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记] 彰化 夏日两天一夜16摊巡礼

楼主: thudadai (三高)   2019-08-02 21:57:20
餐厅名称:杉行碗粿、荣辉蛤仔面、小木屋木瓜牛奶、肉圆南、古月馆糯米炸
夜市爌肉饭、肉包明、永乐街八宝冰、东兴旅游爌肉饭、幸福臭豆腐
肉粽和、天公坛爌肉饭、林家素食、凤山米糕、阿贞炸馒头、大元饼行
消费时间:2019年/6月
图文版:https://thudadai.pixnet.net/blog/post/68224983
每隔一阵子就会想念彰化的小吃,安排两天一夜单纯吃吃喝喝其实也很不错,
到彰化未必要开车(尤其这里道路小),坐火车到彰化站前就有Ubike很方便的,
这次带了未曾来过彰化的友人同行,两天16间店,战力还不算太差!
(一)杉行碗粿:
彰化在地乡亲多有自己的爱好店,我也收录了一些在口袋里,
杉行或许比较算是众所皆知的,来到这里中午第一站便决定用这温和不油的米食来醒醒胃
分为特制(大颗的)与一般碗粿,选特制的吃起来似乎丰富些。
中部碗粿一直以来都很得我心,上次有来吃一家华阳市场的黑头碗粿,还不错,
以个人喜好来说杉行则略胜一筹,质地细密口感Q实,带有淡淡米香,
尤其中央藏着的那块肉球馅~滑嫩无比,加些蒜泥辣酱自是不可或缺的。
(二)荣辉蛤仔面:
吃来吃去荣辉还是我目前的最爱,所以这次安排二访带友人尝尝,
这位小伙伴自是赞不绝口,蛤仔与肉燥炼制的汤头,甘甜、无过多浮油,
不仅有着蛤仔的鲜,还多了些肉燥的甜咸酱香,即便面体入汤后也无稀释掉太多味道,
我平时在外并不特别喜欢吃台式的汤面,都吃干面居多,这里可说是例外之一,
小菜当然也要点,葱油贡丸、虾仁丸、鸡卷、香肠,既便宜且味道都不错。
(三)小木屋木瓜牛奶:
这家独门美国冰的由来,说是早年美籍传教士来冰店时,想吃到香脆水果与牛奶的冰品,
结果店家灵机一动用巧克力酱、草莓酱、脆花生、炼乳与水果来搭配,后来就成了招牌,
乍看之下有点诡异,其实味道莫名不错,酸甜中混合巧克力酱的味道以及花生的香脆,
红豆牛奶冰也ok,自家小火慢煮的红豆、松软且香味也足。
(四)肉圆南:
这摊与八卦山下烧肉圆是亲戚关系,早些年前就有FB粉专的朋友建议我去吃吃看,
这种巷内小摊子特别接地气,也就摊前能容纳少少座位,来客倒是络绎不绝,
不免被老板询问是打哪儿来的?毕竟一看就知非在地人呀。
肉圆南与烧肉圆的口味有几分相似的影子,不过烧肉圆酱汁给我的印象比较深,
是更加喷香的气味,而肉圆南则以更多的甜酱滋味来拌佐,且肉圆皮特有弹性,
用一根大竹叉来吃蛮有趣的,当然要记得点一碗汤,最后与残留的酱料混著喝完。
(五)古月馆糯米炸:
几年前初访古月馆时人还不多,这次再访竟要排队等待了,有时吃东西是食运,
这次一吃觉得和印象中落差挺大,少了完整的膨脆酥绵,却多了边角的坚韧,
口感没那么好了,或许人一多品质就下降?有点可惜。
(六)夜市爌肉饭:
当年对彰化爌肉饭的初次惊艳,就来自于下午才营业但晚餐前就被秒杀的成功路"夜市",
现在采用取牌的方式更合理,二访被安排坐到摊位前,虽说较为闷热但仍是吃得很痛快,
爌肉务必交代肥些,因为其厉害之处就在于看似肥腴,吃进口中却只留下香滑浓郁,
以及徐徐而来的淡爽酱油与葱香味,大抵可说是毫无油腻感的,
有人告诉我这家店是不吃肥肉的他也能吃得下的爌肉,我说这是媲美米其林星级的美味。
(七)肉包明:
肉包明也是二访了,这次不知为何一吃觉得特别美味?
尤其刚蒸好时,撕开那浸润了甜香肉汁的面皮嚼感,嗯~不需特别去鹿港买老龙狮了,
还要了几颗之前没买过的烧卖,现蒸得需稍微等待,内馅带有微肥的脆度。
(八)永乐街八宝冰:
吃完肉包顺道路过吃冰,看上去就是一间有点儿历史的古早味冰店,
配料是自煮自制,35元八宝冰料多便宜,
另外叫的一杯水果牛乳十分奇特好喝...,貌似夸大了点但当下是这么觉得啦~
(九)东兴旅游爌肉饭:
其实没有店名,只是刚好店面在东兴巴士站的扛棒下,就被这样称呼了,
也被称作台湾大戏院旁爌肉饭,是21:30营业到半夜的宵夜场,
在彰化习惯住火车站旁较为便利,晚上过来仅几步路的距离当然得探一下。
彰化爌肉饭普偏不重味亦不油腻,这间也很能体现出这种观感印象,
瘦肥各自质地的表现皆令人有着不错的感受,入口顺畅,
至于卤制的风味个人偏见比较缺特色吧,难留下太多印象,
但以肉质口感可排入心中喜好榜约第五~六名,
记得再点一颗浓稠的半熟鸭蛋包配着吃,滑润黏嘴~
(十)幸福臭豆腐:
友人一直喊着要吃臭豆腐,时间也晚了,只好挑一间还没关门的店,
其实店家已经准备要收了,汤就给随意喝,臭豆腐可选择有竹炭、红曲的综合口味,
50元铜板价,外层炸得酥香不老、内里也颇具软嫩感,
炸臭豆腐摊我吃得也不多,只是感觉好吃的也在少数(口感的舒适程度、酱汁调料..等),
之前去过一家大埔路的大埔臭豆腐,也是不错吃,卖的品项多比较像小吃店。
(十一)肉粽和:
在彰化小吃里,这家对于外来客应该相对冷门,与友人点了肉粽、肉圆,
酱汁很甜、但也稠香,来自于上头淋上的自制糯米白酱,肉圆加入这米酱是常见,
连肉粽都加米酱就比较特殊了,意外在于这两样小吃的口感都蛮实在,
没有顾此失彼,肉圆皮以纯番薯粉制作得具弹劲但不过厚,不输专做肉圆的店,
肉粽煮制后所呈现的米粒Q黏度也不错,至于碗粿就没试了(才吃了杉行),
加些辣椒平衡一下甜度是好主意,也会显得更香。
(十二)天公坛爌肉饭:
两天一夜竟也吃了三摊爌肉饭,幸好一直都在骑Ubike,催眠自己也是有运动der~
彰化就是从早到晚随时都有爌肉饭吃,上了年纪的长者尤其喜食,
难怪有一笑话说每年来爌肉饭店内的老人家都会少掉一两个,
这家天公坛是我在彰化吃的第16间爌肉饭,近中午时间生意很好。
它也是比较像小吃店,卖很多主食小菜与汤品,两人很豪爽地点了一桌,
爌肉的分切处理在此地算是别树一格,口味也较重(偏下饭),
有一种类似咸冬瓜肉的风味在,并加了姜丝来佐食,
这与所谓的彰化印象不同,然而肉块倒是嫩弹易食,这里还有卖拉仔面呢,
浇头味道不错但面体嫌不够弹牙,果然,我还是想起员林的建宏了。
(十三)林家素食:
一直听闻彰化的素食面很知名,结果每次过来都在吃肉...
这次挑了百年老店的林家素食,药膳汤头味道扎实、回甘偏甜,
综合汤则放了豆皮、豆腐、素丸、萝卜、豆包,如果做成汤面会再淡一些,
还是单喝汤好,炸豆包里则是木耳金针等料,滋味颇为浓郁,
点一碗干面再加码豆包来吃,却也吃不腻,干面的素料也是较甜的,
不过倒是很合我口味,淋上彰化的蕃姜酱(辣椒酱的台语发音)来吃就对了,
总之,如果我家附近有这种水准的素食面,肯定三不五时就会造访。
(十四)凤山米糕:
在北部少能吃到这种有粒感的肉燥米糕,所能想到较喜欢的大概是宜兰的廖荣川,
大多常见相对湿软的筒仔米糕(但好吃的也不多),
所以来到中南部我这糯米控有时就会很想来上一碗,
老板好像是在高雄凤山学艺,所以才取这店名,米糕颇具水准,或许自家特色不太显眼,
但就单纯不错吃,鱼松口感佳,略肥的肉燥香气充足,直球型的偏甜南部口味,
浇上卤汁之后米粒还保有不错的分明度,这与同在彰化的员林米糕谢显然是不同的风味,
话说在店址对面发现高级日系超市裕毛屋的分店(以为仅台中有),吃完顺便进去逛了一下
(十五)阿贞炸馒头:
这摊以铜板小吃来说,真的没什么好挑剔的,自制的馒头蒸好等待一一下锅油炸,
扣肉馒头(才30元!)夹上酸菜、花生糖粉、一块不算小的卤五花肉,
馒头用炸的当然会吸油,但吃来香Q、表层脆脆而比想像中不油腻,
大概是相对于多拿滋炸面包或营养三明治要更加Q实的感觉,
扣肉路数不同于街上的爌肉饭,与馒头酸菜等配料很合拍,
10元的红豆包就真的不多料,吃个口感便罢,
如果担心太腻也许挑个酸菜馒头就好,这酸菜有酸,不会都只甜味。
(十六)大元饼行:
位在庙旁,当年第一次来时东张西望才找著店面,招牌咸麻糬乃是咸甜口味,
包瘦肉、虾米、笋、红萝卜等咸馅,麻糬皮则微甜、沾了些椰子粉,
这次吃来总觉馅料分配得不是那么均匀,如某几粒就显得没这么香,
貌似少了些虾米味,总之虽仍不错但却不像当初的那般好吃...
跟古月馆同是本次彰化行的缺憾,但若要吃甜麻糬的话,
近年上门买过的玉珑坊(或玉华珍)应该仍是不错吧?
作者: thinboy543 (我是湖迷我是智障)   2019-08-02 23:17:00
天公坛控肉饭完全不行啊要吃素食面。彰化市三雄。是赵记,福成,跟天公坛还有凤山米糕也是不行中午时段,可以吃泉。老朱。阿兴
作者: akevin28 (天天混日子..)   2019-08-03 00:00:00
福成好吃~ 彰化人推一下爌肉饭XD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