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moslaa: 这我倒是新想到 记得明朝王阳明也试过"格物致知" 06/13 18:03
: → moslaa: 其实格物致知这就是科学的基本/开端: 好好观察自然 归纳 06/13 18:04
: → moslaa: 法则。于是王阳明去蹲在竹子前 (那时文人家里好像都有竹) 06/13 18:04
: → moslaa: 想好好"格物",结果它玛的蹲看了好几天竹子,一无所获 06/13 18:05
: → moslaa: 其实这也算因为他没有好工具 06/13 18:06
: → moslaa: 如果他手上有显微镜,也许... 嗯.... 06/13 18:06
: → moslaa: 唉唷 靠杯啦 我现在当然不可能从程朱理学开始搞科学啊 06/13 18:07
这我早就已经解完了,我可以送你后半段完整路径的攻略本
朱熹所谓的“格物致知”,其实就是伊隆马斯克说的“第一性原理”
第一性原理指的是,“回归事物最基本的条件,将其拆分成各要素进行解构分析,
从而找到实现目标最优路径的方法”
“拆分成各要素”就是“格物”
格,动词,“把事情格式化成一格一格”
格物:把事情分解拆分成各个要素
致知:在边界之内穷尽到不能再穷尽,也就是“分解到不能再分解,回归事物最基本的
条件”
所以,“格物致知”就是“第一性原理”
程颐讲:“今日格一件,明日又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然有贯通处。”
他的意思就是:今天发现了一个规律,把他封装(格式化)成一个子系统
明天又发现了一个规律,又把他封装(格式化)成另一个子系统
然后,你的工具愈积愈多,总有一天,就可以在无意之间连结起来
创造出新的复合系统
格物致知最重要的是“格物”,不是“致知”
没有“格物”,就没办法“致知”
“格物”,就是物件导向程式设计的物件封装原理,
是“限制并固定边界条件”的一种方法
所以我不像有一个流派很贬低宋明理学,认为他一无是处
不过,真正的问题是,宋明理学其实不是中国哲学,宋明理学其实是闽越哲学
而闽越哲学其实是佛教哲学,闽越只是深受佛教思想影响的进口者不是独创者
而佛教哲学是印度在轴心时代开始逐渐演化而来的
印度的这东西本质上受两希思想的影响,是希腊的近亲
所以宋明理学这东西的本质上其实根本就是改头换面过的希腊人文主义
因为朱熹是福建人,他这一套是他从小在闽南四处遍布的佛教寺院里体悟学来的
他这套完全不是先秦儒家的东西
王阳明是浙江闽越人,长期在西南山地的古老封建地区打交道
他那套也完全不是中原儒家的
东亚大概落后刚好一千年,到了宋明理学,可以说已经有希腊时代的水准
宋儒已经开始有“天道”的概念
其实天道就是东亚模糊简化版(劣化版)的神意秩序
在此之前,先秦儒家是没有这种系统性描述概念的
先秦儒家就是孔子的言论集,但到了朱熹之后的宋儒,因为从佛教间接引进了希腊
因此开始产生了对系统的描述性行为,这其实是非常大的进步
但回到我们本题目的问题,宋明理学没有发展成科学
体现了很多有趣的衍伸,他是一个间接证据:
希腊人文主义没有基督教宗教组织为媒介,不会发展成科学
作者:
moslaa (万变蛾)
2024-06-13 23:42:00中段我看到笑出来,因为实感到,你真是超强的完全想不到能这样解释 (为以防万一,我没说你说错因为我完全没有这方面的知识,无法置评,只是再次觉得兄台真的非常会讲 ^_^)顺便,最后一句我想也就INN板友的意思,他认为希哲跟基督教思想发展到后来很难切割。还有,嗯,感谢赐教。
z版友讲话真的比p版友有趣太多了,一个是小学生一个是高中生
天人感应只是很原始的交感巫术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才是华夏最原始碰到科学的边的东西 但是是孤枝 没有展开巫术思维是人类的自然直觉,每个小朋友都会妄想魔法基督教神意秩序与科学都是一种发现,发现人不会影响物理世界,这其实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