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lunyen (小书)》之铭言:
: 年耗125亿元!考试院用八股制度为国家征才
: https://udn.com/news/story/6839/2285891
: 2017-02-15 12:56
: 失能的台湾科举
: 低调神祕的考试院,掌握了公务员和专技人员的生杀大权,每年,考试院125亿元办国考
: ,但荒谬的八股考题、双盲的选才制度,让用人机关总是所用非人。“目前的国家考试,
: 只是制造一群‘考试机器’。”曾任考试委员与人事行政局副局长的欧育诚严厉抨击。
: 众多产官学界专家均异口同声,攸关政府人才与竞争力的国家考试“荒谬又离谱”,而一
: 连串的荒谬现象,可以从填鸭式的考题开始看起。
我比较好奇非填鸭式教育的人才,
他能接受的薪水范围是多少??
月薪3~5万元,你要请到顾问级的公务人员??
: “背多分”八股考题绑架思考
: 2013年高考客家事务行政类科中,“客家历史与文化”科目,出现了这样一则考题。写出
: 桃园县、云林县、高雄市、台东县等之客家文化重点发展的乡(镇、市、区)名称。要在
: 这题拿到分数,必须完整写出70个乡镇市区的机关名称:中坜市公所、龙潭乡公所、竹东
: 镇公所、香山区公所……,“除了死背,我想不出还有第二个方法。”曾参加公职考试的
: 《农训》杂志特约记者黄重豪说。
70个乡镇背不起来,
一个乡超过一万多人,会不会连70个常来的民众名字都记不起来?
更不用提,你要跟他们解释案子进度处理到怎样的进度。
很可能记忆力有严重退化,可见得考试还是能淘汰掉无法适应工作的人。
: 据统计,2016年将近有50万大军参加考试院举办的各种国家考试,平均每位考生需考2.8
: 次才能金榜题名,换言之,平均每位考生为国考准备的时间,平均长达近3年。但,考试
: 院真的能为政府找到最合适的人才?考生牺牲三年宝贵光阴,究竟是否获得成为公务员的
: 技能?
: “以专门职业考试为例,目前部分考题并不符合此一考试测验其专业能力之目的。”曾担
: 任典试委员、资诚联合会计师事务所前所长薛明玲直言不讳。
: “目前考试太理论化,与实务脱节。”考选部前部长董保城坦言。台大政治系副教授彭锦
: 鹏更批评:“台湾国考效度是世界最落后的。”
: 反观最早实行现代化公务员考试制度的英国,设计考题的逻辑完全不同:“小镇旁边有条
: 河流,洪水问题日益严重,规画与公共工程部门指定该地为防洪方案优先区域。该部门预
: 算为75万英镑……,盖水坝、设防洪警报系统、建防洪墙、建立新的排洪道,以上四方案
: ,请向部长提出建议。”
考官都不晓得录取者未来会被分配到哪个单位,
就先考个水坝问题,
以后下单位,会不会说实际工作跟考试无关呢?
: 其中,每项政策方案都有详细描述,考生不必死背,更没标准答案,而是必须透过思考,
: 分析、论证何种方案是最适合该小镇的政策。
: 会计师要懂之乎者也 该考的不考 不该考的通通考
: 除了考试题目僵化死板外,更荒谬的是,在不少专家学者眼中,国家考试甚至“考错科目
: ”。行政院人事行政总处人事长施能杰举例,“人事行政领域最重要的专业知识就是人力
: 资源管理,但是在公务人员考试的人事行政类科里,竟然没有人力资源管理科目。”此外
: ,土木类科公务人员的工作常涉及采购、发包等业务,但目前,土木工程类科的公职考试
: 却不重视《政府采购法》。
: 此外,除了“该考的科目不考”,还有“不该考的却必考”的荒谬现象。一位会计师证照
: 的应考者,即使专业科目全部获取高分,但只要他不熟悉“之乎者也”、不懂四书五经,
: 仍可能因为无法通过国文科的考试,不能取得会计师执照。
: 胡乱塞人!盲选盲用 拖累国家竞争力
考科跟工作内容落差太大,
这点非常中肯。
: 让国家征才更雪上加霜的,是所谓的“盲选”,也就是未经面试,仅靠笔试“一试定终身
: ”。根据彭锦鹏的研究,初任公务员报考人数中需要口试者,比率不到一成。
没有口试叫盲选?
如果口试乱问,譬如说你住南部为什么想在北部工作,
或者如果我把你分派到偏远地方,你有没有办法适应,
你有什么人生规划,
诸如此类毫无标准、逻辑可言的问答,到口试那天却变成攸关上榜与否的关键,
试问谁能心服口服,到时候上榜的人又会说,我们凭的是实力。
问题这是实力还是赌运气?
: “笔试只能测量对专业知识的了解, 并不代表他能不能做事,也不能代表他的特质。”
: 施能杰解释。也就是说,只靠笔试定江山,用人机关在人员报到前,可说完全不清楚“来
: 者何人”,更无从得知他的实作能力与人格特质。
: 反过来讲,公职新鲜人到分发以前,也完全不知道自己未来的工作机关和职务,究竟是否
: 符合自己的能力与志趣。对此,政大公共行政系副教授苏伟业就形容,攸关国家竞争力的
: 国家征才,竟然像是 “双盲”。
任何考试都有既得利益者跟弊病,
如果原来考试制度叫双盲,改革后就不盲吗??
: 一场国家考试,从荒谬的考题、科目,到“笔试定江山”及“双盲选才”,其结果,往往
: 就是“会考的不会做”,“有能力、有热情的考不上”。
: 千年科举考试最大的贻害是扼杀思考与创意,如今,无意义、欠缺筛选人才效能的考科、
: 考题,长期盘踞在国考领域,而广大考生的生命、热情与职涯,政府的竞争力,则像是错
: 误制度下的牺牲品。考试院,真的不改不行。
: 更多资讯详见《今周刊》NO.1052 期封面故事“失能的台湾科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