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假设] 如果在冷兵器时代就出现了统一全球的大帝

楼主: asdf95 (K神我們巴西見)   2019-07-07 21:45:24
※ 引述《KDSKY (猫茶)》之铭言:
: 小小拙见,请指教...
: 个人认为古代帝国维持有效控制力最大范围大概就是像汉朝,尤其是
:  西汉那样,当然汉代依然是比较偏向点对点的城市控制,只是相比唐朝许多
:  羁糜的势力范围以及后来的明清皇权不下乡,汉朝的对地方的控制力及范围
:  说不定是历朝最强最广?
应该没有
西汉中央初期实际控制范围只比秦国大一点点
https://i.imgur.com/6mrQ7c3.jpg
这是依照二年律令做出的汉中央与诸王国分布
可以看到中央派的县令主要集中在秦故地
六国故地依然是六国贵族把持
只是王国主人换成刘姓诸侯王
: 三代的时候,受限于技术的发展与控制力,所以只能采用封侯建国以
:  拱卫天子的方式来实行统治,传统的封建制度到周代达到颠峰,但也在周代
:  崩毁,东周以后诸国征战不休,周天子更是在战国末年直接被秦国灭掉,基
:  本上可能从周天子被灭到的那一刻起,或者说从战国时代徐州相王那一刻起,
:  传统的封建制度就一去不回头了,中国要不走向彻底分裂,历史上中国就真
:  的成为一个地理概念,要不有一个诸侯国崛起统一天下,而这个统一天下的
:  国家吸取春秋战国战乱的经验,势必不可能再行传统的封建制度,这个诸侯
:  
:  国无论是秦国或者赵国都一样。
: 即便是后来刘邦建立汉朝,以秦亡为鉴,也没有完全恢复传统封建制
:  度,而是采用郡国并行制,但那些异性王说穿了就是尾大不掉的军头,后来
:  刘邦经历多场战争,剪除了除长沙王以外的异性王。
: 至此,汉初的诸侯王除了基本弱小到可以忽略的吴姓长沙国之外,都
:  是刘姓诸侯王,再往后经历的景帝时代的七国之乱以及武帝时代的推恩令,
:  封建制度在汉代基本名存实亡。
刘邦这样做才是对的
刘姓诸侯王就是取代原本的王国,从周封建改成汉封建而已
这点《汉书》写的很明
〝诸侯王,高帝初置,金玺盭绶,掌治其国。
有太傅辅王、内史治国民、中尉掌武职、丞相统众官、群卿大夫都官如汉朝。
景帝中五年令诸侯王不得复治国,天子为置吏,改丞相曰相,省御史大夫、
廷尉、少府、宗正、博士官,大夫、谒者、郎诸官长丞皆损其员。
武帝改汉内史为京兆尹,中尉为执金吾,郎中令为光禄勋,故王国如故。
损其郎中令,秩千石;改太仆曰仆,秩亦千石。
成帝绥和元年省内史,更令相治民,如郡太守,中尉如郡都尉。〞
不是刘邦打完天下就听他的
可以看消化整个封建制历时很久
从刘邦到刘彻才基本消化完成
这还涉及各种礼仪的改变
如何从家天下转换成儒天下,可以去看西汉宗庙制度的变迁研究
封建制度绝不是想像中秦汉帝国建立后就土崩互解
从秦统一六国到汉武帝才消化完成
各种思想的转换不是战争打完就结束
直到汉元帝废祖宗庙在郡国才算告一段落
(永光四年)冬十月乙丑,罢祖宗庙在郡国者。
这些祖宗庙设置在郡国就是担负洗脑的功用
对各地郡守而言,祖宗庙的祭祀礼仪非常重要
西汉透过祖宗庙的仪式再加上徙陵
两者合力改造中上层旧贵族与掌握话语权
才把汉天下的思想广布到六国故地
这种文化渗透耗时很久
不是一朝一夕完成
: 相对于往后的时代,秦汉对地方的控制力简直不可思议,皇权可以直达
:  村里,不知道有哪位版友可以赐教?
因为秦汉有乡官
并且设置不少
乡官有收取租税、维持治安、调和地方矛盾的功用
而乡官从秦以后是一路裁撤
西汉已经把秦的部份地方职权放给三老
东汉退缩更多,人员减少导致权力越来越小
到三国基本上乡官已被裁员到不具实质影响力
这里主要是思维的转变
儒法之争跟统治成本的考量
中央控制力越强,要耗费的行政成本越重
西汉初期承继秦代
有大量刑徒承担这些行政成本
但效益随着经济发展越来越低落
而吏员的训练也逐渐松弛
有很多因素导致
最主要原因是儒法之争跟经济发展导致的人力素质问题
: ※ 引述《noonee (great fool)》之铭言:
: : 如果在冷兵器时代就出现了统一全球的大帝国会怎么样?
: : 过去的众多大帝国大多是碰到与自身出发点太过相异的地理气候环境
: : 打到自身能力的极限 于是帝国的扩张就停止了
: : 但是如果没有火器更不要说有现代通讯设备的年代 就出现了统一全球的大帝国
: : 然后大帝国在统治范围内第一时间对全球洗文化 走向统一的语言文字和文化甚至宗教
: : 那之后会发生什么事?或者说对后代有何影响?
: : 可以想见的是缺乏有效即时通讯设备 地球帝国不可能长期维持
: : 而洗文化的效果完全跟洗文化运动能持续多久有关
: : 所以全球都将面临有部份共通的帝国文化但又还保留部份自身原来文化
: : 当然也包含全球共通的帝国官方语言和各自地方语言
: : 那对后代的全球文化演化会有何影响?
作者: absor (竹报平安)   2019-07-08 08:49:00
作者: andystupid (唐伯鼠)   2019-07-08 12:36:00
作者: articlebear (政治真的满狗屁的)   2019-07-08 13:09:00
作者: scott2009 (红土芽庄单品香)   2019-07-08 14:58:00
作者: chewie (北极熊)   2019-07-09 13:51:00
作者: overno (狗不理)   2019-07-09 16:28:00
儒家的税制是10%,想建立现代公务体系的话,需要大量的钱去请公务员,台湾的税率远超过10%
作者: kuma660224 (kuma660224)   2019-07-09 21:27:00
台湾没有远超过10%啦,除非你高收入台湾是改用征收土地标售之类弥补财政开销现代公务员体制是有科技力帮忙在古代就很难搞,高压直辖要砸很多资源维稳古代生产力低,太多负责管事的,生产就弱了
作者: sdhpipt   2019-07-10 09:45:00
10%税率? 要看什么时代 明清甚至低于10% 如果是秦汉 有可能高到50% 就类似日本或欧洲封建体制的税收比例比如说曹魏的屯田制 就是拿走收成的50%给政府这势必要有极高的政府控制力 能深入乡村才办得到能够达成这样控制力的区域 大概不出现代的三四个省而已有世家大族的区域不管 光看屯田区域 曹魏的控制力很高啊能够直接深入到乡村才有办法征收到这么高的税
作者: kuma660224 (kuma660224)   2019-07-10 13:03:00
古代税率除了正税,还要考虑非正规苛捐杂税有些朝代腐败抽杂税抽到商人宁愿放火烧掉货物但中央自觉良好,税率好佛...有官商勾结靠背景能逃避杂税杂捐的才能获利
作者: Houei (金山好吃粥,伸!)   2019-07-10 13:21:00
曹魏屯田的税率 精确的讲法是"魏、晋虽道消之世,犹削百姓不至于七八,持官牛田者官得六分,百姓得四分,私牛而官田者与官中分,百姓安之,人皆悦乐"(晋书) 亦即不完全都是50%
作者: kuma660224 (kuma660224)   2019-07-10 14:57:00
屯田造反除了税率,还有数不尽劳役的老问题中央取代氏族土豪,但无地农民依然是被奴役恢复了生产,但社会问题没有更稳定
作者: saltlake (SaltLake)   2019-07-10 18:06:00
明清甚至低于10% <- 名目上这样,实际上看地方官吏明清行政是所谓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超棒实例
作者: kuma660224 (kuma660224)   2019-07-10 21:37:00
百姓安之,人皆悦乐,这种说法不要信
作者: overno (狗不理)   2019-07-11 09:12:00
明朝田租只有3~5%,但朝廷没足够的公务员自己收田租,地方县太爷还得靠黄四郎这样的地方士绅来帮忙,久了自然让有心人打着朝廷的名义上下齐手就像电影笑傲江湖演的,东厂虽然很威,但其实是靠左冷禅拿着朝廷拜帖在外面吓唬人,真正的厂公与锦衣卫没几个人,平时都窝在宫里
作者: sdhpipt   2019-07-11 09:21:00
东厂是任务编组的派出机关 厂公与锦衣卫千户都只是派遣过来的 平常是司礼监或锦衣卫镇抚司的人组织规模还没有转型正义委员会大哩 XD
作者: xikless (成田空港盗撮怪物)   2019-07-11 09:35:00
push
作者: Houei (金山好吃粥,伸!)   2019-07-11 20:01:00
百姓刚开始确实没有"安之" 但《三国志袁涣传》告诉我们后来有囉:"是时新募民开屯田,民不乐,多逃亡。涣白太祖曰:“夫民安土重迁,不可卒变,易以顺行,难以逆动,宜顺其意,乐之者乃取,不欲者勿彊。”太祖从之,百姓大悦"正式放弃屯田的也不太算曹魏 曹魏灭亡的265年当年才"罢屯田官,以均政役,诸典农皆为太守,都尉皆为令长"(三国志陈留王传)
作者: sonone (有容之行)   2019-07-15 21:52:00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