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w: [问卦] 读一堆文言文有什么实际用途吗?

楼主: amidha (东岐明)   2018-08-14 18:02:12
※ [本文转录自 Gossiping 看板 #1QZZYLtQ ]
作者: amidha (东岐明) 看板: Gossiping
标题: Re: [问卦] 读一堆文言文有什么实际用途吗?
时间: Thu Feb 22 11:27:12 2018
※ 引述《Rose5566MVP (卖些歌)》之铭言:
: 学校时期读了一大堆文言文
: 考试也爱考 国文加权又很高分
: 搞得很重要一样
: 出社会后感觉当初国文比别人强
: 好像也没比较屌
: 当初觉得最没用的
: 数学统计都有人拿来分析股票
: 文言文除了让当国文老师的
: 继续教下一代文言文
: 还有什么实际用途吗 ?
文言文自古以来在东亚就是统治者的语文,
所以不只中国,自古在周遭邻邦也都是以能通晓文言文为高等身份地位的象征。
日本有本国假名,但上流社会还是以文言文为正式书面语。
韩国有本国谚文(就是现今韩文),但其两班贵族及士大夫阶层一直是不屑使用。
越南有本国喃字,但其士大夫与官方也是不屑使用。
至于其他诸邦,也多是以通晓文言文为跻身上流的标志。
除了古代中国强大,当时更有文化与文明上的绝对优势。
不会文言文,就无法深入学习涉猎古中国累积数千年的文化资产与文明传统。
人性是不变的,因此中国历代统治阶级累积数千年的道理知识与历练经验,
文言文的许多古籍经典,直到现今,还是培育统治者的有效素养与高明手段。
文言文古籍作为统治者的知识宝藏还在,只是被统治者难以体会到文言文的用处。
随着中国复兴崛起,通晓文言文将来势必又会成为世界上身份地位的象征。
所以你们如果有远见,想要在未来跻身真正的上流人际关系,学好文言文是重要的。
兹摘录一篇谈到西方社会更以文化而非名牌,来区分身份地位的文章。
http://www.sohu.com/a/223339679_372460
〈当穷人开始购买奢侈品,富人却在悄悄转移目标!〉
在任何一个时代,富人都需要给自己带上一种标签,从而维系在社会上的地位,既不
能脱离这个圈层,也不能让别人随便闯进来这个圈层。
所以富人总要用一种穷人无法实现的放松来标榜自己身份,比如以前他们佩戴高贵的
首饰,拎着各种奢侈品。曾经,女士的香奈儿、爱马仕、Christian Louboutin红底鞋
,男士的奔驰、宝马、奥迪,表达的都是同一个意思,我是有钱人。
这就是所谓“炫耀性消费”,这是一百年前韦伯伦的理论,比如你要戴一块特别贵的
名表,显然不是为了看时间,而是为了向人炫耀,彰显经济地位。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方式不再标榜自己的身份了。比如电商、海淘等购买渠
道的丰富,使得原本一件难求的”奢侈品”成为了不难获得的“商品,拥有奢侈品,
再也不是什么可值得骄傲的事情。
那些开着上百万跑车的人,不代表就有上百万的身家,因为他只要支付几十万就可以
把车开回家。当获得奢侈品的成本降低,渠道多样,使得这些原本有钱人才能拥有的
东西,不再具有特殊性,所以这种方式也无法再标榜自己。
放眼四望,现在几乎没什么东西值得炫耀。包包、香水、大牌服装、坐飞机、游轮度
假,这些东西大家基本都能负担得起。
这就是为什么现在大街上开豪车的人越来越少,反而有钱人越来越热衷于购买房产,
这说明中国炫耀性消费的时代过去了,中国人已经不再需要用外在衬托证明自己有钱
了,我们越来越喜欢实在的财富、踏实的日子。
然而,当奢侈品不能在区分阶层的时候,一种更加与时俱进的方式就出现了……
法国社会学家皮埃尔在《资本的形式》中提出了文化资本(cultural capital)的概
念。文化资本是一种通过教育洗礼,历练而成的个人优势,与生活品味息息相关。建
设文化资本就是美国精英阶层们巩固地位,封杀其他阶层上升的新手段。
我们正在进入一个谈资比名牌包还要贵的社会。
我们看看美国现在的阶层是如何划分的:
设想一个这样的场景。在一个聚会上,你跟两位年轻女士聊天。其中一位女士拿的包
看上去挺一般,但是谈吐不俗,居然引用了上周《经济学人》杂志对英国大选的分析
。第二位女士的包一看就是名牌,但她更关心电视剧《欢乐颂》里的某个人物的命运。
在今天的美国,答案已经很明确 —— 第一位女士社会地位高,不仅仅是学识,还是
财富量级。
这可不是因为美国是个公平社会,有知识的人地位一定高。而是因为今天的美国是个
非常不平等的社会:知识很贵,是只有社会地位高的人才配谈知识!
从外在上看,订阅一本杂志不是一笔大的开销,但是能看懂这个杂志,至少表示你上
过大学。
要知道如今的美国,好大学每年的学费加生活费超过六万美元,相当于一年一辆奔驰
车。如果孩子从小上私立学校,整个下来是一笔巨款。美国收入排名前1%、年收入超
过30万美元的家庭,平均在教育上的投入占总收入6%;而中等收入家庭的教育花费比
例只有1% —— 公立中小学免费,大学可能根本就不考虑了。
如今的美国人,把财富越来越多投入到各种“无形”的消费和投资 —— 更好的服务
、更优质的教育、最好的医疗保险等等。
也就是说:如果你能在教育上花钱,就说明你肯定是富人。以前的美国可不是这样的
!从2003年到2013年,十年之间女士服装的价格只上升了6%,而大学学费上升了80%。
那么现在上得起大学和上不起大学的就是两类人,优质教育成了富人特权。
所以,在美国知识的确很值钱,但是这些都是用用财富买来的!
什么教育背景的人,决定了你会关注什么样的社会问题。也因此,在和别人交流时,
一张嘴你的阶层地位就跃然纸上。
这就是文化资本,它已经是高端社交网络的通行证。
比如你在一个本地的集会上,跟人聊天能聊到《纽约客》杂志的一篇文章,你就发出
了一个信号。同类的人识别到这个信号,你就可能加入一个新的关系网 —— 这种关
系网通往高端的工作机会、掌握关键资源的联系人、和私立学校。而对比之下,拿个
什么包就没有这样的作用。
所以啊,现在你买辆好车,就是为了享受好车,别的意义几乎没有。可是有价值的消
费却可以是通往更好的生活、给下一代创造上升空间的手段。
眼下的中国,教育的投入还不那么高,知识也没那么贵。我们应该好好珍惜这个局面
,远离炫耀性消费。
可怜的是,中国依然有大量刚富裕起来的中产阶层,拿着不错的包,穿着光鲜,互相
炫耀,却不重视学习和教育,不知如何真正打开自己的上升管道。
当然,这里的学习、知识和教育,不止是对下一代,更是针对自己,因为只有它会终
身激励着你。
◎看到这里,若有兴趣在文化水准与社会阶级的关系,可以再看这篇
 不转录了,请自行连结去看囉!
 〈哈佛教授:聪明的父母不会说“好好努力,我们这辈子就靠你了!〉
http://www.sohu.com/a/220033105_465192
作者: chocoball (巧克力球)   2017-02-22 11:28:00
讲中文好吗
作者: Puehong (Puehong)   2017-02-22 11:33:00
说“摘录”仍然还是太长了
作者: michaelwu (我是阿铺)   2017-02-22 11:33:00
可以让老师知道谁回家有读书
作者: donation12   2017-02-22 11:38:00
凭八卦版版友的水准,你贴这文章一堆人直接End。
作者: cyberwalker (dahai)   2017-02-22 12:27:00
读文言文对程式设计有帮助
作者: saram (saram)   2018-08-20 01:38:00
古希腊有一群智者,人称为数学家的,整日在砂滩上画图型,计算,辩论,讨论,假设,解决....有个实际的人问他们:"你们搞这个能好什么好处?"做事实际的通常是生意人之流,他们也是强者.智者说:我们不过是喜欢探询真理而已.爱读古文的人当然不会是务实的人,尤其现代功利社会.但确定他们追求一种古今相贯连的艺术境界.那我问你你听音乐干什么?你听了有什么明显的好处?你种花干什么?你是园艺商人?种了又死,死了又种,肥料都浪费了.我们税金用来建造美术馆干什么?有好处?能让街友住吗?过年放烟火干什么?能节省照明电费吗?扯什么统治者?
作者: selfinger (鸡排要切不要辣)   2018-08-21 10:00:00
推三楼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