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tandem (天灯)
2017-07-22 11:41:24※ 引述《PrinceBamboo (竹取驸马)》之铭言:
: 事实上历史学上说"中国历史"时 通常指的是China的概念 可以解释为中华,汉人,汉文化
: 但又总有人爱拿征服王朝统治者的种族 来企图将元朝,清朝排出中国历史之外
: 可是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主流学界 无论中国还是外国 都不会将之与中国历史脱钩
: 原因是很明显的
: 历史不应该只看统治者 更应该看地区和人民
: 尤其是中国历史上外族统治 但人民未被同化 而是统治者汉化 那更没道理脱离中国历史
: 我将有争议的朝代/政权(B)和
: "无争议属于中国历史"(A),"无争议不属于中国历史"(C)的朝代/政权并列如下
: 就一目了然了
: A 统治者:汉人 地区:汉文化区 人民:汉人
: 秦,汉,三国{魏,蜀,吴},晋,南朝{宋,齐,梁,陈},隋,唐,后梁,后周,宋,明,ROC,PRC
: B 统治者:汉化外族 制度:汉人制度 地区:汉文化区为主 人民:汉人为主
: 五胡十六国{前赵,后赵,前秦,后秦,前燕...等},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后唐,后晋,
: 后汉{北汉},辽,西夏,金,元,清
: C 统治者:外族 制度:外族制度 地区:外族地区 人民:外族为主
: 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回纥,吐蕃,渤海,契丹,大理,蒙古,西辽,北元{鞑靼},朝鲜,琉球
: 中外官方和学界主流一般都将A和B列入中国历史 而C不算入
: 人民部分 A跟B多次交错 民间也保持存续著汉文化 士族文人的汉文化创作也未曾中断
: 统治者部分 除了B的统治者都主动汉化 采纳汉制(国号,年号,皇帝号,科举,儒学...等)外
: A和B之间一直有上承下续的关系 如自称延续前朝正统 强调夏商周 编撰前朝正史...等
: 也就是calebjael那篇所说的"道统"
小弟不是历史专业 但是对这篇的分类标准有点困惑
所以斗胆提问
例如五代把后梁,后周分为 A 类, 但后唐,后晋,后汉却为 B 类是什么缘故?
十国又属于什么? B 类吗?
两宋时期的辽,西夏,金为 B 类, 同时代一样有汉化的大理,吐蕃为何是 C 类?
而 B 与 C 难道不也是多次交错上下承续吗?
匈奴/鲜卑 -> 十六国/北魏/北齐/北周, 契丹 -> 辽 -> 西辽, 蒙古 -> 元 -> 北元
这样的继承关系应该比许多 A 类与 B 类间的继承更合理吧?
举凡能见到的中国历史总表 B的都有列入就是了回原po最后一段:"中国历史"主要是汉人民&地区的历史十六国~北朝的平民和土地 原本是汉魏晋的平民和土地南下前的匈奴鲜卑 既没有汉人民,文化,地区 也没有自居中国道统 入关前的辽,蒙古 出关后的西辽,北元亦同北元刚出关时还维持汉制,还想回来 但不久后即放弃照有人把丘处机,关汉卿,罗贯中踢出中国历史的逻辑,就像蒋渭水,林献堂,赖和,杨逵不算台湾历史一样荒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