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设 在辽阳、沈阳陷落于努尔哈赤之手 熊廷弼起复之后
天启皇帝充分的信任熊廷弼 假设信任值加到满点 完全重用熊廷弼
任用熊廷弼督师蓟辽,给他名号、给他地位、给他权力,
比如加太子太傅、差遣为总督蓟辽、给他便宜行事的权力
从山海关到锦州、广宁等关外诸地,再加上天津、登莱等地,
全部由其节制,让他掌握全权
也不派王化贞去广宁,更进一步把跟熊廷弼唱反调的文官尽数调离蓟辽,职缺让熊推荐人
总而言之,就是让熊廷弼在蓟辽能独裁专断,给他尚方剑和王命旗牌,
明旨晓谕,由他担任钦差大臣,代行皇权,统摄山海关外至锦州广宁等一切军政事务
那么,想必熊廷弼的对敌策略就能得到贯彻
所以我的假设是,假设熊廷弼能百分之百贯彻他的战略,能不能有效对抗后金?
熊最有名的策略,就是《三方布置策》,其奏本原文已不可见,
但相关论述仍可在相关记载中查阅
熊主张‘守定而后可战’
他在《东事答问》中曾说“始下清、抚,譬火始然;三路覆师,厥攸灼矣;
开、铁去,而游骑纵横,火燎于原。今且窥辽、沈,遂成不可向迩之势。”(万历47年)
这是在说明萨尔浒战败后,沈阳未失之前的形势
《明史纪事本末补遗》,描述熊廷弼的三方布置策,谈到‘廷弼初议三方布置,
增登、莱、津门兵,而重兵屯山海关,待各镇兵马大集,登莱策应齐备,
然后三方大举进兵。’
我的解读是,熊廷弼的进攻欲望很强烈
他是在布置一盘很大的棋局,而不拘泥于一城一地之得失
先透过战略收缩,固守不浪战,将明军的主力聚集在山海关
将拳头缩近握紧,等到兵马齐备,军队整顿好了
就大举进攻后金,一路从山海关出发,正面进攻;另一路从登莱、天津出发
由海路直取后金的大本营,瞄准辽阳、沈阳等地
广宁如果还在明朝手中,可以扮演牵制后金兵马的角色,让他们难以抉择是否回援大本营
(实际上广宁如果完全服从熊廷弼的意志,熊主张固守广宁,守城不守河,多置游兵烽火)
(按照熊的策略,若能肃清内奸,守住广宁城的机会很大)
这样一来后金首尾不能相顾,如果回援,那就正面压上兵马,一路进攻到辽东
如果不回援,那么另一路大可以烧杀抢掠,策反汉人,切断后金的后勤补给、粮草供应
那么后金同样会面临失败
关键在于,熊廷弼想掌握战略主动权。
大家觉得,以熊廷弼的精明才干,如果能推行他的战略
那么 明朝有没有可能成功战胜后金?
大家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