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在水管上看了2003年大陆拍的“走向共和”,其中几个的角色让我颠覆了以前的看法。
慈禧太后
原来慈禧在几个时间点是有办法让大清变成君主立宪的国家的。或许大清的维新会走向不一样的道路。
1. 百日新政:光绪做事太操切,康有为又不够权谋,如果康有为团队变成李鸿章的政策幕僚,而主导的是慈禧,另外光绪能够执行前多沟通,政治手腕再高一点,或许在这阶段新政就会渐渐成功了。
2. 庚子拳乱后:这个时候慈禧竟然喊出要君主立宪,自己革皇家的命,让我不禁对慈禧佩服起来。当时受慈禧宠的都是主张国际交往的李鸿章,荣禄,张之洞,袁世凯一系的,因为动到文官系统的利益根本,所以被传统保守的士大夫消极迨工抵制。如果当时能够渐渐引进现代的技术官僚进官场,或是用直隶做为改革开放特区的方式去推动,或许真的被袁世凯就搞成现代意义的君主立宪政体了。
孙文
孙文在剧中的角色被高度美化了。与黑龙会的关系里面完全没有提过。
袁世凯
当大总统时,第一任内阁唐绍仪内阁总辞。以现在的角度而言,我倒不认为是袁的问题,反而是制定临时约法造成的宪政问题比较大。
孙文为临时大总统时是总统制,而袁就是内阁制。那问题来了
a.总统和内阁总理不是同一党,施政理念不同,议会扩权决定,却要总统负政治责任。临时政府应由袁世凯全权负责,议会全权监督,政令会比较顺利一点。
b.内阁总理应由参议员中选出,阁员亦同。但片中阁员由南北中国各自指派,变成妥协的产物。片中孙文坚持要派人参加,而宋教仁认为等选举完了以后在组阁。不得不说孙对宪政的理解也只是出于捣乱。
c.参议员的合法性问题,议员不是由选举选出的,没有民意做支撑,难怪袁世凯不服。
如果临时约法期间还是总统制,说不定袁也不会因为政令执行问题而想要称帝。
另外北洋政府真的是中国大陆这一百多年来言论最自由的年代,基本上没人敢把念头动到记者头上。之后真的是每下愈况。
这部陆剧还不错,水管就可以看到海外删减版的。各位可以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