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chungrew (work hard, play hard)
2018-01-01 01:47:14假设 在辽阳、沈阳陷落于努尔哈赤之手 熊廷弼起复之后
天启皇帝充分的信任熊廷弼 假设信任值加到满点 完全重用熊廷弼
任用熊廷弼督师蓟辽,给他名号、给他地位、给他权力,
比如加太子太傅、差遣为总督蓟辽、给他便宜行事的权力
从山海关到锦州、广宁等关外诸地,再加上天津、登莱等地,
全部由其节制,让他掌握全权
也不派王化贞去广宁,更进一步把跟熊廷弼唱反调的文官尽数调离蓟辽,职缺让熊推荐人
总而言之,就是让熊廷弼在蓟辽能独裁专断,给他尚方剑和王命旗牌,
明旨晓谕,由他担任钦差大臣,代行皇权,统摄山海关外至锦州广宁等一切军政事务
那么,想必熊廷弼的对敌策略就能得到贯彻
所以我的假设是,假设熊廷弼能百分之百贯彻他的战略,能不能有效对抗后金?
熊最有名的策略,就是《三方布置策》,其奏本原文已不可见,
但相关论述仍可在相关记载中查阅
熊主张‘守定而后可战’
他在《东事答问》中曾说“始下清、抚,譬火始然;三路覆师,厥攸灼矣;
开、铁去,而游骑纵横,火燎于原。今且窥辽、沈,遂成不可向迩之势。”(万历47年)
这是在说明萨尔浒战败后,沈阳未失之前的形势
《明史纪事本末补遗》,描述熊廷弼的三方布置策,谈到‘廷弼初议三方布置,
增登、莱、津门兵,而重兵屯山海关,待各镇兵马大集,登莱策应齐备,
然后三方大举进兵。’
我的解读是,熊廷弼的进攻欲望很强烈
他是在布置一盘很大的棋局,而不拘泥于一城一地之得失
先透过战略收缩,固守不浪战,将明军的主力聚集在山海关
将拳头缩近握紧,等到兵马齐备,军队整顿好了
就大举进攻后金,一路从山海关出发,正面进攻;另一路从登莱、天津出发
由海路直取后金的大本营,瞄准辽阳、沈阳等地
广宁如果还在明朝手中,可以扮演牵制后金兵马的角色,让他们难以抉择是否回援大本营
(实际上广宁如果完全服从熊廷弼的意志,熊主张固守广宁,守城不守河,多置游兵烽火)
(按照熊的策略,若能肃清内奸,守住广宁城的机会很大)
这样一来后金首尾不能相顾,如果回援,那就正面压上兵马,一路进攻到辽东
如果不回援,那么另一路大可以烧杀抢掠,策反汉人,切断后金的后勤补给、粮草供应
那么后金同样会面临失败
关键在于,熊廷弼想掌握战略主动权。
大家觉得,以熊廷弼的精明才干,如果能推行他的战略
那么 明朝有没有可能成功战胜后金?
大家怎么看?
可以,国力差太多,当时流寇还不强,耗也耗死后金后金基本上是军事国家,没东西抢财政很快就会破产
作者:
saviora (飓风之翼)
2018-01-01 03:36:00采取坚守不主动进攻 断绝贸易 也许就可以断绝后金经济?
作者:
godivan (久我山家的八重天下无双!)
2018-01-01 08:03:00然后熊廷弼被砍了
我认为会战胜 但后金死不了 明的财政一样会产生流寇要续命必须关内清剿也改变 出现一个中兴明君 但预演清
作者:
ez910115 (ez910115)
2018-01-01 09:18:00勿忘萨尔许
作者:
bestteam (wombat是胖胖熊)
2018-01-01 09:29:00明朝除非至少拿到八百万美械 不然没救了
作者:
hazel0093 (heart-work.info)
2018-01-01 10:23:00明朝哪里没救?不要看其他篇大家说没救就以为这篇没救熊的问题是政治敏锐度不高 他这计画准被言官参到死‘什么 大明朝要主动撤退’如果天启像万历一样该管的管像信任李如松那种程度参都参不死保熊即可
方针正确,但鉴于明军战力不如后金,实施起来胜败难料但一定比历史上的情况要好就是
作者:
atpx (秋雨的心情)
2018-01-01 13:58:00理论可行, 但是明朝皇帝得先取得更大的权力
作者:
hgt (王契赧)
2018-01-01 14:33:00跟王在晋提的差不了太多 但是只要明内部有大乱 财政还是无法撑
明朝架构下皇帝权力要大幅膨胀也行,但就得不顾名声放给厂卫尽量搞,之前九千岁时不就一堆像鹌鹑一样但崇祯时整个架构快坏了,猛药大概也虚不受补,万历时代给崇祯主政可能还略有可为
作者:
bilice 2018-01-01 20:31:00别再吹魏忠贤了行吗?太LOW。魏唯一的"功绩"就是修三大殿而已。明代皇权从来没小过。都是懒政怠政或犹豫才看起来小。当时根本方法是用王化贞的治本保守策略。又省钱又能救命先解决国内流寇(起码镇压完)。攘外必先安内。治本更要紧。天启把内帑都花光了。如果都投入熊。短期内效果还是很大的
九千岁只是证明了要的话事情可以这样搞,而不是只有魏忠贤才办的到
明朝皇权是把皇帝本来体系外仲裁者的身份降格到政府内部的一份子,所以如果皇帝发飙起来有非常多政策工具与法理行政权可以用,明帝在政府内的施展空间比过去大很多。最忌讳的是皇帝明明已经在政府这个局中了,却还要依托传统、礼仪、权威,有权无责,什么问题都是阁老的错。请问阁老是宰相吗?崇贞大帝就是自己入局玩政治,偏偏体制上根本不能下台负责的典范。
楼主:
chungrew (work hard, play hard)
2018-01-02 16:20:00明末的皇权其实也没明初那么大 但是还是有重大决策权
楼上说的对,文官还是形成一定的制衡所以皇帝的"能力"就比"权力"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