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文字表达一种意见。
其实,我对课纲怎么写,不太敢有意见。
因为我总觉得,现前的课纲争议,不就是源于当前两岸关系的不确定性吗?
据说,目前一种最大的共识就是维持现状,不统不独,反正治权一直是独立的,
为避免麻烦,主权也不要说清楚。
这也是政治人物处理这件事情的态度,保持模糊性,才有在中美两边斡旋的空间。
正如蔡英文,已向美国保证,自己竞选的是中华民国总统,任内也不会修宪。
而且,在民调里,台湾民众多数的选择也是要维持现状,不统但也不独,
因为没有人知道,选项的风险各自是什么,所以暂时不要变动比较好。
那么,我最大的困惑也就是:
为什么连政治人物都必须大打模糊战,以维持战略空间的难题,
却企图在教科书上,以“定案”的方式写下来?
其实,仔细想来,这个现象不是没有道理的:
这一代,因为历史经验的分歧,对于台湾未来的走向有着极大的争议,
但下一代的历史经验,却可以透过教科书,来打造“共识”。
所以,教科书之争,当然是内战的最前线。
那么,我说我不敢有意见是什么意思呢?
老实说,作为80后,我对于大陆、日治、白色恐怖、威权时代......都没有特别的情感,
因为那不是我遭遇过的成长经验。
我这一代,已经是在大量的流行文化里长大的,不曾感受过战争或政治恐怖的那一面。
那么,课纲怎么写,唯一会让我不舍的,我所认识的那些老人,他们的情感会因此受伤。
这是我觉得课纲难写的原因,写了一边,另一边难过。
这也是我所质疑的,反课纲,你可以反黑箱、反程序、反委员的组成,
但是,如果你反的是,
某一种写法太向“中国史”靠拢,
应该要把台湾视为一块空地,期间有多个民族来来去去,
而且只有后面这种写法,才能保持台湾的主体性,才是历史真相。
那我会觉得有点疑虑,因为这两种读法,各自联系到对于未来的不同政治想像。
实在不好说,哪一种好一点,就像要统或是要独,我还不想选,暂时维持现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