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发音] 请问这个发音现象有什么专有名词吗?

楼主: seednet2 (可)   2019-08-13 09:25:36
其实很好理解,大家都知道咖哩的引子就是要
让发问者去想融合这件事,
因为咖哩食材一开始是各自独立,所以刚煮好时,
味道会互斥,要经过一晚的小精灵运作,才能让他
们手把手拉在一起,尖锐对立面的部份去掉,然后
食客将之入口以后才会觉得顺畅美味。
人对应自然的天性好像都会自动往这方向走。
去掉阻碍,朝向便利,融合让边缘消失。
另一个例子可以观察飞机,性能优异的飞行
器,都会不约而同长得很好看,都有很棒的气
动力外型设计。
最后有个讨论,自己经验举例。
Often念法:
无省略 欧福驣 (欧系,遇过英语母语与非母语人士)
省略T 欧福恩>欧氛 (最常,美系,台人)
省略F 欧驣 (没遇过)
省略T跟F 欧恩 (没遇过)
问题讨论:
1.省略标准为何?
为何欧系人偏向完全不省略,发音最费力,让自己嘴巴器官运作不便?
2.在欧氛与欧腾之间,为何我们只选了欧氛?这两个应该算同一等级的便利。
3.若人发音朝便利性/融合性走,为何没走到欧恩这一步(最省力)?欧恩还没有糊到无法辨
认。
※ 引述《Lhanas (穷奇太子)》之铭言:
: ※ 引述《seednet2 (可)》之铭言:
: : 标题: Re: [发音] 请问这个发音现象有什么专有名词吗?
: : 时间: Sun Aug 11 17:51:22 2019
: 如果真的有你所陈述的这个语音现象
: 那这个现象在音韵学讨论中可以被描述为 gemination(叠音/音段重叠/音段延长)
: 也就是鼻音 [n] 被重叠或延长了
: 而就此现象产生的解释机制而言,它也可以被称为 spreading(音段扩散)
: 也就是第二个音节 [na] 的鼻音声母 [n] 向左扩散,成为前一音节的元音 [I] 的韵尾
: 这个由右向左的扩散又被称为 anticipatory spreading(预期性扩散)
: 也就是发音时,因为心理上已预期第二音节马上要发鼻音 [n]
: 所以在刚唸出第一音节时,发音器官就已提前准备好发鼻音 [n] 的位置
: 以至于第一音节就不由自主地带上了 [n] 的结尾
: 这是很普遍的语音现象,很多语言都有
: 譬如日语的“皆”从みな(mi.na)变成みんな(min.na)
: 或像国语的“什么”读音从ㄕㄜˊㄇㄜ˙(she.me)变成ㄕㄣˊㄇㄜ˙(shem.me)
: 连字都因此出现“什么”的写法(恶搞的谐音字“神马”也是基于此现象而来)
: 这些都是第二音节的鼻音声母因预期性扩散而延长,成为前一音节韵尾的现象
: 只是日语跟国语的这两个例子都已词汇化了
: 另外补充一下,
: 扩散也有由左至右的方向,称为 perseverative spreading(存留性扩散)
: 指的是当第二个音节没有声母子音,
: 而发音器官仍维持着前一音节结尾的发音位置,来不及改变
: 就会使前一音节的韵尾,扩散/延长成为下一音节的声母
: 例如英语的 running、runner 等字
: 后缀 -ing 与 -er 本来没有声母,
: 它们的声母 [n] 全都来自前一音节 run 的结尾鼻音的扩散
: 日语也有类似的例子,譬如“反応”(han.no:)跟“天皇”(ten.no:)
: 第二音节原本都没有声母,它们的声母 [n] 是前一音节韵尾的扩散
: 国语“天啊”读成“天哪”,以及台语“番仔”读 huan.na
: 也都是相同的现象
: :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