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于同时期已经形成中央集权制的中国,中世纪的西欧处于庄园封建制度
虽然君主名义上统治一国,然而政治能必须靠底下贵族连结
简而言之“我的封臣的封臣,不是我的封臣。”
这进而导致了统治效率低落,人口动员力不高的后果
虽然也因此免去了中国式的“暴君”所造成的可能灾害
但也促使了西欧政权在当时历史偏为弱小,饱受侵害
国力往往消耗在王权、贵族、教权三者间的斗争
这一制度的弊病持续许久
直到英法百年战争后,欧洲才有真正意义的王权国家
法兰西王室领地的扩张: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vGHp3YBEC8
封建制的元问题:国王必须靠血缘世袭的大贵族才能间接统治
世袭贵族拥有军队、土地、城堡,统治的法理也不源于国王
如果硬要拔除其头衔,则有可能联合叛乱。
那么,如果有一个欧洲国王灵光一闪
建立一套选拔官僚制度的雏形
进行所谓的“考试”,获取民间的优秀人才
考试内容将以中世纪修道院的学习内容为主:
文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天文、音乐。
这也是柏拉图所谓的“七艺”
文法包含拉丁文,修辞包含历史,几何则有关地理
当然,最重要的内容则是“神学”
民间透过学习圣经,反复阅读旧约、新约
以此达到培养品格,虔诚谦虚的高尚人格
……
假使真的是这样就好了。
考试内容并非重点,最主要是用来剔除不适任的人选
因此,就算内容死板无用,也能就有“无用之用”
选择圣经则是为了获得教权支持。
选拔出来的人,将配任其给予地方官职,进行治理
这些职位都不会太大,比起大贵族的千亩之田
可以算是寒酸的职位,且并不能世袭
然而,既便如此,也远胜于田里的农奴、城镇的手工业者
以上应该是一个明见的国王一生能做到的事了
不过有趣的是后续的发展
历史上的兵荒马乱,前浪后浪
国王的继任者面对往后作乱的贵族
势必得养出一群心向自己的势力
教士在教宗与王冠间摇摆
商人阶级只注重金钱所向
先王建立的仕绅阶级却心向拢于国王
渐渐地,这些阶级会进而被获予土地的统治权、军事的掌控权
在几代人的时间内,它们的势力会慢慢膨胀
也许贵族会反抗且敌视,但妥协者会更多
毕竟握有识字能力的他们,依旧有较高的机率在考试中比过平民
且反抗者则往往在平叛之后,被拔除爵位
并由举试官僚代由治理
公国为郡,侯国为县
一个不世袭的官僚统治制度形成于西欧,而它的最上位者即为国王自己
国王得以更细致地体察领土,并获得更高程度的人口动员力
大型的公共建设得以实行,莱茵大运河、庇里牛斯长城
而最大的效益,莫过于军事上了。
在一次与外国的冲突上,敌方领主派出了五千军队
贵族一身精良盔甲,战马壮实有力,各家旗帜花花绿绿地飘舞,随从在侧,平民在旁
心里打算打一场中世纪的战争,约好地点,双方象征性地厮杀,死伤在平民
贵族受掳,则可以求赎金以换回
原本是这样想的……
哪知号角未响,远方林间却从出了地方部队
一声浩荡的嘶吼,无数人冲向而来
没有各式各样的家族旗帜,反而是清一色的同色国旗,从东飘自西
骑兵只占少量,更多是步兵,然步兵只多,可达三万人!
他们素质低下,体格软弱,手上拿着的也只是不需要多年技巧的弩具与长矛
却仍硬凭着人口优势将敌方海辗过去。
很快地这只军队将参与一个战场又一个战场,
并将他们的铁鞋走出王国的新领土
且将征服之地,套上相同的制度
而欧洲历史也确确实实地被改变了……
以上为历史空想
主要有几个问题:
中世纪的欧洲能否实行科举以提升王权?
中国得以形成科举制度的原因为何?而西方却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