是因为两颗原子弹,我们的答案是‘不是’。” 史丹福大学胡佛
研究院研究员郭岱君25日在纽约的“不容青史尽成灰:重探抗战史”演讲中指出,通过对
蒋介石日记为主的中日新近公开史料进行两年多的研究证明,蒋介石不仅从未消极抗战,
而是深知中国军力薄弱,以迫日军从东往西仰攻的“大战略”,韬光养晦,积极备战,并
以坚毅不拔的统帅意志及“以空间换取时间”的国际前瞻,让中国抗日,苦撑待变,成为
世界大战之一环,最终打败日本侵略者,并让贫穷落后的中国摆脱次殖民地命运,跻身世
界强国,参与联合国的缔造。
为庆祝世界日报创刊40周年及抗战胜利70周年,郭岱君25日获邀在世界日报纽约总社发表
“不容青史尽成灰:重探抗战史”主题演讲,发表其带领的来自美、台、中、日、英五国
十余名学者对蒋介石日记为主的新近史料所做研究成果,解答这段历史70年以来“说不清
、说不明白、甚至说错”的诸多细节与谜团。当天也是抗战胜利光复台湾70周年纪念日。
郭岱君指出,蒋介石作为抗战时期的中国军政领袖,其日记清楚记载这段时期的决策思维
和心路历程。蒋介石在日本侵略中国伊始的消极抵抗策略曾广被诟病,但从其日记中显示
,蒋介石是看出当时中日国力悬殊,无力抵抗,且中国一盘散沙,各自为政情况,若迎战
日本,必败无疑,从而做出“攘外必先安内”的决定,并定下“在久而不在一时”的持久
战大战略。
“我伸则国屈,我屈则国伸”。郭岱君指出,通过对蒋介石日记的研究,清楚证明蒋介石
早在中日全面战争爆发多年之前,便有与日本决战的决心与准备。蒋介石每天在日记上记
下“雪耻”,且甘背骂名“与倭暂睦”,“藉剿共以定西南”,选定四川做建设抗日大后
方根据地,推动“新生活运动”以达战时可动员百姓之功,在各方面积极备战。
郭岱君指出,“西安事变迫使蒋介石抗日”的说法是“完全错误”,反而西安事变打乱了
蒋介石的备战计画,使全面抗战提早,导致中国的八年抗战极为惨烈。
郭岱君也指出,蒋介石日记表明蒋介石坚持大战略布局,迫日军战线主轴从华北改至华东
,主动挑起“淞沪会战”,屡败屡战却“战而不屈”,包括“有计画”让黄河决堤,让日
军一步一步陷入持久战泥沼。此外,蒋介石还以国际视野,坚持中日之战必须与世界大战
同时结束,借机一举结束中国次殖民地地位。
郭岱君表示,蒋介石所领导的中华民国政府抗战的中流砥柱地位毋庸置疑,蒋的日记显示
对大战略的坚持与贯彻,作为领袖的坚毅信念及对国内外形势的高瞻远瞩,使中国抗战最
终取得胜利。
郭岱君指出,蒋介石的三点抗战初衷,除了有收复东北,摆脱次殖民地命运外,还有“收
回台湾”,“没有抗战,就没有现在的台湾”。郭岱君指出,若非抗战胜利台湾光复,台
湾要么和日本一样沦为战败国,要么落入中共之手,“成为第二个海南岛”,历经三反五
反、大跃进、文革等浩劫。郭岱君指出,对抗战史的研究,主要是“以史为鉴,才知道明
天要往什么方向走”。并期待各方城市面对历史,摒弃成见,共修抗战史,成为亚洲一股
稳定向上的力量。
驻纽约台北经济文化办事处处长章文梁,侨教中心主任王映阳,世界日报北美总管理处总
经理兼纽约社社长杨仁烽,总编辑翁台生、公共事务处处长刘其筠及纽约侨学界多人出席
,均指出牢记抗战,且摒弃成见对抗战史进行客观研究的重要意义。讲演会并邀请段烈、
舒中友、汤寅山、郎建荣等抗战老英雄及家属到场,并获章文梁颁发抗战胜利暨台湾光复
70周年纪念章。
http://tinyurl.com/pfc37w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