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报] 违和感与疗愈系─推荐《阿妈的杂细车》

楼主: ginnywuyi (ginnywuyi)   2014-04-27 17:00:38
违和感与疗愈系─推荐《阿妈的杂细车》
吴易叡(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 Assistant Professor )
剧场、电影界的人都有一个共识:历史碰不得。不是制作成本太大,就是内容不易铺陈。
如何还原历史现场问题还算小,如何忠于史实、开展史观才真正棘手。《阿妈的杂细车》
(以下简称《阿妈》)是才创团两年的夹脚拖剧团第二号作品。新锐剧作家吴易蓁和鬼才
导演陈彦达所联手打造的,或许还称不上史诗,却无疑是一部充满胆量和见地的作品。
《阿妈的杂细车》斗胆的不在于演绎历史,而是挑战观众的品味。近年来剧场界译介国外
剧作的成绩斐然,台湾原著剧本若要在本来就很小的观众圈里突围,就必须玩出新意,以
前卫的主题或特出的风格取胜。过去几年,除了以台语剧为职志的剧团之外,偶有制作人
尝试改编台湾文学作品,便免不了必须投入大量资金,以大卡司大制作吸引观众。而《阿
妈》一剧用新锐演员诠释昭和时代的常民生活,面临的挑战除了这段在台湾人战后的集体
记忆里早已远逝的历史,对于更年轻一辈的表演艺术观众而言,那简直是陌生的世界。
剧团找来了李江却台语文教基金会的陈丰惠老师指导,全剧百分之七十以上以台语发音,
其他还包含了日语和菲律宾塔加洛语。这个剧场经验对于某些观众而言是“违和”的,很
多观众担心自己进场后听不懂。但对以标准国语演出翻译剧本的台北剧场惯习(原谅我的
地域偏见),夹脚拖的企图实际上只是为了还原现场。师大台史所的许佩贤教授担任历顾
问,演员们在排练时得揣摩七十年前的生活习情境和方式。剧组甚至用古董脚踏车打造出
一台杂细车,种种细节无不是为了带领观众追忆不复存在的浮光掠影,每段零碎的过往都
是烙印在台湾人身体上的基因片段。
除了语言、物质文化,《阿妈》一剧所呈现的是已经消失在岛上人的移动方式。在女性还
不习惯出门的年代,台湾人的身体还不会“逛街”时,做为行动商店的杂细车便是生活药
妆的来源,于是人的自由意志便被迫必须与被配置的身体协商,甚至拉扯。另外,当时的
台湾自由恋爱还不普及,不被祝福的爱情要如何在阶级空间里抵抗现实?歌仔戏里有出戏
码“杂细记”,讲的是货郎和富家千金的悲欢离合。这样的桥段放在殖民地的复杂叙事里
,女男主角阿丽和阿森的故事恐怕不是门不当户不对,如此简化而老调的理由可以搪塞。
《阿妈》除了谈情说爱,还勾勒了各行各业的雏形。除了做小生意“嗐玲珑、卖杂细”
的货郎,什么都一手包办的产婆、代表台湾人安身立命的追求的年轻医生,见证性别劳动
型态丕变的糖厂女工,还有被时代遗忘的南洋志愿兵。他们各自代表着在动荡的大时代里
,一张张惶惑却又坚毅的年轻脸孔,他们的表情在撕裂的国族认同里扭曲变形,各自呵护
在战火里明明灭灭的微小希望。
在服贸、核四把人整得疲于奔命,毫无喘息空间的此刻,我们的手足无措何尝不是一种历
史性的处境?想要自我保护,想要自在呼吸,想要追求公平正义。朋友告诉我,后太阳花
时期,大家似乎都需要一点疗愈。五月初的劳动节假期或许你我都还盘算著上街,看戏或
者不是我们的首选,但何不留下夜晚时分,走进这历史现场,让剧场的宣泄效应抚慰我们
的焦虑不安,同时也看我们青春的阿妈阿公如何熬过来,然后再细细思索我们的去路。
http://crookedtimberlands.blogspot.sg/2014/04/blog-post.html
演出日期:5/1-5/4(六场)
演出讯息:http://goo.gl/x62ttI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