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假设] 如果在冷兵器时代就出现了统一全球的大帝

楼主: KDSKY (猫茶)   2019-07-07 19:32:40
小小拙见,请指教...
个人认为古代帝国维持有效控制力最大范围大概就是像汉朝,尤其是
 西汉那样,当然汉代依然是比较偏向点对点的城市控制,只是相比唐朝许多
 羁糜的势力范围以及后来的明清皇权不下乡,汉朝的对地方的控制力及范围
 说不定是历朝最强最广?
三代的时候,受限于技术的发展与控制力,所以只能采用封侯建国以
 拱卫天子的方式来实行统治,传统的封建制度到周代达到颠峰,但也在周代
 崩毁,东周以后诸国征战不休,周天子更是在战国末年直接被秦国灭掉,基
 本上可能从周天子被灭到的那一刻起,或者说从战国时代徐州相王那一刻起,
 传统的封建制度就一去不回头了,中国要不走向彻底分裂,历史上中国就真
 的成为一个地理概念,要不有一个诸侯国崛起统一天下,而这个统一天下的
 国家吸取春秋战国战乱的经验,势必不可能再行传统的封建制度,这个诸侯
 
 国无论是秦国或者赵国都一样。
即便是后来刘邦建立汉朝,以秦亡为鉴,也没有完全恢复传统封建制
 度,而是采用郡国并行制,但那些异性王说穿了就是尾大不掉的军头,后来
 刘邦经历多场战争,剪除了除长沙王以外的异性王。
至此,汉初的诸侯王除了基本弱小到可以忽略的吴姓长沙国之外,都
 是刘姓诸侯王,再往后经历的景帝时代的七国之乱以及武帝时代的推恩令,
 封建制度在汉代基本名存实亡。
相对于往后的时代,秦汉对地方的控制力简直不可思议,皇权可以直达
 村里,不知道有哪位版友可以赐教?
※ 引述《noonee (great fool)》之铭言:
: 如果在冷兵器时代就出现了统一全球的大帝国会怎么样?
: 过去的众多大帝国大多是碰到与自身出发点太过相异的地理气候环境
: 打到自身能力的极限 于是帝国的扩张就停止了
: 但是如果没有火器更不要说有现代通讯设备的年代 就出现了统一全球的大帝国
: 然后大帝国在统治范围内第一时间对全球洗文化 走向统一的语言文字和文化甚至宗教
: 那之后会发生什么事?或者说对后代有何影响?
: 可以想见的是缺乏有效即时通讯设备 地球帝国不可能长期维持
: 而洗文化的效果完全跟洗文化运动能持续多久有关
: 所以全球都将面临有部份共通的帝国文化但又还保留部份自身原来文化
: 当然也包含全球共通的帝国官方语言和各自地方语言
: 那对后代的全球文化演化会有何影响?
作者: exporn (fuxkme)   2019-07-07 19:38:00
清朝应该更大吧
作者: tomer (卯月影)   2019-07-07 20:50:00
最强是秦朝其实 ...控制到个人的
作者: jetzake (加菲猫)   2019-07-07 21:00:00
当年的家天下 所谓制度往往只是天子的一念之间
作者: ap88994433 (Xiahouyuan)   2019-07-07 21:00:00
秦朝给人的感觉就是连最小阶级的村里长都是“大秦的官吏”...
作者: jetzake (加菲猫)   2019-07-07 21:01:00
不说别人 就讲秦后的项羽刘邦 项羽就是想恢复封建制度的只是他打输了 所以对秦始皇制度的逆转没有成功而已
作者: shihpoyen (伯劳)   2019-07-07 21:09:00
君王的影响力没那么大吧
作者: gary76 (gary=yrag)   2019-07-07 21:46:00
秦国用了一百多年,才在关中汉中巴蜀三地建立起成熟的官僚制度,但也因为这些地区距离咸阳的距离都不远,才能有效地执行,而秦灭六国的速度太快了,官僚系统的管理范围在短时间超出了原本规模的应付能力但当时是没人认知到秦式官僚系统和官僚数量不足以应付其余六国土地的问题,秦始皇把六国贵族集中到咸阳看管其实已经相当釜底抽薪,但依然有漏网之鱼
作者: sdhpipt   2019-07-08 09:31:00
秦汉时代的政府控制力很强 可以管到家里的耕牛可是要维持这么强的控制力 官员势必要长期任职当一个县令任职一二十年 其势力其实超过春秋时的国君了所以汉朝看起来政府力量强 可是地方豪强也非常之强大唐朝以后中央地方官制一体化 全体地方官都是中央"权知"地方官轮调制度固定下来 就形成了断头政治 政府全面退出基层事务只是时间的问题了
作者: saltlake (SaltLake)   2019-07-08 19:56:00
不只要长期任职,对实务也要有了解和处理能力。别的不说,诉讼上做判决不是光靠主审天资聪明,脑子清楚,也不光是知道与了解法条,关键得拿得到历年判决文因为判决不容主官全凭自爽做出,得合于成例,即过去判决。具体像是历来对于杀人案,杀的对象、杀的方法、动机等等的不同,在各种组合下判决的轻重:绞刑还是砍头等这些判决文书掌握在吏的手里,从而影响判决
作者: gary76 (gary=yrag)   2019-07-08 22:22:00
判例导向在区域较大的国家会难以实现吧,相对来说会建立较详细的律例和量刑,从而方便进行普遍性的判决
作者: saltlake (SaltLake)   2019-07-09 02:29:00
就算是承文法国家,引用法条对具体案件事实做判决,也得解释为何本案事实是根据这些法条判,这些法条又为何在本案做这样解释。要维持法律(朝廷)威信,好歹同样事实要给同样解释,这是最基本的。要不然古时候商鞅徙木立信是在做啥?不就是用事实证明,朝廷会落实律法?一年前老王杀了老婆判砍头,现在老张也杀老婆却关十年可是这期间朝廷律法没有改变。这种判决能让人信服?为此,大清律有个特点就是“集解附例”,律文之后附相关条例四百三十余,希望透过各种判例作参考,使官吏能够作为量刑的依归。其实,判立法的制度,思想源头就如同前述的素朴思想这思想如果用拉丁即Stare decisis et non quieta movere“坚持决定,而且不要去扰乱不应该被扰乱的”前面说的“集解附例”,大明律也有,大明律的全名大明律集解附例 <- 例就是案例。总之这些都是法律很直白且基本的思想和要求,古人老早想到且以各种方式实践。以明朝来说,开国朱制定的 明大诰 的内容就包括摘录洪武年间的刑事案例 <- 法条很抽象,附范例帮助了解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