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世纪后期大肚共和联邦, 老人的日常
他18岁最小的儿子从黑旗猎兵队放假回家,吃完lamtak(稀饭)就去补眠.
床边摆着儿子最爱的木刻与竹制玩具,以及他的火绳枪与猎刀.
老人看着儿子疲惫的睡着,他脸上浮出微笑.
小儿子是家族的骄傲,虽然狩猎近年来已不再是主食来源.
猎兵主要是维持猎人传统,肩负地区守卫,防备国族的外敌.
但共和联邦元老评议会直属编制的黑旗兵,来源是各邦精英猎兵.
在阶级社会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家庭也因此得到更好的财货配给.
部族人人都希望提高地位. 非耕种收割季节,民众仍习惯入山狩猎,打牙祭赚外快,
同时也训练新一代青年猎兵技巧,希望之后能被选中送往黑旗队.
儿子不到12岁就已经学习弓箭与陷阱,最后精练火绳枪操作.
身材高大的他,2年前以杰出成绩被黑旗队选中.
去年受训后被派到国土北部Lamcam邦担任轮值守卫.
新加入的黑旗猎兵菜鸟往往优先派往刚加入较不安定的外围城邦,
离家乡很远,所以休假往来回乡过程,也兼任运输牛车商队的武装护卫.
老人觉得loan(牛)真是神奇生物,祖先时代没有这种强壮又易驯服生物.
古代先祖们只能用脚走用肩扛到其他部落,贸易占生活极小比例,
现在每个村落都有许多牛车.每周甚至有时每天都有贸易者经过.
儿子说这样至少回乡往返过程不占掉休假时间,也有报酬,有车可搭.
所以大家还可以接受.
儿子说等他服役多几年一点,才能往家乡这一带调职. 短期内他还想往外闯一闯,看看不同
的地方.
这个新生的国度,还在扩张,
很多地方是老人也没去过
多是听到邦内返乡的年轻人转述与记录.
明年儿子想先申请调驻更北方的Patauw,
因为听上级说那边有很好温泉,自己发热的水.
共和国代替荷商与华商定期向Patauw邦贸易硫磺. 商队在那设置据点,
很多年轻猎兵都希望能在那服役一阵子.
还好儿子常写信回家, 它母亲思念儿子原本常找教会人员帮忙读信.
久了也对于那几十个拉丁字母的排列与发音有了解,自己会看信了.
但洋人引进的纸不便宜,只有大肚各自治邦统治元老阶层才频繁使用.
儿子是向Lamcam的领导讨来用剩的废纸书写.
听儿子说元老议会打算等年底收成后,若预算充裕,
明年要到内陆Sazum开设造纸所.
有itan(汉人)工匠愿意配合提供技术经验. Sazum的水质不错,
但生产需要筹措资金与人力.
顺利的话,以后国内更方便书信往来.
老人有点担心儿子之后会像隔壁沿海小邦的青年想往海外发展.
儿子太年轻,没把风险看得够重.
早期王国开港通商后,和人与汉人的商船越来越多,不只带来外族工匠与财货.
也导致有些青年不满足留在本土农耕渔猎贸易运输.
想搭大船出海. 但海上旅程太危险了, 老人多次告诫,在成婚生育小孩之前,
不可离开本土. 这算是他允许的底线。
老人午后散步到邦内的小广场,
他在族内也算小有地位了.
手臂的伤疤证明它曾为国家民族
以及领主而战.
国内很尊重有经验的战士, 战争功名往往带来社会地位的改变.
老人在广场旁的高脚屋会所,
会见各地来的朋友与往来周边小村的小商旅.
偶尔跟小孩子讲述本土与战争历史,虽然老人免不了吹牛一下.....
历史也是自己人写的,免不了传奇化.
广场附近通常有教会,这个地区也是,这地方的欧洲传教士已经离开了.
不过已有本地传教者继续负责上帝指派的工作.
老人识字水准不算高,不过对于圣经重要的章节也都已非常熟悉.
传教者与教会同时也是主要教育者与学校机构. 教导关于这世界的知识,
从语言文字到宗教到历史地理, 及共和邦国的律法.
更进一步知识则要到首府的学院.
较富裕的统治上层才有本钱去。
甚至听说学院有人曾跟随洋人传教士的船去了欧洲.
记录并带回来很多称为体制或学术的东西.
广场旁是大石碑,刻着开国群贤写下的祖灵教诲训示,
同时用拉丁文字族语与荷语记录.
每个族人小时候都要背诵歌颂.
有些比较小的部落,是用木碑.
每个加入联盟的邦或部落,几乎都有这一块碑.算是共和联邦的政策.
碑文大致讲述在各族领袖集体领导下,团结一致, 开国开放,
是我族壮大生存的唯一之路.
不怕低头,不怕吃苦,只怕放弃自己,
敢往外闯荡才是真正Middag人(大肚)
这碑文也是除自己名字以外,在地人与外来归化者最早学习的当地文字.
各邦的地区猎兵部队定期大召集与周末小召集,一向也是在这种广场.
现在共和联邦人人都知道海外有庞大十倍百倍千倍的国家.
岛内也有不平静的地区,海上也有倭寇海盗, 从会所墙上用皮革仿制的洋人地图来看, 这
个共和其实很渺小.
共和联邦因此鼓励全民每户都有公民受火枪训练与举办竞技.
即使经济不可能家户都有枪,但广场会所的老人们,都愿意用自家枪械教导.
但大家知道存亡不能全靠武力对抗. 外面世界太大了. 开国群贤带领大家舍弃一些东西,
才换来平安发展.
但稍有点实力才有谈判的本钱筹码。
望着石碑, 祖灵是否真的启示过什么,老人也不知道.
他也想过...也许那只是大肚开国群贤趋使大家集体顺从走向开放的欺骗策略,
毕竟圣经故事也发生很多次神的启示.
过去的传说真假已不重要.....
现在与未来才重要.
他15岁最小的女儿下午从邦内的新式织布所学习回来,
女人对于传教士与商人带进来的丝绸一向感兴趣.
她听说遥远的欧洲有个城邦叫里昂,是丝绸贸易之都,有上万具织布机.
据说这些细致的布料,几百年前是从清国出口的,
不知为何现在欧洲纺织反而发展更好.
共和联邦议会请托洋人带回十具新式欧式织布机.
并从清国福建引进蚕种.
有些家庭从种植苎麻之外,也试着小量养蚕.
在几个邦开设小型工房,聘请少量人力做实验性学习与生产.
老人承认这种布很漂亮,但觉得不实用,
传统麻布比较耐用,皮革才有气势,
不过他也管不著,
老人观念是织布是女人负责.
如果这种东西更有与邻邦贸易的价值,倒也不反对.
傍晚牛车车队与各族旅人们也不再移动了,
广场周围也是小交易与投宿的地区. 随着日色昏暗,族人开始在广场中央堆积材火.
有些老传统还是保留着的,
行商与住民一起同乐的晚会就要开始了.
千年历史的小米酒依然是在地交谊活动的要角.
这一天即将结束,还有更多的明天在等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