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讨论] "中国历史"范围该看地区人民还是统治者?

楼主: PrinceBamboo (竹取驸马)   2017-07-30 16:16:58
※ 引述《plamc (普兰可)》之铭言:
: ※ 引述《tandem (天灯)》之铭言:
: ^^^^^^^^^^^
: : 小弟不是历史专业 但是对这篇的分类标准有点困惑
: 你的困惑非常有理
: 这些是因为过去把历史当成政治工具与宣传工具,才搞出的飞机
: 这边有三个不同的概念搞在一起
: 一是“国别史”,这观念我经常批评,因为这种切分方式在历史研究上会出很多问题,
: 但定义上相对逻辑简单,以中国来说,就是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领土,这块地理位置,
: 往回推在过去所有发生的事都是中国史,管你是不是啥汉人,甚至不是人都可以,
: 譬如中国挖出很多恐龙,这些恐龙以前在欧亚大陆都还没形成时优游,也都算是中国史
: 所以所有的外族只要进到这个范围内过,当然通通是中国史的一部分
: 根本不用在那边搞复杂弄什么ABC分类
这个概念就是广义的中国历史 我在首篇的最后面就有预告接下来会讨论到
下一篇将会提这一块
: 二是古中国的天朝观念下的传承道统,这在古代很重要,因为这是朝代统治正当性所系
: 整天都要吵谁才是继承大统,当然,最后都是拳头大的人有一百万种理由说自己是正统
: 但是这种道统观念在现代毫无意义,这纯属研究中国史的历史学家才需要去了解的事
这个就是我首篇的A跟B 不是新观念 而是传统二十四史放入本纪
现在官方教科书跟主流民间学界通行的中国历史朝代纳入范围 哪里搞复杂了?
: 三是政治宣传的不合逻辑乱牵关系
: 说直接一点,假设我爸是诺贝尔奖得主,也是我爸的事,跟我一点关系都没有,
: (反过来说,我爸给我一半得诺贝尔奖的基因,我却没得诺贝尔奖,岂不是更丢脸
: 还敢拿爸来说嘴?)只隔一代都是这样了,更别说还要讲到爷爷,或是什么历史上的祖先
: 这种胡乱沾光根本就不是历史,而是胡扯跟自我吹嘘。
: 历史是一门社会科学研究,不是自吹自擂题材或是行销工具
: 古代历史被拿来当政治工具,后来被拿来当政治宣传工具,搞得乱七八糟
: 其实应该回到社会科学研究上到底怎样分才比较好
不知道这段在指什么 应该举个例吧
像老是想把元清赶出中国历史 却无视99%的被统治人民都是汉文化汉人的就很糟
: “中国史”最好的区分方式,我倒赞成“China”的观念,不过欧洲人古称China没有
China概念就是我首篇所说的"人民和地区,而非统治者"
主要为汉人人民 使用汉语汉文化的地区 就是外界的China/Khitay的概念范围
也是清朝"内地十八省"的范围 在明朝以前传统说"中国"也是指这一区域
而且历史上的外族统治者政权(十六国,北朝,后唐晋汉,辽金元清)都是各种程度的被汉化
但是从清朝~中华民国~现在
代表"中国/China"的政权(建都,重心都在狭义中国/China/汉地)都包含更多非汉人地区
四百多年来已累积新的习惯
无论是中文的"中国" 还是外称的China/Khitay/支那...都变成指更广义的整个政权疆域
而原先的狭义概念 则以"中国本土/China proper/Inner China"特称之
见此说明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8%AD%E5%9B%BD%E6%9C%AC%E5%9C%9F
中国本土/China proper 传统的中国/China 内地十八省 现在的华北+华中+华南地区
中国疆部/Outer China 传统非中国/China 东北,新疆,西藏,内蒙,(清朝时的外蒙,外东北)
中国/China 以上两者合称 即清朝~ROC~PRC的疆域 现在单称中国/China时多指此意
http://zh.wikipedia.org/wiki/File:China_Proper_1944.png 1944年美军中华民国地图
"中国历史"的范围 只有要算"中国本土"政权还是"中国"政权的争议而已
清朝之后属于中国疆部的古代政权(如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回纥,吐蕃等)
由于当时还不算"中国"(当时还没有清朝后广义的中国) 重心不在汉地,人民也非汉人为主
教科书和一般历史书的"中国历史"并不会包含这部分 只会作为列传,外传提及而已
但以汉地为重心,人民以汉人为主,连统治者本身都汉化,采用汉制的元朝和清朝
无论哪一家版本的"中国历史" 都不会将其排除 根本毫无争议可言
: 什么“中华”的意思,其实是一个模糊的地理观念,就是“瓷器来的地方”而已
: (另一种称法是“丝”(Seres, Ser, Serica),意思也就是“丝来的地方”)
总编都出过几本书了 竟然还会把China当成是从瓷器来的
这错误谣传不是早就被破解了吗
中国的外称主要有China系和Khitay系两种语源
后者来自"契丹" 而前者来自梵语的Cin和波斯语的Chin 都早在中世纪时就已使用了
Cin和Chin的来源一说为"秦" 也有说法为梵语"思虑" 尚有争议 但都出自西元前典籍
拉丁文称中国为"丝国"(Seres,Serica) 但并非后来China系的语源
瓷器在宋朝后才传入西方 英文叫porcelain 法文porcelaine 西文/葡文porcelana
义文porcellana 德文porzellan
其中只有英文又别称china 为"procelain of China"(中国瓷)的简称
而其他语言的瓷器 都没有跟中国一样的别称(德/西/葡文China 法文Chine 义文Cina)
就像英文漆器又称japan 是因为来自日本Japan 其他语言的漆器都没有这种别称
英文火鸡turkey 是因为误以为来自鄂图曼土耳其 Turkey bird 简称turkey
(实际情形很复杂 还混淆了珠鸡 详见
http://history.bayvoice.net/b5/mscs/2015/07/31/103432.htm
http://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72791 )
但其他语言的火鸡都不是土耳其的同源词
因此把China说成从瓷器来的 就像说土耳其Turkey是从火鸡来的一样本末倒置
详细见此
https://www.ptt.cc/bbs/historia/M.1265183123.A.2DF.html
https://kknews.cc/culture/6rrpjq.html 中国英文名china源自瓷器不靠谱
https://kknews.cc/culture/e9mbmby.html “中国”别称,China不是起源于瓷器?
https://kknews.cc/news/ygzvkb.html
为什么中国的英文名字叫China?如果原因是瓷器那你就上当了
: 清朝盛世时期的领土,其地理疆界可以看出有所谓“天然国界线”(老蒋后来常常讲)
: 由山脉、沙漠、高原等险恶地形围绕起来,这些险恶地形在历史上也限制了交流,
: 因此China这块地区有很长的时间只能透过各路线丝路来与世界其他地区联系,
: 使得其历史相对独立发展,直到近代才打破,完全纳入世界史
: 所以我认为最好的“中国史”划分方式,就是把古称China的这块相对独立的区域
: 的地理位置上所发生的事都算是中国史,这样就很简单了
: (现在新政府想弄成“东亚史”也算是有点沾到边,但,东亚的范围又有点太大,
: 譬如日本虽然近代史之后就跟东亚其他地区发展相对密切,可是在之前是相对孤立发展,
: 因此日本史独立出来会比较好研究)
作者: CrazyMoon (道通天地有形外)   2017-07-30 17:01:00
等到中国解体后, 把China汉译成中洲, 中国成为中洲清朝之后的王朝即可.英文: China(n.)<-->Repulic (n.) Of China(n.)中文: 中国(n.)(地名)<-->中(a.)国(n.)(国名)显然把地名China翻译成'中国'不是和英文一对一的概念国这个字在现代用法已经含有抽象政治实体涵义. 这里中国史的争议就好比欧盟史的争议一样, 要写欧盟史要怎么写? 要写欧洲史要怎么写? 把中国史改成中洲史争议自然消除
作者: otis1713 (segayu)   2017-07-30 17:38:00
那金辽西夏算中国史吗?
作者: shihpoyen (伯劳)   2017-07-30 17:59:00
算吧 都看过人称金朝了
楼主: PrinceBamboo (竹取驸马)   2017-07-30 18:18:00
otis1713麻烦从第一篇开始看好吗汉人在辽、金和西夏属于被统治民族,但人口占据多数
作者: hgt (王契赧)   2017-07-30 19:24:00
元朝统治者都汉化?? 鬼扯分什么人民统治者 也都是画蛇添足 广义中国史直接就用"现代中国区域里发生的历史"来总包就可以了
楼主: PrinceBamboo (竹取驸马)   2017-07-30 20:32:00
无论广狭义 都没有一种版本的中国历史是不算元清的追根究柢中国历史的涵盖范围就是以看地区人民为主
作者: Tomwalker (黃小羊)   2017-07-30 21:10:00
但是不列颠人不会拿罗马帝国的领土来吹成不列颠的霸业
作者: godivan (久我山家的八重天下无双!)   2017-07-30 23:34:00
但是不列颠人会把亚瑟王传说当作是自己的历史.大概Tomwalker会说凯尔特人的历史当然算在内.
作者: Tomwalker (黃小羊)   2017-07-30 23:43:00
另外,plamc是说China在古代欧洲的指的是瓷器来的地方并不是指China这个词来自于瓷器。这样的文义都能解读错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